曹菊蘭
摘 要: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論證了應做好老年讀者服務工作,本人通過分析老年讀者的特點,結合實際闡述了公共圖書館如何為老年讀者服務的工作探討。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老年讀者;讀者服務
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進入老齡社會。截至2014年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8億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說明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作為社會公眾學習知識、研討問題、信息交流、休閑娛樂中心的公共圖書館,如何適應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高度關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年讀者的服務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應該成為各級公共圖書館研究和致力解決的課題
1 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服務的職責
1)承擔起老年大學的職責。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不斷擴大,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單位,擔負起對老年朋友的科學知識文化教育的任務。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老年朋友從繁忙的工作崗位退下來后,如何充實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公共圖書館可在其中發揮它的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作用,使老年朋友既可以在圖書館重溫自己熟悉的專業,又可學習新知識。例如研究如何學習電腦,上互聯網;有針對性的開展老年讀者講座;開設老年興趣愛好培訓班等等。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料優勢,可滿足老年讀者不同的閱讀愛好和需求。圖書館獲取知識信息的便利性使得老年讀者可獲得各種載體、內容的信息資源,有助于老年讀者再學習的可持續性。數字圖書館和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不僅為老年讀者提供網絡和移動閱讀支持,還有助于消除老年讀者獲取信息的障礙,有利于促進老年讀者的數字閱讀。
另外,從圖書館促進閱讀的職業使命來說,要求圖書館保障閱讀自由,以閱讀促進的方式,消除老年讀者獲取知識信息的多方面障礙,保障他們知識信息的獲取權利也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
2)承擔起精神家園的職責。除了滿足老年朋友知識上的需求外,圖書館還可以向老年讀者提供文化娛樂上的需求,豐富和活躍老年讀者的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設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據調查,老年朋友對公園綠地、鍛煉場地、知識講座、鍛煉器械、圖書報刊滿意度不高,最低的是科普畫廊,僅為7.6%。這說明在老年朋友的精神世界中,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少之又少,嚴重限制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開展。圖書館有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可以在豐富老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對于老年讀者而言,圖書館的安靜、整潔、設施設備齊全,有文化氛圍的閱讀環境,有利于老年讀者獲取知識和自身素養的提高。圖書館的場所價值在于它為老年讀者提供了精神家園的公共空間。圖書館通過開展閱讀促進活動能夠成為老年讀者新建人際交往的中價場所,有助于增進交流,開闊視野和胸懷。此外,圖書館總分館、流動站、城鄉、區、街道等圖書館服務網絡的覆蓋,不僅提供近在身邊的圖書館服務,這對于出行范圍有限的老年人來說也是精神上和行為上的一種便利。
2 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服務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具體的老年讀者服務細則。據調查,老年人與學生、公司職員一起構成了公共圖書館的三大讀者群。其實老年朋友很好學,不光保健類、文藝類圖書很受老年讀者歡迎,證券類、科技類、軍事類等專業性強的報刊也有許多老年人愛讀。在許多老人看來,“泡”圖書館已構成了他們的生活樂趣之一,特別是聽各類講座成為結交朋友、獲取新知識的途徑。但對于許多公共圖書館而言,工作服務對象主要還是針對青少年朋友,缺乏具體的老年讀者服務細則。比如,眾多公共圖書館中都設有少兒部,但鮮有設老年部;在開展各類的讀者活動中,多數針對青少年朋友,很少為老年朋友開展的活動。
2)缺乏相關的老年讀者服務政策法規。在我國圖書館界,涉及到老年朋友的相關政策法規很少,只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中第三十二條中提到“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還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資源、設施設備和服務。”從內容上看,表述籠統,缺乏相關實施細則等。法律規范的缺失是造成公共圖書館服務于老年讀者工作的一個制約因素。
3)缺乏老年讀者文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生活。讀書看報是老年人最方便、最直接獲取的精神支柱。然而許多公共圖書館只注重成人、少兒文獻的采購,適合老年讀者借閱的文獻不豐富,藏書的針對性不強。許多公共圖書館把報刊部單純地被認為就是老年讀者的閱讀空間,沒有專門提供針對老年讀者的電腦、書畫、健康保險、生活常識、時事新聞、歷史等文獻。特別是針對老年讀者視力問題的服務考慮就更少了,視聽文獻、有聲服務少之又少。
3 公共圖書館如何做好為老年讀者服務工作
1)軟、硬件雙管齊下。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國家在公益事業上的投入也相應的提高了更多的經費。圖書館隨著每年經費的不斷增長,在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書機、電子閱報機、圖書消毒柜等設施設備方面的投入也隨之增長。但是,針對老年讀者的服務僅有這些硬件設施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軟件設施來支撐,真正了解老年讀者的求知需求,提供閱讀指導、信息咨詢等服務。作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以海南省館為例,根據海南的氣候、地理、人文等環境因素,有針對性地開展候鳥型老人的讀書活動,利用圖書館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開展的各項活動,可以使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充實,精神上得到調節,心理上得到平衡,填補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虛。海南許多候鳥型的老年讀者,他們大多數經濟條件較好、身體健康,并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要為這些老人提供集體活動的場所和條件并主動了解老人們的需求,并經常性地為他們舉辦各種文娛活動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在此,尤為重要的一項便是互聯網相關指導服務,特別是針對老年人開展的培訓:電子圖書的應用、數字庫的檢索等。促進老年人數字閱讀,從而縮小與社會普遍水平之間的數字鴻溝,共享數字社會的發展成果是我們圖書館不可推卸的責任。
2)從精神生活方面投入。老年讀者退休后,到圖書館讀書看報已成為老年人最好的文化娛樂活動,這也是老年讀者到館率居高的原因。但是,圖書館這種被動的、單一的、局限性的服務已不適應現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圖書館要從老年讀者的精神生活方面探索新的服務方式。例如,圖書館可以向老年朋友提供志愿者服務平臺,既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幫助他人、奉獻社會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又可以使老年朋友在圖書館發揮余熱。老年讀者充當志愿者,能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或者組建老年讀者讀書俱樂部,在這里,老年讀者可以學到新的科學文化知識、養生保健等知識,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還能消除孤獨感,豐富晚年生活。
3)完善服務指南和法規,制定服務規劃。公共圖書館應當從多方面給予老年讀者關注和調整,特別是從制度方面的設計將成為服務創新的基礎手段。公共圖書館應將老年服務納入圖書館的發展、管理和預算規劃中,明確界定圖書館的老年服務定位,據此實施館藏建設、項目設計、館員培訓等管理工作。在這方面,圖書館應開展調查,掌握服務現狀、收集成功案例,結合本地區、本館情況制定專門的圖書館老年服務規劃和指南,以充實的內容提供切實的指導,同時在《公共圖書館法》、地方法規和圖書館標準規范中完善老年服務內容,在各館規章制度中從實際操作層面上規范圖書館老年人服務的行為。
因此,圖書館在服務于老年讀者方面可以大膽地探索新的服務方式,讓圖書館成為老年讀者心之向往的精神家園,讓圖書館成為老年讀者可以參加文體活動、擴大人際交往的一種途徑;讓圖書館成為老年讀者參加知識性活動充實精神生活的一種選擇;讓圖書館成為老年讀者聊天看報豐富精神生活的一種補充。
參考文獻
[1]沈玉.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服務芻論.江西圖書館學刊.第37卷第4期(Vol.37No.4).
[2]李春梅.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服務的對策.圖書館學刊.2011年第6期.
[3]紀向新,黃麗霞.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服務的新思考.圖書館學刊.2014年第5期.
[4]陳秋燕.公共圖書館為老年群體服務的思考.圖書館論壇.2008年6月第28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