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物,是歷史文化的直接體現。文物的保護工作關系到我國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現階段,我國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以及人才隊伍建設還不成熟,基于此,本文針對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提出了加強經費的爭取、重視庫房的建設、強化管理的職能等文物保護措施以及開設相關專業、培訓在崗人員、重視科技力量等人才隊伍建設的策略,希望對我國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力量
基層博物館是我國文物博物館機構的基礎單位,處于文物保護工作的第一線,為保護我國文物保護事業作出了顯著貢獻。然而,在一些經濟發展欠缺的地方,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方面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使得文物保護工作得不到保證。因此,淺析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策略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1 基層博物館中文物保護工作有效進行的策略
1.1 加強經費的爭取
館藏文物是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歷史見證,也是博物館存在的基礎。政府要加對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而這種重視不光是口頭倡導,而是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去踐行,不要因為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對文物的保護以及文化的傳承。文物不可再生,不重視文物的保護,就是對歷史文明的漠視。政府和民眾要團結起來,承擔起文物保護的責任。此外,盡管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大力支持,但是還存在著保護經費不足的問題,爭取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經費就成了進行有效文物保護的一大問題。所以要想文物經費得到保障,就要增加經費爭取渠道。地方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文物經費補助計劃,把文物保護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基層博物館方面,可以通過舉辦特色展覽,擴大影響,引起重視,進而爭取企業或個人的資金援助。
1.2 重視庫房的建設
保護文物是基層博物館的重要職責,而文物的庫房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好多的基層博物館只重視展廳的建設工作,忽視了文物庫房的建設。例如,我們常常看到某博物館的展廳設計得十分別致,而要是去參觀庫房,你就會發現,庫房里幾乎沒有設計,文物也堆放得雜亂無章,不同質地、不同年代的文物胡亂地堆到一起,有的博物館甚至溫濕度計都沒有,更別說恒溫恒濕等一系列文物監測保護系統,顯而易見,這樣的庫房是無法完成文物科學保護的任務的。所以說,基層博物館規劃布局時,一定要考慮到文物庫房的建設。對于庫房不合格的博物館,可以建立區域中心庫房,將珍貴文物集中起來,代為管理,實現所有權和保管權的分離,在整合文物資源的同時,實現資源共享[1]。
1.3 強化管理的職能
強化管理的職能,是提高基層博物館中文物保護的必要手段。現階段,基層博物館中文物保護的管理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一方面,有些政府部門注重“面子工程”,每年的例行檢查,僅僅關注安防,對館藏文物損壞現象置之不顧。所以,政府部門要加強管理與監督,結合當地特點,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樹立《文物保護法》的權威,從根本上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另一方面,基層博物館自身也要加大監管力度,強化管理職能,認真履行文物設施保護職責,配合政府的工作,并積極學習文物保護相關知識,提高管理水平,使得文物管理體系更科學、更正規。只有政府與基層博物館相互配合,分別強化自身的管理職能,才能為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進行起到更多積極的作用。
2 基層博物館中文物保護人才隊伍建設的策略
2.1 開設相關專業
文物保護人才是提高文物保護質量的必要條件。但是目前的我國的文物保護人才還處在嚴重缺乏的狀態,這對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進行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說保護文物,要從培養人才做起。而培養人才,在高校開設相關專業,普及文物保護常識就顯得至關重要。高校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地方,我國文物相關專業開設的還是比較少,導致了人才儲備的不足。而在只有200多年歷史的美國,有14所院校開設了歷史保護專業,開設遺產保護專業的院校有25所,文物保護專業成了學生學習選擇的熱門專業。所以說,順應的時代要求,開展相關的專業,鼓勵學生選擇,為我國文物保護事業貢獻更多人才,是每個高校應該加強考慮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我國基層博物館中文物保護人才隊伍建設的根本問題。
2.2 培訓在崗人員
文物保護專業人才缺乏是我國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又要保證基層博物館的正常運營,所以加強在崗人員的定期培訓十分關鍵。在崗工作人員是文物保護工作的主導力量,他們的專業與否直接影響著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例如,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中,常常會因為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不夠,從而了導致文物受損甚至無法修復。因此,各基層博物館對管內人員要進行定期的指導培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與正規機構進行合作,提高培訓的效果。此外,還要在文物保護工作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與時俱進。擁有更系統、更科學的文物保護技能及專業知識可以在基層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3 重視科技力量
基層博物館中文物保護人才隊伍建設還要重視科技力量。這就要求文物保護人員需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來挖掘及保護文物。目前我國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存狀況不樂觀,由于館內員工的修復技術不高,文物得不到合理保護與及時修復。陳舊的文物保護方法以及不能適應當代文物保護的需求,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只有綜合運用相關專業技術知識,進行研究和探索,才能更科學、更周到地保護好文物。因此,在文物保護中,從業人員要與時俱進,掌握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文物保護工作。此外,館內人才的培養要有計劃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步驟,有層次,有梯隊地培養,這也是我國文物保護事業的基本保障。重視科技力量,要在文物保護與修復、庫房建設與整改、文物展出及運輸等方面同時進行,基層博物館中文物才能得到全方位的保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才能夠順利、有序、高效、持續地向前發展。
3 結束語
文物是不同歷史時期的智慧結晶,它反映了人們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社會意識形態以及改造自然的程度等,是民族文化的另一種體現。文物的存在離不開全民的保護以及博物館的文物修護工作。而博物館的存在以及修護工作的科學專業性,也側面體現了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與國泰民安的程度。加強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建設專業的人才隊伍是提高文物保護程度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王建華.略談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和人才隊伍建設[J].黑龍江史志,2013,(02).
[2]曹爽.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及人才隊伍建設初探[J].辦公室業務,2016(08).
作者簡介
高慧(1986-),女,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