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晨晨
摘 要:作為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新熱點、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新方向,智慧圖書館是以智能技術為主要基礎,以各種新技術、新服務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為支撐的新一代圖書館?;谥袊W“智慧圖書館”檢索文獻結果,采用文獻計量的方式,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和歸納,以CSSCI收錄的95篇代表性文獻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智慧圖書館在國內的相關研究現狀進行分析。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文獻計量分析
1 智慧圖書館基本概述
2008年11月,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發表“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領導議程”演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這一概念,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智慧”思想自此迅速擴散至全球,“智慧國家”、“智慧城市”、“智慧校園”等概念開始興起,“智慧圖書館”也由此應運而生。
在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探索和嘗試始于21世紀初。智慧圖書館在國內研究文獻中首次出現,是2010年華僑大學嚴棟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圖書館》,標志著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的開始。此后,我國的王世偉、董曉霞等人都對“智慧圖書館”進行了研究和論述]。
綜合來說,智慧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為基礎,在廣泛應用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的環境下,不局限于物理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全媒體資源為核心,以提供智慧化的用戶服務為目標,利用新一代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實現海量資源共知共享的一種復合式圖書館新形態,具有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等特點[1],以實現建筑智慧化、資源智慧化、感知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務智慧化[2]。
2 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文獻分析
在進行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文獻分析的過程中,研究對象定位為國內智慧圖書館相關研究的中文文獻。在中國知網(CNKI)全文數據庫中以“智慧圖書館”為篇名進行檢索,時間限定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檢索顯示446條結果。除去報紙文章等與研究無關的結果,初步獲得397篇文獻,經查重處理刪除3篇重復文章后,獲得有效文獻394篇。經過進一步篩選,選取了由CSSCI收錄的95篇文獻,其指標分析如表1,說明CSSCI收錄的這95篇文獻在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3]。
2.1 時空分布情況分析
2.1.1 文獻發表時間分布
從CNKI檢索文獻的結果來看,國內智慧圖書館的相關研究始于2010年,2010-2012年期間處于研究的起步階段,研究文獻發表量較少,自2013年起研究文獻數量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趨勢;CSSCI收錄的文獻數量,除2016年略有下降,整體上也呈現出上升趨勢,但相較于總體研究文獻增加情況,CSSCI收錄文獻數量增加幅度不是特別明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關研究的研究成果質量及代表性成果有所
不足。
2.1.2 文獻作者及所屬機構分布
CSSCI收錄的95篇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文獻,共涉及135名作者。95篇文章中,獨著文章46篇,占48.42%;合著文章49篇,占51.58%。從圖1所示的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文獻所屬機構分布情況看,國內有關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文獻主要來源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高校以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為代表,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由此來看,一方面,目前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的主要力量在于以武漢大學和南京大學為代表的高校和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為代表的科研院所;另一方面,除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略微突出外,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的力量和水平成零散分布,未形成特別明顯的研究作者核心和研究機構核心。
2.1.3 文獻期刊來源分布
CSSCI收錄的95篇研究文獻刊發在21種期刊上,平均每種期刊刊載相關研究文獻4.52篇。發表在圖書館、情報及其相關領域的期刊上,說明圖書情報領域是展示智慧圖書館研究成果的主要平臺。載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均刊載相關研究文獻5篇及以上,共計76篇,占80%。根據布拉德福定律,核心區、相關區、非相關區的期刊各應刊發文獻總量的1/3,而3個區內的期刊數量成1:n:n2的關系[4],將CSSCI收錄的95篇文獻分為數量大致相等的三個區,《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工作與研究》、《新世紀圖書館》共載文31篇,基本構成智慧圖書館領域期刊的核心區。另外,《中國圖書館學報》為國內圖書情報學國家級重點刊物,也刊載了關于智慧圖書館的文獻,說明智慧圖書館在國內圖書情報領域受到一定關注,但目前刊載數量較少,說明相關研究水平和成果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2.2 研究熱點分析
統計分析CSSCI收錄的95篇文獻的關鍵詞詞頻和共現網絡、高被引文獻、共被引文獻聚類結構等,分析國內智慧圖書館相關研究的熱點分布情況。
2.2.1 關鍵詞分析
對進行CSSCI收錄的95篇文獻進行關鍵詞提取操作,并對關鍵詞進行同義詞合并,共得到原始關鍵詞208個,關鍵詞呈現總頻次402次。除篇名關鍵詞“智慧圖書館”外,頻次排序前十的關鍵詞為:智慧服務、物聯網、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稱為射頻識別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5])、數字圖書館、云計算、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智能圖書館、圖書館服務、智慧城市,說明這十個方面是與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關系較為緊密、研究者較為關注的內容。
2.2.2 文獻被引分析
對CSSCI收錄的95篇文獻進行文獻互引網絡分析,得到可視化聚類信息如圖2所示(節點過濾中“關系強度”取10),球形大小代表文獻被引頻次的多少。由圖2可知,“數字圖書館”、“未來圖書館”、“物聯網”、“智慧服務”等是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的主要聚類節點。
對CSSCI收錄的95篇文獻的被引情況進行統計。一方面,關于智慧圖書館的概念、特點、構建模式、發展策略等方面的理論研究自始至終是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研究重點,處于不斷研究、不斷發展的狀態;另一方面,隨著物聯網、RFID等技術的發展和“智慧城市”、“智慧服務”、“個性化”等新興概念的興起,智慧圖書館與相關技術、新興領域相結合的研究日漸加強,并不斷拓展和深入。
2.3 研究內容分析
通過對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文獻的關鍵詞分析等,將相關文獻的研究內容進行梳理,可將國內智慧圖書館有關文獻的研究內容大致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大方向。
1)關于智慧圖書館理論概念的研究,包括智慧圖書館的產生背景,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定義,智慧圖書館的功能特點,智慧圖書館發展的主要問題和發展策略等。
2)關于智慧圖書館建設實踐的研究,可分為具體包括技術應用層面的建設和非技術應用層面的建設兩個方面。技術應用層面的建設研究,包括智慧圖書館中的物聯網應用[6],智慧圖書館中的RFID應用[7],智慧圖書館中的云計算、大數據、So Lo Mo、Beacon、可穿戴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其他熱點技術應用等[8];非技術應用層面的建設,包括智慧圖書館的服務研究,智慧圖書館員發展及隊伍建設相關研究等[9]。
3 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的主要問題及未來思路
3.1 主要問題
目前國內對智慧圖書館的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對智慧圖書館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探討,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見解。但與此同時,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和發展建設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有:
1)理論研究不夠深入,主要就智慧圖書館的基本問題進行簡單的論述,對“智能”和“智慧”等概念的聯系和區別未加以深入探討。
2)核心研究人群和機構尚未形成,目前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的力量和水平成零散分布,未形成特別明顯的研究作者核心和研究機構核心,盡管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及其中的相關人員有一定的成果體現,但其代表性、典型性仍有所不足。
3)研究成果質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從國內相關文獻在CSSCI中的收錄、重點期刊載文等方面的情況來看,國內目前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成果水平有所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
3.2 未來研究思路
基于對目前研究成果的分析,智慧圖書館未來的理論研究與建設發展過程中,可以有以下思路:
1)繼續加強對智慧圖書館內涵的探討,拓展研究視野,從微觀和宏觀等多個層面,立足技術維度、資源維度、服務維度、館員維度以及用戶維度等多個維度進行智慧圖書館實質的深入挖掘,以期真正實現智慧圖書館的智慧集群。
2)不斷拓展國內外智慧圖書館建設和研究的交流渠道,擴大智慧圖書館理念的社會認知度,吸引更多優秀的研究者投身智慧圖書館的研究與建設;同時,加強智慧圖書館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聯系,通過參與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實踐總結經驗,在充分把握國內外智慧圖書館理論研究與建設實踐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實證研究成果數量、質量和影響力,并形成一定的智慧圖書館研究和實踐核心人群及機構。
4 結語
通過對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文獻進行時空分布、關鍵詞、引用情況、研究內容等方面相關分析,一定程度上呈現了目前國內智慧圖書館的成果發表情況、研究熱點等方面的情況,并對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及建設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應對思路。由于分析過程中選取的研究文獻樣本有限、分析工具使用有限等原因,研究和分析存在一定不足,期待后期對智慧圖書館研究的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王世偉.論智慧圖書館的三大特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8(6):22-28.
[2]王黎娟.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綜述[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34(7):90-93.
[3]李海霞,何高大.國內外教育技術領導力研究及對比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9):72-78.
[4]黃勇.智能圖書館研究綜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4(5):147-149.
[5]石百仟.基于RFID的智慧圖書館管理系統[D].吉林大學,2017.
[6]李麗賓.物聯網催生智慧圖書館[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6):2-5.
[7]席秀娟.智慧圖書館的構建之道——試論高校圖書館RFID技術應用新思路[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7,(2):78-79+85.
[8]陳臣.基于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的智慧圖書館構建[J].現代情報,2017,37(8):85-91+97.
[9]狄亞飛,萬林,侯雪林.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熱點述評[J].圖書館學刊,2017,(8):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