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迎來了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能夠從電子媒體上獲取海量信息。而圖書館依然以紙質文獻作為主要的、基礎的資源。在紙質媒體不斷收到沖擊的今天,圖書館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并保持可持續的發展。本文以深圳圖書館無人書店模式為例,探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無人圖書館,以此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無人圖書館
圖書館是書籍的海洋,知識的寶庫,更應該是現代化、數字化的信息交流中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迎來了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能夠從電子媒體上獲取海量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和知識良莠不齊,且過于碎品化,并不利于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積累。即使是在實現了高度信息化的當今社會,擁有豐富紙質文獻的圖書館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而若要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引進新的技術和理念。本文以深圳圖書館無人書店模式為例,探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無人圖書館,以此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1 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
1.1 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提出
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具體是指圖書館在運行過程中,能夠做到不斷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充分發揮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優勢,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實現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1]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以及個人電腦、智能手機能終端設備不斷升級和廣泛普及,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實現了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如今人們僅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夠隨時隨地實現各種信息的檢索和獲取,大大提高了閱讀的便捷性。而圖書館依然以紙質文獻作為主要的、基礎的資源。在紙質媒體不斷收到沖擊的今天,圖書館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并持續發展下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進入了研究者的視野,并且圍繞此概念展開了研究和探討。
1.2 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要實現圖書館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政府相關部門充分重視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并投入充足的人力、資金等資源維護其運行;第二,圖書館藏書種類齊全、數量豐富,能夠有針對性的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第三,圖書館管理體制健全,可以提供便利、有效的服務。
2 深圳圖書館無人書店模式
2.1 無人書店模式的特點
深圳的24小時城市智慧書屋采取集圖書館和書店于一體的模式,最大的特點是無人經營。用戶通過“掃碼注冊”的方式注冊賬戶,根據相關提示借還書籍,并依然通過掃二維碼的方式支付費用。整個過程完全無需工作人員的介入,用戶個人通過智能手機操作即可,簡單、方便、快捷。其次,智慧書屋可以設置在城市的各個地點,并根據所在地人群的特點,精密分析其閱讀需求,有針對性的提供書籍。再者,智慧書屋24小時經營,無論是早起晨練遛彎的老人,還是深夜加班的白領,都是其潛在的用戶人群。
此外,智慧書屋雖然無人經營,但是采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動作識別防盜系統等手段,用戶可以在安全、安心的環境中借閱或選購圖書。智慧書屋還擁有強大的的云平臺管理系統,實時反饋用戶的借閱和購買情況,并據此進行大數據分析,深度剖析用戶的閱讀習慣、探索用戶潛在的閱讀需求。為圖書采購策略提供有效的數字依據,更加切合有效地滿足用戶需求。用戶還可以享受網上提前預約、訂閱等延伸服務。
深圳智慧書屋這一無人書店模式可以說充分滿足了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首先,智慧書屋空間面積小,無需工作人員留守,運行所需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有限。其次,書籍種類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實時調整,有針對性。再者,提供服務的具有較強的便捷性。
2.2 人工智能技術的利用
深圳智慧書屋能夠實現上述模式主要是由于利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人工智能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模擬人的思維活動(如思考、學習、記憶等),以及人的行為活動(如看、讀、說、寫等)的學科。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如翻譯、醫療、建筑等等,各行各業都有可能利用到該學科。
智慧書屋之所以能夠實現安全、有效、便捷的無人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如借閱設備可以智能搜集和分析用戶的借閱和購買記錄,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的技術識別用戶身份,可以通過智能分析人物動作的軌跡來進行防盜等,這些項目都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如此一來可以說無人書店模式就是利用了“人工智能”來取代了人工,從而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3 人工智能與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3.1 人工智能的導入與無人圖書館
從上述深圳智慧圖書館無人書店模式可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無人圖書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服務的便捷性。
無人圖書館的人工智能技術首推利用了RFID技術的自助借閱系統。所謂自助借閱是指讀者按照相關提示自行完成文獻的閱覽外借手續,而不經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讀者利用自助借閱機的掃描設備讀取條形碼或RFID(Radio Frenquency Identification)芯片并且檢查用戶密碼。[2]RFID技術最大的特點非接觸式的掃描識別,這種掃描方式快速且便捷。用戶只需將所要借閱的圖書的RFID標簽置于掃描設備之下,機器就會自動識別和登錄書籍的信息,可以一次借還多本書籍,簡單而快捷。借還書籍之后,用戶可以登錄圖書館的個人賬戶,查詢書籍的借還情況。
其次采用了RFID標簽的書籍,更加方便分類和排架。圖書館購入新書之后,使用RFID技術和標簽可以更加快速和精確的清點、分類、排架。而且歸還后的書籍集中在智能車,根據RFID標簽實現自動分揀、歸類,并且自動查詢該類書籍所在區域的具體書架。然后由智能車自動且精確地將書籍運送至書架,并進行上架和排序。
用戶進入圖書館時可以采用ID卡、指紋識別或人臉識別等身份認證方式。進入圖書館后,用戶可以利用電腦和手機等終端設備查詢圖書館藏書的精確位置,并根據導航找到書籍所在位置。
由此一來圖書館實現了從采購新書、書籍整理上架和排序,到書籍的借閱和歸還的無人管理。用戶可以自助出入圖書館,查詢和借閱書籍。并且由于RFID標簽的敏銳度較高,還能夠有效地防止圖書的盜竊行為。這些都是目前無人圖書館所共有的功能,除此之外還可以參考智慧書屋的模式,利用云平臺管理系統搜集用戶圖書借閱情況,掌握用戶潛在的閱讀需求。并據此制定新書的采購計劃和策略。
3.2 無人圖書館推動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3.2.1 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在現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接觸和掌握的知識和信息越來越多元化,對信息的需求了也越來越大,并且閱讀需求也是日新月異。圖書館的書籍數量龐大,更新換代速度快。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圖書館需要經常性地采購新書。傳統圖書館需要管理人員進行新書的分類、上架和排序,工作量大且繁雜,更容易造成排架混亂的問題。并由此導致用戶找書難的問題。[3]而無人圖書館不但可以節省人力,由于能夠更好更快的整理書籍信息,上架排序工作更加精準有效。
3.2.2 滿足讀者需求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習、工作、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都講求高效快捷。無人圖書館全程自助,節省了進館、出館、咨詢、排隊等時間,使得借閱圖書更加方便快捷。并且由于無人管理,圖書館的運營時間也可以延長,甚至可以像深圳智慧書屋那樣實現24小時營業。這樣一來無論是習慣了“晝伏夜出”的技術宅,還是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領都能夠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進入圖書館借閱書籍,能夠大大提高圖書館的使用率。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現代化、數字化的當今社會,要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緊跟時代潮流,引進最新的技術。從深圳圖書館無人書店模式可知:全面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圖書館,更加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更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和閱讀需求;是實現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模式。雖然無人圖書館尚未在中國普及開來,不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傳統圖書館會被其取代,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馬曉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力的綜合評價及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35(06).
[2]郭啟剛.圖書館自助借閱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7,(1).
[3]馬曉靜 由“無人零售”想到的下一代“無人圖書館”技術探討 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38(6).
作者簡介
楊揚(1977-),男,漢,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郫都區圖書館,大專,群文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