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化學院 史婷 何其鑫(通訊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新時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過程中高技術人才的堅實力量,切實重視新時代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是推進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對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是為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項偉大事業開展的第一步工作。紅色文化作為黨在中國改革建設過程中經驗總結的智慧結晶。一方面紅色文化為大學生信仰教育提供了重要資源;另一方面,由于紅色文化的意識形態性決定了它必然成為信仰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學生信仰教育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而且關系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何加強大學生信仰教育,通過何種方式更加有效地加強大學生信仰教育,成為當前高校進行信仰教育的一個難題。紅色文化以其特有的性質,對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具有優勢。利用多種途徑將紅色文化對信仰教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凝練而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結晶。
在發揚紅色精神的紅色文化傳承過程中,作為黨和國家領導核心的習近平同志是紅色文化基因的忠實傳承者,他以實際行動為實現“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作出表率。推動著“紅色文化熱”得到全球華人甚至外國友人的青睞。
首先,物質層面的紅色文化。物質層面的紅色文化主要是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征途中具有重大意義的革命活動場所,以及結束征途之后國家為了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奮斗精神而修建的烈士陵園、歷史博物館等蘊含有紅色文化的場所,以及由此而派生出來的紅色文化的物質產品等,這些獨具特色的物質文化場所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奮斗精神不可或缺的物質表現載體。
其次,精神層面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化的核心與精髓的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不斷前進的靈魂因素。一方面,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共產黨人先進精神的結晶。另一方面,紅色精神中所蘊含的黨和國家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標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追求的。
(一)導向功能。信仰教育在新時代大學生教育中一旦發揮作用,就會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使個人的行為接受信仰的導向,成為個人行動的導航儀。在社會與國家發展進程中,都要根據歷史發展的各種規律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人民群眾,如此使得社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信仰教育中包含并指出了一個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指導著教育對象在追求和創造價值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前進。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的一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如一劑良藥治愈了那些抹黑紅色革命英雄們的“病毒”。紅色文化中所包含的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民族獨立的奮斗史,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備養料”。在這個吸收營養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功能,感受信仰對個人潛力激發的能動性。使新時代大學生在這“吸收營養”的過程中獲取滿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堅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同時也讓高校實現了知識教育與情感教育的雙目標,激勵新時代大學生投身于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去。
(二)助力功能。從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來看,信仰都當之無愧發揮了各種革命運動的助力功能,成為文化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在恩格斯晚年關于人類意志與社會發展之間關聯的“合力論”中指出,人民群眾及其社會活動推動社會發展的“總的合力”的凝結離不開信仰的助力功能。任何一個國家中多數人民群眾信仰的價值取向都會影響著這個國家的前進方向。紅色文化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文化瑰寶,凝練了他們為真理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奮斗精神,利用這些精神去推動信仰教育,使正確的信仰理念深深嵌入新時代大學生之中,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新生力量。
(三)聚合功能。聚合功能是信仰教育的一種精神聚合劑,能把人們游離的思想觀念聚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毛澤東同志曾說:“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豎起來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紅色文化作為革命仁人志士追求理想信念的典范。必然激勵新時代大學生主動積極地將個人理想目標與國家的理想目標緊密結合,爭取在實現個人理想目標的同時,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讓“中國夢”不僅僅是體現在一個國家的追求,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追求,人人參與“中國夢”的偉大筑夢工程。
(四)保障功能。一方面,信仰教育是國家政治體系地位穩定發展的支撐;新時代“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等都為信仰教育的開展發揮著積極作用。信仰教育是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保障。另一方面,信仰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是黨和國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保障環節。正確的信仰教育指引是形成良好精神境界的必要保障。
人的思想觀念形成和發展是周圍環境影響的結果。紅色文化是由特定的歷史環境而形成的,它是革命時期人民群眾與共產黨人優秀品質的結晶。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新時代,紅色文化為新時代大學生信仰教育提供了優良教育環境保障。一方面,紅色文化為新時代大學生創設了積極向上的社會精神環境。紅色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內涵,為人民愛國主義情懷的增進、堅定信念的培育以及創新精神的鑄造過程提供了社會精神環境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紅色文化也為新時代大學生信仰教育創設了良好的社會物質環境。由紅色文化所衍生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實踐考察調研活動基地,都為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信仰教育提供了良好氛圍。也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課程教材。
(一)貫徹高校教學全過程,發揮教育引導作用。現行階段高校的信仰教育大多采用的是一種理論教育的教學方法。使得教育對象對信仰產生了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長此以往,造成了高校信仰教育形式雷同,理論知識過于枯燥,大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信仰教育窘境。因此在將信仰教育的知識利用紅色文化作為載體滲透到信仰教育的理論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積極調動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使其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現,克服過去純理論教學的窘境。其次,高校教師應該創新課堂組織方式,在堅持課堂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實現學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權,同時實現紅色文化與課堂理論教學的完美結合。
第一,為紅色文化融入大學信仰教育教學提供良好環境。一件事物的生存、成長和發展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把紅色文化融入對大學生信仰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應充分利用現階段國家對紅色文化研究和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資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利用高校本地及其周邊的革命遺跡、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同時主動積極地加強與這些紅色文化基地的交流與合作,盡可能地組織一些紅色文化的實踐考察調研活動,從而有利于營造一個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信仰教育的良好氛圍。
第二,創新信仰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信仰教育的過程中,要突破傳統的教師在信仰教育過程中的老步調——只顧教學進度,全然不顧學生是否接收教育內容。這些都是創新信仰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育過程中應該治愈的“頑疾”。根據不同的課程要求采用多種多媒體手段以及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紅色文化對信仰教育的感染力。使學生“在學中感受,在感受中學”,讓紅色文化對信仰教育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
(二)貫穿大學生實際生活,展現實踐引領作用。大學生實際生活由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兩部分構成。這兩個部分都應該充分重視起來,而不應該忽視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兩方面都接受紅色文化對大學生信仰教育的熏陶。
一方面,高校應充分借助黨團組織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作用。以高校黨團組織為依托開展高校信仰教育活動,不荒廢黨團組織活動對信仰教育的渠道作用,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目標。
另一方面,激勵大學生踴躍參與社會的實踐活動。各具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信仰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對大學生而言,是檢驗個人能否將純理論教育付諸實踐的一個重要手段;對高校教育來說,它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塑造“十字形”人才的方法。
再者,把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融入教學樓與宿舍樓建設。教學樓與學生宿舍樓是大學生生活活動的最主要場所,應重視其文化環境的建設。首先,基于“以人為中心”的前提,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硬件設施,這是大學生良好的生活環境的前提保障。其次,重視教學樓與宿舍樓的軟件設備建設——文化建設,例如在教學樓與宿舍樓設置宣傳欄、公告欄,宣傳一些經典紅色文化,創設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用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正確價值理念來引導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這些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融入大學校園文化,彰顯文化樹人作用。高校的校園文化是每個高校在長期發展和實踐過程中接受黨和國家正確指導思想以及當地特色文化與各種文化形態有機結合的產物,也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的一個有力媒介。大學生作為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創造者和使用者,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必然會對大學生的“三觀”產生重要影響,要利用好校園文化活動的樹人功能。
第一,關注校園文化建設。立足于校園文化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發揮本校校園文化特色,進行規范性、目標性、規劃性的校園文化建設,從而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為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信仰教育以及其他優秀文化融入相關理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重視多種形式紅色文化活動的開展。在一些蘊含紅色精神內涵的重大節日和歷史事件紀念日,開展富有紅色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關于革命精神的征文活動;講好“紅色故事”,彰顯“革命情懷”的文化講壇;舉辦“紅色”攝影展等活動。讓大學生在參加活動的同時,重溫紅色記憶、感受紅色熏陶。在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取得對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