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發展具有較大韌性和回旋余地,又要高度重視困難挑戰,貫徹好黨中央、國務院各項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根據實際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不搞大水漫灌,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創新,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簡政減稅降費,更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多舉措挖掘內需潛力,更有針對性破解實體經濟發展難題,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克強總理10月24日在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時強調
???越是形勢復雜多變,越要有底氣、有定力,越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推進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地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要立足做好自己的事,以穩企業、保平安為重點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穩企業,關鍵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和保護民營企業發展,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各地各部門要深入持久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深入企業、精準幫扶、用好政策,營造更加公平、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市場環境,營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為企業鼓勁加油、解決困難。同時,要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決策部署,堅定地高舉改革開放大旗,格外重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新型城市化力度。保平安,就要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全方位構筑起安全穩定防線。重點要筑牢意識形態防線、突出抓好基層治理工作、扎實守牢安全生產底線,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10月15日在市委書記工作例會上強調
???中國城鎮化可以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城鎮化的上半場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城鎮化下半場存在六大趨勢:城鎮化的峰值將出現在65%-70%之間;機動化會加劇郊區化的動力;老齡化快速來臨;城市人口的分化明顯加劇;住房需求逐漸減少;碳排放峰值可能會提前到來。城鎮化下半場面臨來自能源和水資源的結構性短缺加劇,水體、空氣、土壤三大污染治理任務繁重,小城鎮人口萎縮,城市交通擁堵加劇等八個方面的挑戰。具體的應對舉措是以城市群引領城鎮化下半場發展。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10月9日在新華網舉行的《參事講堂》上發表主旨演講
???當前,我國已由鄉土中國時代進入城鄉中國時代。進入城鄉中國時代,只有促進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城鄉融合,才能實現產村融合。工商資本下鄉對城鄉中國時代社會的發展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促進了由城市到鄉村的要素流動,另一方面也可能侵蝕國家目標和農民利益。因此,要通過農村的再組織化,使鄉村社會與工商資本形成利益共同體,從而保護農民權益,增強農民主體性,推動鄉村自主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導,國家社科基金專項“鄉村振興戰略核心機制研究”首席專家周立10月12日在《人民論壇》撰文中指出

10月4日,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同意《浙江省機構改革方案》。10月15日,浙江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傳達學習《浙江省機構改革方案》,研究了貫徹落實意見。10月23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對推進機構改革作了動員部署,標志著浙江省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這次改革強化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最高政治原則,大力度改革機構設置和調整職能配置,更加科學地明晰了黨政軍群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機構與機構之間、政府與市場和社會之間的治理邊界,是一次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魄力、勇氣和擔當,彰顯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近年來,浙江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形成了改革發展的新優勢,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了明顯成效。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必須下決心破解全省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此為契機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蘊含的理念、方法、作風全面體現到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中去,進一步激發改革闖勁、拼勁、干勁、韌勁,爭當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
機構改革后,共設置省級黨政機構60個,其中省委機構18個、省政府機構42個。省委職能部門和省政府組成部門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與中央和國家機關基本對應。同時,適應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機構限額內因地制宜設置了部分機構,優化調整一些領域的機構職能。
10月23日舉行的“2018第二屆浙江本土跨國公司成長論壇”上,浙江省境外投資企業協會權威發布“2018年浙江本土民營企業跨國經營30強”。吉利集團、萬向集團、恒逸石化、華立集團等上榜。
為進一步做好浙江本土民營跨國公司培育工作,發揮領軍、骨干企業示范作用,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參與全球競爭,2017年,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營跨國公司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
此次30強評定主要從企業境外資產、跨國指數、品牌建設、行業地位、帶動出口等方面做出綜合論證。數據顯示,入圍榜單的30家企業的平均跨國指數為32.92%,明顯高于全國百大跨國公司平均跨國指數的15.8%。從地市分布上看,本次入圍企業中杭州有10家,紹興有6家,寧波有4家,嘉興和臺州分別有3家,溫州2家,湖州和衢州兩地分別有1家。
10月23日,浙江省工商局發布《浙江新設小微企業活力指數報告》。報告顯示,全省新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態勢向好,創業熱情持續激發,創新活力不斷迸發。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較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重點產業中,數字經濟、旅游、文化創意產業指數居前三,紡織服裝業、化工、化纖、橡膠及塑料制造業發展趨于平緩。
活力指數是反映近3年內新創辦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創業主體變化情況、資產變化情況以及盈利能力、創業能力、貢獻能力等發展狀況的綜合指數,由創業活躍度、社會貢獻度、創新聚合度、環境滿意度四個模塊指數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