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貴
摘要 根據2018年界首市小麥播種的情況及當前苗情狀況,提出了春季麥田管理技術,主要包括進行中耕劃鋤、科學運籌肥水、防控病蟲草害、預防倒伏、防御凍害、推廣優質小麥保優技術、及時開展“一噴三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麥;春季;管理技術;安徽界首;2018年
中圖分類號 S512.10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050-01
2017年界首市小麥秋播面積3.2萬hm2。由于9—10月長期降雨,大部分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等在田作物無法收割和晾曬,騰茬較晚,導致小麥播期向后推遲近15 d。大部分農民為了搶時間播種,整地質量不高,草率播種下地,加之播種至入冬以來長期干旱,缺苗斷壟現象極為嚴重,冬前莖、蘗、葉、次生根量生長嚴重不足,給冬春田間管理帶來了較大難度。目前,小麥生長已經進入返青—起身階段,即將進入拔節期。根據2月24—25日“四情”監測情況來看,雖然界首市大部分麥田土壤墑情適宜,但是小麥苗情長勢整體不如2017年,主要表現在總莖蘗數、單株莖蘗數、主莖葉齡、次生根條數均較2017年和常年偏少,一、二類苗比例減少,三類苗比例增加。針對2018年小麥苗情特點,界首市春季麥田管理的總體要求是立足抗災奪豐收,以促為主,因苗制宜,分類管理,鞏固冬前分蘗,促晚播小麥春蘗生長,力爭多成穗、成大穗,搭好豐產架子。同時,要大力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重點應抓好以下幾方面技術措施。
1 中耕劃鋤
春節后對全市各類麥田進行中耕。特別是針對晚播小麥,要將中耕劃鋤作為早春麥田管理的首要措施來抓,劃鋤時要切實做到不留坷垃、不壓麥苗、不漏雜草,以提高中耕劃鋤效果[1]。
2 科學運籌肥水
針對不同麥田的土壤供肥能力、墑情、苗情,春季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分類管理、肥水調控。
對晚播麥田,莖蘗數在900萬個/hm2以下的,返青期要及早趁墑追施氮肥,中耕與追肥同時進行。對二、三類苗麥田,根據地力水平,一般可在起身期結合降雨、澆水施尿素225 kg/hm2左右。對地力水平較高的一類苗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降雨、澆水,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2]。
3 防控病蟲草害
春季是小麥病蟲害多發時期,應重點加強小麥紋枯病、銹病、麥蜘蛛、蚜蟲等病蟲害監測預報,科學指導農民選用對路藥劑,統防統治。對于冬前未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根據田間雜草種類、草相,選擇適宜除草劑,及時進行化除。在小麥返青—拔節初期,紋枯病病株率達10%左右,用苯甲·丙環唑有效成分90~135 g/hm2,或井岡霉素150 g/hm2,或烯唑醇112.5 g/hm2,或井岡蠟芽390 g/hm2,加水適量噴施,重病區隔7 d左右再噴1次。對冬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或化學除草不徹底的,在返青期日平均氣溫在5 ℃以上時及時開展化學除草[3]。對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6.9%精惡唑禾草靈600~900 mL/hm2,兌水450 kg/hm2田間噴霧。對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450~600 mL/hm2,兌水450 kg/hm2噴霧[4]。
4 預防倒伏
小麥返青至起身期是預防倒伏的最后關鍵時期,要根據整地、播種、苗情長勢等情況,及時采取深中耕、鎮壓、化控等措施,保苗穩健生長,為預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礎。對整地粗放、坷垃較多的麥田,要進行鎮壓,以踏實土壤,促根生長;對長勢偏旺的麥田,可采用深中耕斷根,控制麥苗過快生長。另外,在起身初期合理化控,對群體較大,莖蘗數超過1 650萬個/hm2的麥田及倒伏能力差的品種,用壯豐安450~600 mL/hm2,兌水375~450 kg/hm2進行化控,以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株高,增強抗倒能力[5]。
5 防御凍害
界首市處于南北過渡地帶,春季氣溫回升快、起伏大,極易發生倒春寒。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來臨前,于夜間在上風口點燃柴堆熏煙調節田間小氣候,或灌水預防凍害發生。一旦發生凍害,及時采取噴氨基酸葉面肥、追肥等補救措施[6]。
6 推廣優質小麥保優技術
根據氣候、土壤和種植的品種,科學指導優質小麥種植農戶保優生產,對強筋小麥要增噴氮含量高的葉面肥,重施拔節肥225~300 kg/hm2。對弱筋小麥要減氮增磷,在施好返青肥的基礎上,拔節肥施磷酸二氫銨150 kg/hm2左右。同時,根據優質小麥不同品種存在的不足,重點抓好預防凍害、后期倒伏等針對性技術措施的落實,確保優質高產[7-8]。
7 及時開展“一噴三防”
抽穗以后及時開展以赤霉病為重點的“一噴三防”,即用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氫鉀1.5 kg/hm2、10%吡蟲啉450 g/hm2、20%三唑酮乳油600~900 mL/hm2、黃腐酸鹽1.5 kg/hm2或美洲星1.5 kg/hm2,兌水750~900 kg/hm2進行葉面噴施,一次噴藥,達到防病蟲、防西南干熱風、防早衰之目的[9]。
8 參考文獻
[1] 祁素勤.阜陽市潁州區小麥春季田間管理關鍵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11):52.
[2] 樊景豪,張翠英,張斌.淺議冬小麥春季管理技術[J].菏澤學院學報,2014,36(增刊1):53-54.
[3] 楊曉媛.隴東地區春季冬小麥的田間管理[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3(8):47-48.
[4] 毛鳳梧.2013年河南省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J].種業導刊,201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