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宇飛 孔令蘇
摘要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而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是其基礎性要素,兩者間的相互關系是影響新型城鎮化科學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本文闡述了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的內涵,并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兩者發展失調的原因,以期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 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內涵;關系;失調;原因
中圖分類號 F29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288-01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QIU Yu-fei KONG Ling-su
(Shenyang L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Shenyang Liaoning 110004)
Abstract New-type urban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the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re the basic factor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type urbanization.The connotation of the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urbaniz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imbalance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 land urbanization;population urbanization;connotation;relationship;imbalance;reason
城鎮化過程是人地關系調整的過程,其中農地非農化即土地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即人口城鎮化。實現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也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必然選擇和趨勢。
1 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的內涵
1.1 城鎮化
城鎮化也被稱為城市化,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以農業為主的農村社會逐漸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城市社會轉變。從土地資源學和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城鎮化主要是指農村建設用地逐漸減少,城鎮建設用地日益增加,城鎮地域空間不斷擴大的過程。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新型城鎮化與宏觀的經濟社會形式聯系緊密,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從城鎮化的動力機制來看,以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界,中國的城鎮化經歷了2個階段,分別是企業推動階段和土地推動階段,可分別稱之為“工業城鎮化”和“土地城鎮化”階段。從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來看,在“工業城鎮化”階段,大量的鄉鎮企業涌現,中小城市規模發展速度快于大城市,這與鄉鎮企業的繁榮發展密不可分;在“土地城鎮化”階段,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是重點發展對象,小城市的發展速度則相對較慢。
1.2 土地城鎮化
“土地城鎮化”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2007年陸大道院士牽頭完成的《關于遏制“冒進式”城鎮化和空間失控的建議》的國務院發展咨詢報告,報告指出“土地城鎮化速度太快,并大大快于人口城鎮化”。關于土地城鎮化的概念,各領域學者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例如,呂萍[1]認為土地城鎮化是指土地形態由農村形態向城鎮形態轉變的過程,土地城鎮化水平用城鎮用地面積占行政區總面積的比重來表示;歐陽文旭[2]認為中國的土地城鎮化主要是指隨著土地利用形態向非農化的轉變,土地和房產實現快速升值,不同利益群體分享土地級差地租收益的過程。筆者認為土地城鎮化是已有城鎮向外擴張的過程,也就是農地非農化的過程。
1.3 人口城鎮化
人口城鎮化指人口向城鎮集中或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從而使城鎮人口比重不斷增加的過程。人口城鎮化的具體內涵是農村地區人口向城鎮轉移,且其生產與生活方式也逐漸呈現出城鎮化特點,同時人口分布由分散變為集中[3]。
2 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之間的互動關系
通過對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將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劃分為如下5種類型[4]。
2.1 土地城鎮化過度擴張型
土地城鎮化速度遠超人口城鎮化速度,這會造成土地資源被大量占用和低效利用,從而導致土地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并造成房地產業“泡沫”,從而出現“空城”和“鬼城”現象。
2.2 土地城鎮化超前擴張型
土地城鎮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鎮化速度,雖然土地城鎮化為城鎮人口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但城鎮用地的過度供給將導致土地價格下調,土地市場需求同步增加,并產生更多的投資項目,進一步拉動了人口城鎮化。
2.3 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平衡發展型
土地城鎮化速度和人口城鎮化速度達到相對平衡是促進城鎮化順利推進、實現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因素。
2.4 土地城鎮化滯后擴張型
土地城鎮化速度落后于人口城鎮化速度,土地是人口城鎮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口城鎮化的超前發展會使土地需求大大增加,從而推動城鎮化用地增加。
2.5 土地城鎮化嚴重滯后擴張型
土地城鎮化速度遠慢于人口城鎮化速度,人口城鎮化的發展就會受制于土地空間的“瓶頸”,而這個“瓶頸”也會阻礙土地城鎮化的發展。
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在一定程度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而兩者間的相互促進作用只有在良性平衡發展狀態下才會顯現。一旦兩者的平衡關系被打破,則會對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間的關系,只有均衡發展才能產生良性互動,才能發揮兩者的最大功效,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3 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失調的原因
目前,中國土地城鎮化的速度明顯快于人口城鎮化,現將導致此現象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是自1998年政府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停止了福利房的分配以后,房地產業開始迅猛發展,城鎮用地也開始快速增長;二是地方政府為了加快本區域經濟發展,以建設開發區為動力,大量設置工業開發園區招商引資,從而土地城鎮化規模逐步擴大;三是由于“公共利益”范圍界定的模糊,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加上利益尋租的驅使,以及存在征用權濫用、征用行為缺乏規范等現象,導致過度征用農村土地的情況,加速了農地非農化;四是由于進城務工農民對未來的預期不確定,且城鎮購房經濟壓力無法承擔、社會保障無法獲得,而享有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前提是擁有農村戶籍,因而農民把擁有農村土地作為抵御失業風險的一個重要保障,導致人口城鎮化發展速度滯后[5-7]。
4 結語
城鎮化應成為城鎮更宜居、鄉村更美麗、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過程。樹立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理念,應將城鎮化理念由以物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化建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力,使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協調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
5 參考文獻
[1] 呂萍.土地城市化與價格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歐陽文旭.廣東土地城市化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1.
[3] 徐藝.青島市人口城鎮化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4] 石憶邵.中國城市化發展態勢分析與制度創新[J].城市規劃學刊,2011(5):31-36.
[5] 姚士謀,張平宇,余成,等.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與實踐問題[J].地理科學,2014,34(6):641-647.
[6] 陳云松,張翼.城鎮化的不平等效應與社會融合[J].中國社會科學,2015(6):78-95.
[7] 彭沖,陳樂一,韓峰.新型城鎮化與土地集約利用的時空演變及關系[J].地理研究,2014,33(11):200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