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吳雙雙 陳漣漪
摘要 從產量、果實性狀、生長習性3個方面介紹了新川中島桃在上海市崇明地區的引種表現,總結其保護地栽培技術,包括建園栽植、整形修剪、溫度管理、肥水管理、疏果套袋、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桃;新川中島;引種表現;保護地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079-01
Int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Protec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each Xinchuanzhongdao
XU Li WU Shuang-shuang CHEN Lian-yi SHI Hao CHEN Feng
(Bao Town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of Chongming District in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2157)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int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Xinchuanzhongdao in Chongm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City from yield,fruit characters and growth habit.Its protec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planting,plastic pruning,temperature management,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fruit thinning and bagging,pest control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rowers.
Key words peach;Xinchuanzhongdao;introduction performance;protec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
為了調整品種種植結構,改善崇明地區水蜜桃市場供應期相對集中的現狀,2011年,位于上海市崇明區堡鎮的上海豐藝果蔬專業合作社從寶山引進了夏之夢、以色列、美國白桃、新川中島、杏桃、晚桃6個品種進行保護地種植,意在篩選適合本地種植、能彌補市場淡季供應且較耐貯運的水蜜桃新品種。
其中,夏之夢6月中旬成熟、平均單果重235 g,糖度13.6%;以色列6月中旬成熟,平均單果重280 g,糖度12%;美國白桃6月下旬成熟,平均單果重350 g,糖度12.6%;新川中島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平均單果重340 g,糖度15.3%;杏桃和晚桃均只開花未結果,不適合崇明地區種植。經綜合比較各品種性狀,同時考慮崇明地區的市場供應特點,筆者認為新川中島為中晚熟優質桃品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較適合于崇明地區種植發展。現將新川中島桃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報道如下。
1 引種表現
1.1 產量表現
試驗園設在上海市崇明區堡鎮豐藝果蔬合作社基地。當地年平均氣溫16.1 ℃,年平均降水量1 042 mm,年平均日照時數1 930.9 h。土壤為黃泥土,pH值7.8,土壤有機質含量15.2%,試驗面積960 m2。2014年起少量掛果;2015年起正常掛果,平均產量為18 630 kg/hm2;2016年平均產量為18 300 kg/hm2;2017年平均產量為19 125 kg/hm2。
1.2 果實性狀及生長習性表現
新川中島桃系日本長野縣從川中島白桃中選育的新品種[1],該品種于1994年由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引進我國。果面鮮紅,汁多味甜,耐貯運。果實大,單果重260~350 g,平均單果重340 g,最大果重可達450 g;果實圓或橢圓形,果頂縫合線不明顯,果面鮮紅色,光潔,絨毛少而短;果肉黃白色,近核處淡紅色,核小肉質脆而硬,汁多[2-3]。果實含糖量15%以上,適口性好。果實發育期100~110 d。幼樹生長強旺,生長量大。初果期以長中果枝結果為主,盛果期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
2 保護地栽培技術
2.1 建園栽植
搭標準棚,長60 m,寬8 m,棚內種植,行株距4 m×2 m,挖規格為60 cm×60 cm×60 cm的定植穴,每穴施腐熟的有機肥25 kg左右,與土混合后回填。定植后澆透水,遇晴天干旱應及時補水,保持土壤濕潤,保證成活率。
2.2 整形修剪
采用三主枝自然開心形,定植后,在距地面50~70 cm處定干,當年夏季選3個生長健壯、角度適宜的新梢作主枝,每個主枝上配置2~3個側枝,同時在主側枝的不同方位培養各類結果枝組。每年12月初至翌年2月中旬進行冬季修剪;4月上旬至9月下旬進行生長期修剪。經過2~3年的培養,樹高達2.0~2.5 m,樹形基本形成。
2.3 溫度管理
冬季修剪結束后,于1月30日左右封棚,封棚之前灌透水,封棚后通過放風,嚴格控制溫度,6 d為1個周期,逐步提高白天棚溫,促進花芽分化。第1個6 d,白天棚溫10~14 ℃;第2個6 d,白天棚溫14~18 ℃;第3個6 d,白天棚溫18~22 ℃;第4個6 d,白天棚溫22~26 ℃。開花期間,最適溫度控制在16~18 ℃之間,最高不超過20 ℃。開花結束后,2 d為1個周期,第1個2 d,白天棚溫16~20 ℃;第2個2 d,白天棚溫18~22 ℃;第3個2 d,白天棚溫20~24 ℃;第4個2 d,白天棚溫22~28 ℃;逐步提高白天棚溫,最高不超過28 ℃。白天接近控制溫度時,一定要放風,一邊大一邊小;夜晚全部封棚,保持溫度越高越好。
2.4 肥水管理
每年11月中旬,結合土壤深翻施基肥,每株施有機肥25 kg+過磷酸鈣1 kg。追肥2次,3月上旬施催芽肥,每株施生物復合肥1 kg;5月中旬施膨果肥,每株施生物復合肥1 kg。桃園應深溝高畦防止積水,特別雨季要注意開溝排水,疏通溝系,做到雨停溝干[4]。
2.5 疏果套袋
在生產上,強調由產量型轉向質量型管理,提高商品果率。5月中下旬根據樹勢、樹冠大小確定留果量,盛果樹以產桃18~21 t/hm2為宜。重點疏去畸形果、受傷果和病蟲果。在一個結果枝上疏基部果,留中上部的果,長果枝留果2~3個,中果枝留果1~2個,短果枝留果1個。疏果定果后,選用專用套袋,套前噴1次殺蟲殺菌藥劑[5]。
2.6 病蟲害防治
新川中島桃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蚜蟲、桃小食心蟲、桃紅頸天牛等。基地生產的果品均按綠色食品標準進行生產管理,有選擇性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方法: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1 000倍液、4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4 000~10 000倍液防治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用21%噻蟲嗪懸浮劑4 375~7 000倍液防治蚜蟲;用15%茚蟲威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蟲;落葉后及時清理病葉、爛果和雜草,降低病蟲基數,用涂白劑涂刷主干和主枝防治桃紅頸天牛。
3 參考文獻
[1] 孔祥海,陳潤琴.新川中島桃早期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果樹,2003(2):34-35.
[2] 王康強,張建斌,朱旭輝.桃品種新川中島在浙江仙居的引種表現[J].中國果樹,2012(1):55-57.
[3] 鎮江市京口區象山果樹研究所.新川中島[N].江蘇農業科技報,2003-10-08(003).
[4] 金方倫,徐瓊,韓成敏.新川中島桃在黔北地區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2):138-140.
[5] 蔡少英.新川中島桃豐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06(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