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聲
摘要 本文根據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對氣候條件的要求,分析渭源縣氣候條件,得出渭源縣氣溫、降水和日照時數較適宜馬鈴薯種植,并探討氣象災害對馬鈴薯的危害,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以增強當地農民經濟收入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 馬鈴薯;氣候條件;氣象災害;應對措施;甘肅渭源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099-01
渭源縣位于甘肅省中部,氣候冷涼且南北差異大,南部高寒陰濕,北部冷涼偏早,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病害發生輕,傳播病毒媒介昆蟲少,所產馬鈴薯種薯品質優良,是馬鈴薯種薯繁育的理想區域,被稱為“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2016年全縣馬鈴薯生產實現產值3.17億元,種植馬鈴薯人均收入1 948.8元。本文通過對渭源縣馬鈴薯種植氣候條件的分析,為合理利用當地氣候資源,提升馬鈴薯產量和品質提供參考依據。
1 渭源縣馬鈴薯種植的氣候條件
1.1 溫度
馬鈴薯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區,整個生長發育中需要冷涼氣候,自身不耐高溫,生長期適宜溫度5~29 ℃。發芽期最適宜溫度15~25 ℃,當日平均氣溫>5 ℃時,隨著溫度增加,出苗速率上升;馬鈴薯生長最適宜溫度10~12 ℃,可以確保幼芽生長健壯[1-2]。莖葉生長適宜溫度17~21 ℃,溫度>29 ℃,會阻礙馬鈴薯莖葉的生長發育,溫度在-4 ℃以下馬鈴薯植株死亡。晝夜溫差對塊莖膨大期影響較大,白天氣溫20~25 ℃或夜晚氣溫0~15 ℃利于塊莖膨大;當外界氣溫 <2 ℃或>29 ℃時阻礙塊莖正常生長發育。渭源縣多年平均氣溫5.8 ℃,溫度溫差隨季節變化明顯,積溫有效性高,5—9月氣候溫和,適宜馬鈴薯生長。
1.2 降水量
馬鈴薯對水分需求較大,不同生長發育期對水分需求不同,整個生長期要求有300~500 mm的降水量。幼苗期植株較小,對水分需求量不大,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0%~15%,且土壤水分含量是田間最大持水量的50%左右,對根系發展有利,還能提早結薯;塊莖膨大期,對水分需求最多,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75%~80%;淀粉積累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是整個生育期耗水量的10%左右,此時田間最大持水量會下降,對于塊莖積累營養物質有利;馬鈴薯生長中后期,降雨日數增多,相對濕度增大,氣溫適宜,為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和蔓延提供有利條件[3]。渭源縣年平均降水量507 mm,降水正常,且降水5月略偏多,除9月降水特別多外,其余月份降水量比較少,雨熱同期,與馬鈴薯生產過程所需水量相吻合。
1.3 日照時數
馬鈴薯喜光,光照強度大,對葉片光合作用越有利,在延緩塊莖形成的同時,還會使塊莖產量和干物質含量上升。但長時間處于強光照下的馬鈴薯,后期植株易早衰。日照時數對植株生長和塊莖形成期影響較大,若日照時數在4 h/d以下會阻礙馬鈴薯正常開花,若光照時間持續不足,會使莖葉蔓延,植株自身抗病能力下降;日照時數4~6 h/d基本滿足馬鈴薯生長發育;日照時數12~13 h/d會縮短塊莖形成時間,馬鈴薯同化作用上升,對于產量增加有利;若日照時數 >15 h/d以上利于植株莖葉生長,塊莖形成時間延長,對于馬鈴薯增產有影響。渭源縣年平均日照時數2 412 h左右,積溫有效性高。光照充足、強度大,日照時數長,適宜馬鈴薯生長發育。5月下旬開始氣溫逐漸回升,結薯期降水量基本滿足馬鈴薯幼苗發育、莖葉生長及塊莖形成[4]。
2 氣象災害對馬鈴薯生長發育的影響
2.1 霜凍
低溫凍害對生長發育期馬鈴薯會產生不利影響,因馬鈴薯發芽期時間較長,終霜凍影響較輕,主要以初霜凍危害大。應積極選用抗熟性品種,確定播種期和收獲期,降低初霜凍對馬鈴薯的危害。
2.2 高溫干旱
渭源縣季節性干旱出現頻率較高,主要是春旱,此期恰逢馬鈴薯生長初期,常導致芽期缺水,影響馬鈴薯生長發育。夏季高溫和干旱同時出現,此期恰逢馬鈴薯需水關鍵期,常會造成馬鈴薯產量降低。
2.3 冰雹
冰雹災害性天氣局地性特征明顯,會使馬鈴薯地上莖桿受損害,尤其是對部分地區危害更大,即使馬鈴薯自身再生能力較強,但也會影響生長發育,出現減產。
2.4 連陰雨
連陰雨天氣常導致氣溫日較差減小,土壤含水量增加,光照不足,若持續時間較長,可導致馬鈴薯出現腐爛現象,進而影響產量。
3 應對措施
3.1 選擇優良品種,加強技術指導
根據渭源縣實際,選擇抗災性強、優質豐收的馬鈴薯品種。組建由農業專家和氣象專業人員構成的技術隊伍,為馬鈴薯種植主體提供技術指導,可有效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5]。
3.2 加強田間管理
做好田間管理,中耕培土,合理施肥,改善土壤肥力。渭源縣春季降水量少,且大風天氣頻率高,應于秋季深耕,增強土壤含水量,減緩水分蒸發速率。在出現低溫霜凍天氣時選擇覆膜技術。
4 結語
渭源縣馬鈴薯種植始終遵循當地農業氣候變化規律,充分利用馬鈴薯生長有利優勢,科學建立長效馬鈴薯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增強當地氣象服務水平,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推動馬鈴薯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提升經濟收入。
5 參考文獻
[1] 宋玉芝,王連喜,李劍萍.氣候變化對黃土高原馬鈴薯生產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1018-1019.
[2] 王曉薇,王燕敏,謝光芬.赫章縣馬鈴薯生產的相關氣象條件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8):161.
[3] 羅兵,常靜,常琳燕.東鄉縣馬鈴薯生育期氣象條件分析及種植區劃建議[J].甘肅農業科技,2011(7):57-59.
[4] 鄒玲,唐廣田,鄒麗霞,等.桂林馬鈴薯冬季生產氣象條件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7(2):62-65.
[5] 柯莉萍,張艷,閻廷,等.威寧馬鈴薯晚疫病氣象條件分析及預測[J].中國農業文摘,2018,3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