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玉昌
摘要 為檢測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特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以有效成分42~48 g/hm2在稻縱卷葉螟卵孵高峰期防治效果較好,且對水稻安全,生產上可推廣使用。
關鍵詞 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稻縱卷葉螟;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119-01
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是鄭州鄭氏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稻縱卷葉螟防治藥劑,為掌握其應用于大田的防治效果和合適用量,2017年對該藥劑進行了水稻稻縱卷葉螟防治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六安市金安區孫崗鎮孤堰村,前茬為小麥,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土壤為黃白土,耕作層pH值5.5,有機質含量為16.73 g/kg,肥力中等。水稻采用水直播方式種植,栽培條件均勻一致,符合當地的農業實踐。
1.2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Ⅱ優7954。供試藥劑為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鄭州鄭氏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封樣完好)、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市售)、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生產,市售)。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6 g/hm2(A)、42 g/hm2(B)、48 g/hm2(C);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5 g/hm2(D);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 g/hm2(E);以清水作空白對照(CK)。4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30 m2。各小區間作埂(高30 cm、寬30 cm)隔開[1-2]。
1.4 試驗方法
試驗于7月21日施藥,此時正值水稻孕穗期,五(3)代稻縱卷葉螟處于卵孵高峰期,各小區兌水450 kg/hm2[3-4],使用衛士牌手動噴霧器均勻噴霧,施藥時間為15:30—17:30,天氣晴,偏西風1級。
1.5 調查方法
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藥后3、7、14 d調查3次殺蟲效果、保苗效果;每小區取5點,每點 10叢,共50叢,調查總葉數和卷葉數,剝查蟲苞內的活蟲數,與對照區比較,計算蟲口減退率和保葉效果[5-6]。計算公式如下:
卷葉率(%)=■×100;
防治效果(%)=■×100;
有蟲率(%)=■×100;
有蟲率防效(%)=■×100。
1.6 氣象資料
施藥當日天氣晴,偏西風1級,最高氣溫38.5 ℃,最低氣溫28.5 ℃,平均氣溫33.5 ℃,濕度56%。試驗期間相對濕度55%~96%,雨日6 d,總降水量49 mm,最高氣溫28.2~40.6 ℃,最低氣溫24.9~29.9 ℃,平均氣溫27.3 ℃(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
處理區直觀效果明顯,稻苗生長正常,均未見明顯藥害。
2.2 防效
由表2可知,處理A、B、C藥后14 d防效分別為89.60%、
95.62%、96.57%,且處理B、C與處理D防效(85.21%)差異極顯著,與處理E防效(96.45%)無差異。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稻縱卷葉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7-8]。在農業生產實際中應用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藥量以有效成分42~48 g/hm2為宜,在稻縱卷葉螟卵孵高峰期施藥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4 參考文獻
[1] 楊瀾,楊月策,侯淵.不同藥劑防治稻縱卷葉螟田間藥效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7):129.
[2] 潘春林.幾種藥劑防治稻縱卷葉螟田間的藥效試驗比較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9):95.
[3] 程云鈴.藥劑防治稻縱卷葉螟藥效試驗初報[J].閩東農業科技,2016(1):14-15.
[4] 季忠.多種藥劑防治稻縱卷葉螟的藥效試驗初報[J].上海農業科技,2015(6):135-136.
[5] 夏秋霞,梁紅新,吳德君,等.6種藥劑防治稻縱卷葉螟田間藥效試驗[J].上海農業科技,2015(5):141.
[6] 吉用銓,陸曉峰,孫春來.4種生物農藥防治稻縱卷葉螟藥效試驗[J].現代農藥,2013,12(2):41-43.
[7] 肖曉華.稻縱卷葉螟大發生原因分析及綜合防治策略[J].湖南農業科學,2008(1):79-81.
[8] 黃世文.稻縱卷葉螟防治技術[N].農民日報,2016-05-25(Z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