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莉 張秀珊 曾寶珰
摘要 為研制出有效提高蝴蝶蘭開花品質的花序調控制劑,開展了花序調控技術提高蝴蝶蘭開花品質的應用研究,為獲得不同品種類型的有效配方制劑,在研制出2個有效配方制劑的基礎上,于2007年底以半蠟質花品種黃C為材料,使用汕頭市農科所自主研制的2種蝴蝶蘭花序調控配方制劑X、制劑Z、市面銷售的花蕾多試劑和清水開展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制劑X能有效增加蝴蝶蘭半蠟質花品種花序花朵數,且對花色、花型、單花壽命無負面影響,對花朵大小影響不明顯。
關鍵詞 花序調控制劑;蝴蝶蘭;開花品質
中圖分類號 S68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148-02
Effect of Inflorescence Regulation Preparation on Flowering Quality of Semi Waxy Flowers of Phalaenopsis amabilis
HUANG Qian-li ZHANG Xiu-shan ZENG Bao-dang WANG Rui-qun JIANG Xiu-na TANG Kai ZHENG Yun-huan GUO Ying-duo HONG Sheng-biao *
(Shantou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Shantou Guangdong 515021)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inflorescence regulation preparation for improving the flowering quality of Phalaenopsis amabilis,the application of inflorescence regul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flowering quality of Phalaenopsis amabilis was carried out.In order to obtain effective formul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rmulations,based on the two effective formulations,a comparative trial was conducted between inflorescence regulation preparation X,preparation Z,which were developed by Shantou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flower budsand water,by using semi waxy flower variety yellow C as material at the end of 2007.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paration X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lowers in semi flowering wax flowers of Phalaenopsis amabilis.At the same time,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eparation had no negative influence on flower color,flower shape and single flower life,and had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flower size.
Key words inflorescence regulation preparation;Phalaenopsis amabilis;flowering quality
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為蘭科蝴蝶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屬附生蘭,原產于中國臺灣。蝴蝶蘭姿態優美,色彩艷麗,花期通常長達3個月,素有“蘭花皇后”之美譽[1]。蝴蝶蘭花序為無限總狀花序,在通常情況下,當季開花的蝴蝶蘭花序上的花朵數是有限的,而花序上花朵數是蝴蝶蘭開花株商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進一步提高蝴蝶蘭開花株商品質量和商品價值,可以在蝴蝶蘭成品花生產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長促進劑,調控花序發育,從而有效促進蝴蝶蘭成品花花序上花朵數的增加[2-4]。
于2007年開始進行花序調控技術提高蝴蝶蘭開花品質的應用研究,通過開展不同植物生長促進劑類型及濃度的配比試驗,不同溶劑對比試驗、不同溶劑與濃度配比試驗和不同品種藥劑配比試驗等研究內容,結合對不同環境條件、不同處理部位和時期、劑量等因素的探索和分析,以期能研制出有效提高蝴蝶蘭開花品質的蝴蝶蘭花序調控制劑及相應配套技術。
蝴蝶蘭品種具有多樣性,而且不同品種在栽培技術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5-6]。為獲得不同蝴蝶蘭品種類型的有效配方制劑,在研制出2個有效配方制劑的基礎上,于2007年底以半蠟質花蝴蝶蘭品種為材料開展了蝴蝶蘭花序調控制劑試驗。
本文以蝴蝶蘭半蠟質花品種黃C為材料,用汕頭市農科所自主研制的2種蝴蝶蘭花序調控配方制劑X和Z與市面銷售的花蕾多試劑以及清水進行對比試驗,探索適合蝴蝶蘭半蠟質花品種的花序調控配方制劑和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蝴蝶蘭半蠟質花品種黃C。試驗配方有4個,配方A為課題組研制的配方制劑X、配方B為課題組研制的配方制劑Z(GA3的濃度是制劑X的3倍)、配方C為臺灣花蕾多、配方D為清水對照(CK)。
1.2 試驗方法
取8株半蠟質花黃C,每株樣本均取雙花梗單株,花梗頂芽未停或剛停,用藥劑原液涂抹已休眠或即將休眠的頂芽。第1次處理時,第一梗多數現蕾5~6個,第二梗多現蕾1~3個,分別于2007年12月21日和2008年1月14日用配方A、配方B、配方C、配方D處理2次。
采用制劑原液頂芽涂抹的方式,用小號描筆點抹頂芽,分別于頂芽上、下兩面各涂一筆,每蘸1次藥劑可涂抹2~3株。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制劑配比對蝴蝶蘭花蕾數的影響
第1次處理后24 d,各樣本的花梗仍處于花苞萌發期,均能繼續正常萌發花苞,但配方A、B、C增加的花苞數量明顯多于CK。使用配方A處理后第一梗、第二梗花梗增加花蕾數分別為3.0、2.4朵,使用配方B處理后第一梗、第二梗花梗增加花蕾數分別為3.0、3.0朵,使用配方C處理后第一梗、第二梗花梗平均增加花蕾數分別為3.1、3.0朵,CK第一梗、第二梗花梗增加花蕾數分別為1.3、2.1朵(表1)。
通過LSR法分析可看出,處理第一梗時,配方A和配方B與CK均存在極顯著差異,配方A和配方B與配方C對比,增加花蕾數差異不明顯;處理第二梗時,配方B和配方C與CK均存在極顯著差異,配方A和 CK差異不明顯。
2.2 不同制劑配比對蝴蝶蘭花期的影響
2008年4月,課題組對經過2次處理的8株黃C進行調查可知,使用配方A、B、C處理的花朵數明顯多于CK,但使用配方A和配方B處理的已謝花朵數較使用配方C處理的少。使用配方A處理的黃C花朵數為15.375朵、已謝花朵數為2.375朵,使用配方B處理的花朵數為16.250朵、已謝花朵數為4.500朵,使用配方C處理的花朵數為16.625朵、已謝花朵數為7.000朵,CK的花朵數為13.375朵、已謝花朵數為4.375朵(表2)。
由此可知,配方A至調查時凋謝花朵數最少,表現為花期更長,而配方C至調查時已謝花朵數明顯較其他幾個配方多。配方B的已謝花朵數與CK沒有明顯區別。
2.3 不同處理時期及效果比較分析
由于本試驗使用的樣本均為雙梗的植株,2個花梗處于不同的發育時期,為初步探求不同處理時期或處理制劑的效果,對2次處理前后平均花朵數量進行統計(表3)。
從統計情況可以看出,第1次處理后,配方A、B、C處理的第一花梗增加花朵數明顯多于CK;第2次處理后各樣本花朵數均繼續增加,配方A和配方C增幅均大于CK。
從第二梗發育情況看,相對于配方B、C來說,配方A和CK發育較平和,配方B和配方C均在第1次處理后增幅較大,而且配方B第2次處理后花苞數明顯增加。說明配方B和配方C對頂芽的誘導分化作用的反應更快。
3 討論與結論
3.1 討論
3.1.1 3種配方制劑對半蠟質花花蕾數的增效作用。以蝴蝶蘭半蠟質花品種黃C為材料,使用配方A(課題組研制的配方制劑X)、配方B(課題組研制的配方制劑Z)、配方C(臺灣花蕾多)以及清水對照(CK)分別在其花梗現蕾1~3個和花梗現蕾5~6個時進行處理。當在花梗現蕾5~6個時進行處理,3種配方與CK花蕾數明顯增加,而3種配方之間增加花蕾數的差異并不顯著。本試驗在第二花梗現蕾1~3個時進行處理,配方B和配方C與CK花蕾數明顯增加,但配方A和CK差異不明顯,可能因配方A對植株內源激素等物質的誘導作用較平和,而配方B、C則更趨明顯和快速。
3.1.2 3種配方制劑對半蠟質花花期的影響。從調查已謝花朵數看,花期長短排列依次為配方A(課題組研制的配方制劑X)、清水(CK)、配方B(課題組研制的配方制劑Z)、配方C(臺灣花蕾多)。由此分析,配方A在處理效果上表現較溫和,花苞增加數少于配方B和配方C;配方B與CK花期接近且略短;配方C比CK已謝花朵明顯增多,說明單花壽命明顯偏短。而配方A相對CK至調查時凋謝朵數少,表現為花期更長。綜合分析初步認為,配方A對該品種的單花壽命沒有影響。此外,在試驗中還發現,花朵完全開放后,相對于配方A來說,配方B和配方C在本品種上表現新萌花苞花朵開放后整體效果較原花朵略差,配方A原花朵及新萌花苞花朵開放后花朵顏色大小與CK無明顯差異,而配方B和配方C花朵大小較CK略微小,這也可能與其誘導植株內源物調配作用較快,花苞快速增加后植株內源物質供給或其平衡性欠佳有關。
本次試驗只是初步探索花序調控制劑對蝴蝶蘭半蠟質花開花品質的影響,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將根據需要逐步在試驗中增加田間作業、氣候環境、基質水分、肥料管理、樣本數量等分析因素,進一步提高花序調控制劑對半蠟質花應用技術的精確性。
3.2 結論
試驗表明,使用汕頭市農科所自主研制的2種蝴蝶蘭花序調控配方制劑X和Z以及市面銷售的花蕾多試劑,在處理蝴蝶蘭半蠟質花黃C花梗時均可增加花梗花蕾數。
花序調控配方制劑X在處理效果上表現較溫和,試驗表明,制劑X對該品種的單花壽命沒有影響,而且相對其他制劑花期更長,于現蕾4~6個時處理更能有效增加花朵數,且對花序頂芽無負面作用。制劑Z和市面銷售的花蕾多試劑能明顯增加花苞數,但是在本品種上表現為新萌花苞花朵開放后整體效果較原花朵略差;同時,使用市面銷售的花蕾多花期明顯偏短,對單花壽命有一定影響。因此,制劑X能有效增加蝴蝶蘭半蠟質花品種花序花朵數,同時對花色、花型、單花壽命無負面影響,對花朵大小影響不明顯。
4 參考文獻
[1] 林義.優質蝴蝶蘭的栽培管理技術[J].江西園藝,2005(3):37-38.
[2] 段九菊,張超,曹冬梅,等.低溫誘導對蝴蝶蘭花芽分化及碳、氮含量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4,42(7):678-682.
[3] 劉曉榮.蝴蝶蘭花芽分化及花期調控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4] 郭建軍.蝴蝶蘭成花誘導的生理生化機理及基因差異表達的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2.
[5] 譚巍.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控蝴蝶蘭花期的研究[C]//中國園藝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廈門:中國園藝學會,2015:1.
[6] 陳尚平,湯久順,蘇家樂,等.蝴蝶蘭花期控制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1):23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