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志穎
摘要:中職學校機械類專業基礎課教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對中職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明確學習目的,激發求知欲,讓學生想學;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學、會學;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學三個方面論述了在機械專業課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既想學,又能學且樂于學。
關鍵詞:中職 機械專業 基礎課教學
中職學校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一般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對于沒有實踐經驗、基礎知識薄弱且空間想象能力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聽起來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極易失去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既想學,又能學且樂于學。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求知欲,讓學生想學
中職機電專業入校不到一年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但《機械制圖》是機械專業的基礎知識。為今后的專業學習做準備。螺紋連接的畫法主要講解的內容是國家規定的一些畫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想辦法如何將規定的知識變成在課堂上讓學生再發現的過程。首先通過談話法提起螺紋,讓學生腦海中出現螺紋并覺得本堂課的內容是聯系實際生活的。其次,由老師演示杯蓋與杯子的旋合以及杯蓋與礦泉水瓶的旋合,引出螺紋的五要素。教師引導,螺紋在生活中和在機械行業中應用都很廣泛,由此引出螺紋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就是接下來本節課要講的內容。”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學、會學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文化基礎薄弱,立體幾何知識空間想象能力較差。為了讓學生聽懂,我把好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讓學生們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把知識學會,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如在講刀具的磨損及刃磨時,我就以家用的菜刀為例,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刃磨這兩種刀具的原則:用來粗加工或加工難加工材料時把用的刀具和砍骨頭用的刀類似,刃磨時取較小的前角、后角,刃口應磨得粗鈍一些;用來精加工或加工易切削材料的刀具和切青菜用的刀類似,刃口要磨得尖銳些,所以刃磨時要增大其前角、后角的角度。這種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再引入要學的理論,使學生感覺既有趣。又易理解和記憶。
實施實物教學。老師拿出一個圓柱的深色杯子和一根白色的線,把線按螺紋的形式纏繞在杯子上,讓大家想象,如果把線接觸杯子這部分的材料去除的形狀與螺紋是否相似,由此引出螺紋的概念和形成。教師拿自己的杯蓋(直徑4cm)去與一個礦泉水瓶旋合,學生看到這個動作會很感興趣,大家都覺得這個根本不可能旋緊。學生自然會順著思路考慮原因。
學生以前學過螺紋的知識,有些同學心中有點答案,但是有些同學仍然不清楚。這時,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簡單介紹螺紋的五要素,以及內外螺紋旋合的條件。
教師多媒體課件講解螺紋的規定畫法,尤其是內外螺紋的聯接畫法。在講解過程中要求學生拿出紙和筆,和老師一起畫。這樣就將本來看起來枯燥的知識,用現代教學方法來體現,同時做到教、做、學的統一,更容易被中職學生接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以培養目標為導向,把書本內容進行重新調整、整合,把整合的內容按企業實際生產線連接起來。由于社會對中專畢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為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增加實踐操作的時間,而相對減少理論課授課時間。我們要以就業為導向,緊密和社會崗位需要相結合,精心篩選書本內容。如螺紋這一節是常用緊固件、零件圖與裝配圖繪制與識讀的基礎。本節應該掌握的內容是:螺紋的規定畫法和螺紋的圖樣標注。而螺紋的基本知識在《機械基礎》這一門課里已經學過,因而只是稍微了解而已。本次上課主要講解的內容是螺紋的規定畫法。
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學。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其個人品質、精神狀態以及對學生的態度上很大程度決定了學生是否喜歡上這門課。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的基石,學生也渴望被肯定、被欣賞。中職學生一般普遍學習習慣較差,好在中職的課程都是以動手操作為主,理論結合其中,因此大部分學生還比較喜歡中職設置的課程。在學習中會專心、能吃苦,一部分學生還能舉一反三。教師應該把復雜難以理解的問題運用信息化的手段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多從學生角度出發、了解學生,深入學生生活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關系和諧,課堂上的氣氛就會比較融洽,再加上教師的好的職業素養,多方面地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適當地肯定鼓勵學生,把好的作品加以表揚宣傳,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收獲好的學習效果。
做一個快樂的教師,心情愉悅,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找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總之,在中職學生的基礎課教學中,應根據中職學生的基礎差、文化基礎薄弱特點,對學生因材施教,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