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羨珍
摘要:隨著區域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傾向于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通過專業集群化的方式培養掌握多專業方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是高校面向市場,適應區域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提高辦學效益,形成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然而,專業群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廈門高職院校在構建專業群時應認真考慮其影響因素,經過充分的調研和分析論證后,才能著手組建迎合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要求的專業群。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影響因素;探析
一、廈門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的背景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閩政[2015]46號),加快發展廈門市現代職業教育,廈門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6月6日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廈府[2016]188號)。意見提到將“重點規劃建設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機械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旅游會展、航運物流、軟件信息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和現代都市農業等一批千億產業鏈(群)急需的專業群,計劃到2020年,建成10個對接產業的專業群和50個服務產業的特色專業”[1]。由此,廈門高職院校開始積極申報專業群建設項目。在2016年和2017年公布的“福建省院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建設項目名單”中,廈門高職院校共有12個專業群建設項目獲批,其中涉及的類別包括文化創意、軟件信息服務、機械裝備、生物醫藥、旅游會展和航運物流。由此可見,廈門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不僅起步晚,而且建設的類別也較為局限,還有一些對接千億產業鏈急需的專業群尚未被踏足。
二、廈門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的意義
(一)構建專業群是廈門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隨著區域產業轉型的不斷升級,廈門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人工智能、云計算、互聯網+等不斷誕生,新的崗位(群)不斷涌現,高職院校的專業(群)設置也需要不斷更新才能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而專業群是由一個或若干個相近相關專業及其專業方向共同組成的專業群體[2],集聚了相近相關專業的師資、實訓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具有滾動發展的力量,專業群的更新與發展可以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通過靈活調整專業方向,拓展整合相近或相關專業來實現,這增強了專業設置的靈活性,提高了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構建專業群是廈門高職院校提高辦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廈門高職院校構建專業群,通過群內專業基礎共用、資源共享可以極大地節省專業建設成本,提高辦學效益。由于專業群內的各專業學科基礎相近,其課程、師資、實驗實訓基地等資源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共享共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防止由于專業設置分散而造成資源閑散現象,使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經費投入由分散到集中,可極大地節省專業建設成本,也使高職院校能集中精力辦學,提高辦學效益。此外,專業群內的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專業知識,而且也能夠學到相近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極大地提高了崗位遷移能力,拓寬了就業渠道。
(三)構建專業群是廈門高職院校形成辦學特色的關鍵途徑
專業群的建設強調通過核心專業的帶動和專業之間的依賴和促進,形成合力,提高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3],促進專業群的整體發展。專業群中的核心專業實力較強,建設經驗較為豐富,而其他專業的建設目標相對一致,專業基礎相近,因此可以在核心專業的帶動下,整合課程、師資、實訓等多方面的資源,形成合力,發揮集群優勢,加快重點專業與品牌專業的建設,促成高校辦學特色。
三、影響廈門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的因素探析
專業群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卻又具有重要的意義,廈門高職院校專業群的構建起步較晚,經驗不足,在構建專業群時應認真考慮其影響因素,經過充分的調研和分析論證后,才能著手組建迎合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要求的專業群。影響廈門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區域市場需求
高職教育是為了培養能夠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市場需求的人才類型和數量決定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規模。隨著區域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不斷提高,產業之間的集群化現象愈加普遍,市場所需求的不再是只對應某個產業崗位的專門人才,而是對產業群內的相關崗位知識和技能都有所掌握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根據產業群來構建與其發展要求相一致的專業群,培養掌握專業群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
廈門高職院校在構建專業群時,也需要考慮廈門區域市場需求狀況,了解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產業發展趨勢,關注朝陽產業,尤其是千億產業鏈(群)的發展情況。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科學的分析論證后,廈門高職院校可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考慮是否構建可對接這些千億產業群的專業群。
(二)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關鍵,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個體能力是專業群建設的基本保障。高職院校的專業群建設、教學、科學研究等工作的展開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即“雙師”型師資隊伍的支撐。這類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高超的授課能力,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和真實的企業工作經驗,能夠很好地完成專業群內相關專業課程的授課任務。在這支師資隊伍中,應該要有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其中,專業帶頭人是這支隊伍的核心,也是專業群構建的組織者,其對前沿技術的把握能力和教學改革能力將影響著專業群建設和發展的方向;骨干教師是這支隊伍的根基,也是專業群人才培養的實施者,其專業教學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而影響了專業群的發展質量。因此,選好專業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配備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努力匯集優質師資力量,發揮優質師資整合優勢,是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三)實習實訓條件
實習實訓條件為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提供環境和設備,為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和職業崗位訓練創設場所和氛圍。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條件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是學生專業實踐課程教學的主要場所,在專業群內各專業人才實踐技能培養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并影響著各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是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和職業素養生成的重要環境,也是專業對接產業的橋梁,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中見習、實訓、實習,能夠感受真實的工作氛圍,執行真正的工作任務,踐行專業理論知識,鍛煉專業實踐操作技能,培養職業道德素養。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拉近學校與企業距離,實現教學與就業接軌,凸顯學校辦學特色,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高職院校構建專業群不可忽視的因素。
(四)課程體系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本載體和專業建設的支撐性要素,承載著學生“學”與教師“教”相互作用過程中傳遞的信息總和[4]。專業的集群化必然造成各專業課程的交匯和課程資源的融合,專業群的構建需要一套能促進各專業協同發展的科學的課程體系,此套課程體系應涵蓋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使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群內各相近相關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本專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以及專業拓展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備專業群內知識遷移能力。但是,如何整合各專業的優質課程資源,構建使各專業都能協同發展的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在構建專業群時需要認真思考的因素。
(五)專業群的管理方法
高職院校專業群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應用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專業群的構建過程是否能夠順利高效地展開。專業群內部人員的工作任務分配、經費分配、課程資源和科研成果的共享等,都需要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作為支持。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實現專業群內部人員分工、合作的高效性,保障任務得以及時順利地完成,對于科研工作的協調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科學有效管理方法的指引下,專業群內成員的積極性會得到激發,各種生產要素也能夠極大地被調動起來,形成合力,促進專業群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專業群的構建能夠促進區域產業的發展,促使高職院校提高辦學效益,形成辦學特色,對高職院校和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廈門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專業群的建設,立足區域產業發展格局,分析影響構建專業群的因素,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制定適合自身發展要求的專業群建設規劃,逐步推進專業群建設進程,實現特色辦學。
參考文獻:
[1]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Z].廈府[2016]188號.
[2]應智國.論專業群建設與高職辦學特色[J].嘉興學院學報,2001 (07):90.
[3]易新河.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群建設探討[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6):67.
[4]周勁松.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及其資源要素結構[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