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玉


摘要:成效為本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強調教學一開始就應設置明確的目標,所有的教學活動和評估方式都應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以確保學生學有所成。《綜合英語》作為我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應用成效為本模式后,使得教學目標更清晰,教學內容與方式緊扣目標展開,因而能更加準確評核學生取得的實質成果。
關鍵詞:成效為本;綜合英語;應用
成效為本,即OBTL (Outcomes 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香港地區許多高校的教學改革中也實施了這種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香港明愛專上學院的林偉明博士一行到訪我校,并對我校全體教師進行了成效為本教學模式的指導和課程設計實踐培訓,使我校廣大教師認識到該種教學模式的信念和特色,并逐漸運用到所教授課程中去。
一、成效為本課程的特征
(一)強調成果
成效為本,顧名思義,即是以成效為進行所有教學的根本。因此最大特色之一便是強調可達到的,有時限的成果。何為可達到的成果?即在最初設計教學目標時:首先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摸底,做到心中有數。其次目標設置要符合學生的預期,讓他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但切記不能為了讓目標看上去高大上而偏離學生實際,設計出浮夸的目標,學生永遠無法達到,那樣就偏離了成效為本教學理念的初衷。何為有時限的成果?即是預期成果的達成時間要有彈性,要讓學生學完每節課有成果,每個項目完成后有成果,最終學期末有滿滿的收獲。
(二)以學生為中心
成效為本模式特色之二即是相信每一位學習者皆可以成功,并為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的學習環境。教師作為引導者,在對學生做出學前診斷后,設計出適合的教學環節,引領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接受知識的輸入和理解。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反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進步的快樂。成效為本模式因為強調了合理的成果設置,所以教師完全可以鼓勵每一位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大家都可以是成功者。
(三)緊扣預期成果的考核
考核內容要與預期成果匹配,要具體且可測量。因此在設置考核內容時應思考:學生應通過什么方式來展示學習成果;哪種類型的考核與學習成果最為相關;什么標準來評核不同的表現。有了這些思考后做出的考核方案才能最終完整準確地考核到學生的實際水平。且在這樣的考核方案下,學生之間的關系也由競爭者轉變為共同進步者。大家都是向著預期目標前進,達到即是成功。這樣也在無形中放大了學生的學習機會,幫助更多的學生成功成才。
二、《綜合英語》課程成效為本的應用
(一)設置預期成果
成效為本教學模式要求學習過程中要有清晰的預期成果,所有教與學的活動都要圍繞這些成果來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習者最終將達到的結果有清晰的認識與表述。
首先,根據我校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具備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有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能通過文字的方式用英語處理問題的專業人才。其次,根據《綜合英語》這門課程的課程地位,和我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學情,因此,整門課程的預期目標設置如表1:
(二)實施成效為本教學活動
為了幫助學生達到預期成果,并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實施豐富的教與學的活動。《綜合英語》這門課程當中,教師可按如下方式進行教學設計:
導入階段。該階段的核心任務即是向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可采取情景教學法,通過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讓學生感知預期需達到的成果。比如課本中某章節標題為“Developing a positive attitude”。在采用成效為本模式后,教師以詢問學生“起床后看到下雨了心中作何感受”這一問題導入,學生用英語各抒己見:“覺得很糟糕,雨會打濕褲子”,“會去買巧克力,因為廣告詞說的下雨天和巧克力更配哦”。教師將學生的答案分類收集到黑板上,學生可以很快看懂大家的答案分為兩類:積極的和消極的態度。進而配合教師的引導,大家就能明白該教學內容的預期學習成果即是:1.跟讀與背誦與態度相關的單詞短語;2.分析表達態度的句子結構和成分,并能造句和翻譯;3.撰寫表達態度的信件;4.能用口語溝通表明自己的態度。
知識輸入-輸出階段。在學生明了學習目標后,需要向他們進行適量但充足的知識輸入。教師此時主要通過講授法,向學生講解單詞短語,使得學生可以實現預期學習成果1。再通過練習法,實現教學做一體,使得學生獲得語言技能的實際使用能力,從而實現預期成果2。最后通過任務教學法,教師布置仿真模擬任務,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如撰寫郵件,編寫對話)讓學生進行知識的輸出,以此檢測他們達到預期成果3和4與否。
(三)對預期成果的評估
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為確保達到預期的成果目標,教師對學生的評估與考核可以貫穿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多次考核方式,并且要與預期成果一一對應,可測量。在《綜合英語》這門課程中,對應的考核方式為:(見表2)
三、結語
成效為本不同于以往的知識為本模式,在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活動設計和評估考核方面的信息更透明、更科學合理,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目前在我校《綜合英語》課程中成效為本的應用尚屬初探階段。希望通過不斷的改進,能將這門課程建設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陳卓武,揭曉.香港高校“成效為本”的教學改革及啟示[J].教育探索,2016 (10):48-51.
[2]龔本剛,桂云苗,程幼明.成效為本教學法及在《物流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33 (02):1-4.
[3]劉旸,劉紅.成效為本教學方法的理論與實踐——以香港高校英語教學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09 (08):57-60.
[4]章玳.香港高校基于成效為本的課程改革與啟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 (01):79-84+88.
[5]章玳,錢琦.成效為本的課程質量評估與保障[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2 (06):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