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珍
摘要 本文選取1981—2017年涼城縣霜凍天氣觀測資料,分析涼城縣霜凍天氣變化規律及其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并提出防御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霜凍;農業生產;影響;措施;內蒙古涼城
中圖分類號 S4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216-01
涼城縣境內地形總體特征為四面環山、中懷灘川(盆地),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為2~5 ℃,年極端最低溫度為-34.3 ℃,最冷月為1月,平均溫度為 -13 ℃,年均無霜期為120 d。涼城縣霜凍天氣發生頻率較高,每年霜凍天氣均會給當地農業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本文主要分析涼城縣霜凍天氣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影響,提出科學合理的防御措施,以降低霜凍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
1 資料與方法
本文選取1981—2017年涼城縣氣象局霜凍天氣資料,采取統計學方法對涼城縣霜凍天氣特征進行分析。將每年首次出現霜凍日稱為初霜日,次年春季前最后發生的霜凍日稱為終霜日[1]。
2 霜凍天氣變化特征
2.1 霜凍日數
1981—2017年涼城縣霜凍日數為8 646 d,年平均霜凍日數234 d。近37年涼城縣霜凍日數總體呈略增加趨勢,氣候傾向率為1.932 d/10年(圖1)。霜凍日數最多的年份為1987年,達254 d;最少的年份為1983年,為204 d,二者相差50 d。
2.2 初霜日與終霜日
初霜日以9月1日為計算起點,通過統計可知,近37年涼城縣平均初霜日為9月22日,最早初霜日出現在 9月4日(2012年),最晚終霜日出現于6月6日(1987年)。近37年涼城縣初霜日總體呈提前趨勢,平均每10年提前近2 d;終霜日呈略推遲趨勢,平均每10年推遲0.07 d。初霜日過早及終霜日過晚均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3 霜凍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依據霜凍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危害程度,將霜凍劃分成3個類型,即輕度、中度及重度。輕度霜凍為在晴朗無云靜風晚上最低溫度達3~4 ℃時形成的霜凍,此類霜凍通常危害較輕,可凍傷敏感作物葉片,但不損害莖桿。中度霜凍通常發生在強冷空氣過境后天氣晴朗靜風的夜晚,最低溫度為1.2~2.9 ℃,地面最低氣溫約為-4 ℃,導致作物葉面溫度<0 ℃,致使黃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受到危害,輕則導致葉面受凍干枯,延長結果期,重則導致植株直接死亡。重度霜凍為最低溫度<1.1 ℃,地面低溫在-5 ℃以下而產生的霜凍。一般在較強冷空氣侵入后,天氣晴朗、靜風,地面朝空中輻射散熱,平流降溫和輻散降溫疊加作用而產生。若霜凍發生在春季,則會給已出土的作物幼苗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若霜凍發生在秋季,秋季作物成熟度會大幅降低,空秕粒大幅增加[2]。
涼城縣農業生產霜凍危害的特征如下。一是秋霜凍比春霜凍危害性大。由于春霜凍一般發生在晚春到初夏階段,大田作物通常處在幼苗階段,此時抗寒性相對較強;此外,從生產角度來看,作物在受到春霜凍危害后還可憑借補種或改種等措施進行彌補。秋霜凍出現時,通常農作物處于乳熟期,農作物耐寒性較差,嚴重霜凍天氣將會造成重大損失;一般秋霜凍發生時間越早,造成的損失越大。二是霜凍強度越大、溫度越低,農作物受危害程度越大。霜凍持續低溫時間越長,農作物受到的損害則越重;霜凍發生后,若溫度和光強急劇增加,會給受凍作物造成不利影響,作物所受危害更大,重則導致作物死亡。
4 防御措施
4.1 提升霜凍預報服務水平
涼城縣氣象局應加強霜凍天氣監測,提升霜凍預報預測水平,增強氣象為農服務能力。要逐步完善相關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機制,確保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有效的農用氣象預報。此外,氣象部門要與涉農部門溝通協作,實現氣象信息和農業信息共享,向涉農部門提供霜凍變化資料及防御技巧,共同指導農戶在霜凍來臨前進行科學應對,合理安排農事活動,避免或降低霜凍天氣帶來的農業損失[3]。
4.2 積極做好霜凍評估工作
氣象部門要充分借助綜合氣象觀測體系,聯合涉農部門,積極開展霜凍天氣造成的農業損失評估工作。針對初霜凍造成的農業損失評估,應涉及到農業受災范圍與程度,具體闡述霜凍對農作物品質與產量的影響;針對終霜凍造成的農業損失評估,應涵蓋農業受災范圍與程度,具體闡述需要補種或者適種的區域。通過霜凍評估工作,更好地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霜凍災害防御。
4.3 加強田間管理以及災后補救
農戶獲悉霜凍天氣預報后,應積極展開霜凍災害防御工作,針對霜凍實際情況,對早春已經播種的農作物與晚秋未成熟的農作物采取灌水、加蓋草苫等措施增溫防凍;霜凍災害出現后,氣象農業技術專家要及時深入田間地頭,詳細調查農業災情,指導農戶采取補救措施。對于受凍或凍死幼苗應及時補栽,科學增施水肥,助力培養壯苗;針對已經絕收田地可以重播或改種。晚秋時可以對受到凍害且未成熟的農作物噴施催熟劑,促使其盡快成熟,盡可能減少農業損失[4]。
5 參考文獻
[1] 韓軍,孔德胤,侯文秀,等.巴彥淖爾市霜凍發生特點及其防御方法[J].科技資訊,2012(19):211.
[2] 周素娟,張秀紅.霜凍天氣的發生規律及防御措施[J].林業勘察設計,2015(1):77-79.
[3] 李鳳云,王玉山,吳澤新,等.魯西北霜凍日期變化特征及防御措施[J].蘭州大學學報(自科版),2010,46(增刊1):126-127.
[4] 李艷麗,王迎春,孫忠富.山西省霜凍災害現狀及其防御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6,27(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