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宗成
摘要 本文根據天祝縣氣象觀測資料及氣象災情資料,分析探討天祝縣暴雨洪澇、冰雹、干旱、霜凍等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并提出應對措施,以供相關部門參考借鑒。
關鍵詞 農業氣象災害;特征;影響;應對措施;甘肅天祝
中圖分類號 P4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235-01
天祝縣地處甘肅省中部,地貌以山地為主,山脈縱橫,溝谷交錯,河流廣布,水資源豐富。全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油菜、青稞、豌豆、馬鈴薯等,主要畜種有白牦牛、岔口驛馬、高山細毛羊、絨山羊等。境內以烏鞘嶺為界,嶺南屬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嶺北屬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年均溫度為-8~4 ℃,氣候帶的垂直分布較為顯著,小區域氣候復雜多變,暴雨洪澇、冰雹、干旱、霜凍等農業氣象災害頻繁發生。本文分析了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特點及影響,對防御農業氣象災害,推動當地農牧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氣象災害特征
1.1 干旱
干旱是對天祝縣農牧業生產影響最嚴重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發生頻率高、涉及范圍廣、災情嚴重、危害性大等,占據各類農業氣象災害之首。天祝縣平均1.5年發生1次旱災,3年會出現1次重旱,嚴重年份干旱災害波及到全縣2/3鄉鎮,最嚴重區域包括祁連、松山、旦馬、東坪、錢寶、大紅溝等[1]。
1.2 暴雨洪澇
天祝縣5—9月降水集中,該時段降水量是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暴雨發生頻率較大。天祝縣多年平均暴雨日數0.43 d,夏季6—8月最集中,占全年暴雨日數的90%左右。
1.3 冰雹
冰雹常伴隨大風、雷雨一起出現,在天祝縣發生頻繁。天祝縣冰雹源地為烏鞘嶺山區,年平均降雹次數高達10次,主要發生在3—10月,全年高發期為夏季6—8月。冰雹災害具有突發性強、持續時間段、破壞性強、危害性大等特征。
1.4 霜凍
霜凍指春末秋初季節,因為冷空氣活動等原因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氣溫驟降到0 ℃以下,植物體原生質受到破壞,導致植株受害或死亡。天祝縣霜凍天氣一般發生在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尤以5月發生頻率較高[2]。
2 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2.1 干旱
天祝縣降水稀少且時空分布不均勻,幾乎每年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氣,給當地農牧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底,天祝縣氣候異常,降水持續偏少,氣溫持續偏高,全縣各地普遍出現干旱,該段時間溫度與歷年同期相比高4.0 ℃,打破了自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降水持續偏少,6個月降雨總量僅20.2 mm,與歷年同期相比減少50%。全縣大多數山旱地均受到不同程度旱災,重旱面積達1.37萬hm2,其中缺墑面積9 600 hm2,春播無法下種面積4 133.33 hm2。持續旱情致使全縣39.14萬hm2天然草原和11.42萬hm2灌叢放牧林地返青推遲,嚴重受災面積達到26.67萬hm2以上,返青期比以往推遲30 d左右,牲畜補飼時間推遲,對成畜保活、仔畜繁活構成威脅。
2.2 暴雨洪澇
天祝縣屬山區縣,一旦發生暴雨天氣,將引發嚴重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農業設施等造成極大的破壞,嚴重時甚至導致人員傷亡。2010年7月中下旬至8月初受大氣環境影響,天祝縣發生持續暴雨洪澇災害天氣,持續暴雨洪澇災害共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559.9 hm2,日光溫室受災63座,直接經濟損失1 096.66萬元。
2.3 冰雹
冰雹災害會直接導致作物莖葉、莖桿及果實出現不同程度損傷,造成農作物減產。如2015年7月13日下午天祝縣華藏寺、石門、打柴溝等鄉鎮遭受冰雹、強降雨災害,最大冰雹直徑約40 mm,共造成華藏寺、打柴溝等鄉鎮部分村組受災,大田農作物、高原夏菜遭受嚴重災害。
2.4 霜凍
霜凍會導致農作物內部水分結成冰晶,霜凍過后,溫度很快回升,水分蒸發量大,致使植物枯萎而死亡。2016年5月15日天祝縣最低溫度降至-3~0 ℃,導致天祝縣砂地土壤發生嚴重凍害,長勢較弱葡萄受害嚴重。5月23日天祝縣松山最低溫度降到-4.4 ℃,沿山區繼“5·15”霜凍后再次發生霜凍天氣,影響山區農作物苗期生長,有的作物直接被凍死。
3 應對措施
3.1 建立健全農業氣象預報預警服務體系
氣象部門要加強天祝縣氣候變化監測及研究工作,并根據當地氣候變化規律及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經驗,建立健全農業氣象預報預警服務體系。采用中短期、長期預報及氣象災害專題預報相結合形式,制定農業氣象預報服務產品。尤其是針對干旱、暴雨洪澇、冰雹、霜凍等農業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要充分借助網絡、“農信通”手機短信、廣播、電視等各類渠道發布預警信息,增強天祝縣農牧民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及抗災自救能力,降低農業氣象災害給農牧業生產帶來的損失[3-4]。
3.2 建立多部門聯合防災減災機制
氣象災害防災減災需要氣象部門、農業部門、畜牧業部門、林業部門、水利部門、國土部門等共同聯合才能夠促進高效開展,因而應建立多部門聯合防災減災機制。各部門密切配合,趨利避害,做好氣象災害信息共享,為農牧業生產提供信息指導依據。在氣象災害來臨前,各部門共同組成災害防御隊伍,以提供科學合理災害應對措施,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水平。
4 參考文獻
[1] 閆淑春.我國干旱災害影響及抗旱減災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2] 楊虎,胡玉萍.霜凍災害的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12,2(1):54-61.
[3] 陶學林,陳超.邵陽市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南方農業,2015,9(27):224.
[4] 劉玉平.博愛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2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