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思寶
摘要 介紹了家蠶飼養技術,具體包括蠶室和蠶具的準備、養蠶計劃的制訂、蠶室和蠶具的消毒、領發蠶種、補催青及收蟻、蠶兒飼養、上簇、采繭、售繭、回山消毒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家蠶飼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 家蠶;飼養技術;消毒;效益
中圖分類號 S8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244-02
湯家匯鎮位于豫皖交界的大別山腹地金寨縣西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15°28′~115°39′、北緯31°32′~31°43′,東鄰鐵沖鄉、雙河鎮,南接南溪鎮,北與河南省商城縣、固始縣接壤,并以金剛臺為界,鎮域面積269.3 km2,旱地246.27 hm2,山場19 333.3 hm2,是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鄉鎮。湯家匯鎮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為220 d左右。同時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蠶桑生產是該鎮的傳統產業,全鎮2016年養蠶751盒,產繭35萬t,產值120萬元。針對近幾年蠶農養蠶存在的問題,現提出以下飼養技術。
1 蠶室和蠶具的準備
養蠶生產是周期短且技術性和季節性很強的工作。蠶兒必須在人為控制的環境中才能生長發育良好。因此,一定要有足夠的蠶室和蠶具。蠶室必須便于通風排氣、便于消毒、便于技術處理。一般采用農村樓房,設對開窗戶,小蠶共育室必須為專用蠶室,且具備溫控設備[1]。大蠶室可采用兼用蠶室,養蠶必須準備足夠面積的蠶室,1盒蠶種需要40 m2以上的蠶室。
蠶具對蠶兒生理、養蠶經濟與技術操作都有直接影響,應選擇便于消毒、收藏及使用的蠶具。蠶具主要包括收蟻用具、飼育用具、采貯桑用具、調桑給桑用具、除沙用具等。湯家匯鎮存在部分蠶室無紗門、紗窗等防蠅裝置,密封性能差,室內潮濕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消毒困難。因此,必須裝設紗門、紗窗,鋪訂天花板,澆鑄水泥地平。部分蠶農養蠶存在蠶具不足的問題,因而共育戶蠶具必須準備充足。2盒蠶種至少需要16只蠶匾。
2 養蠶計劃的制訂
生產布局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至各期的單產、桑樹的采養要求和下年度產繭量、勞動力的妥善安排及蠶室、蠶具的合理使用。湯家匯鎮一般采用春蠶養足、夏蠶適當養、秋蠶分批養的方式,存在春蠶飼養與“三夏”、秋蠶飼養與秋收爭勞力,夏伐不及時而影響夏秋蠶飼養等問題。在消耗物品的準備方面,養蠶10盒至少需要漂白粉40 kg、石灰400 kg、大小蠶藥10 kg。在養蠶目標方面,爭取年養蠶45盒/hm2以上。
3 蠶室和蠶具的消毒
無病、優質、高產是養蠶工作的主要目標。病害的發生會直接影響家蠶的養殖蠶室、蠶具上病原體的存在是發生蠶病的主要根源。因此,必須將防病工作貫穿于養蠶的全過程,抓住養蠶各階段發生的主要矛盾,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以防止蠶病的發生進而影響產量。
在養蠶前7 d左右先仔細進行消毒,消除病源。首先進行打掃和清洗。對清洗過的地方要認真檢查,要求達到無病蠶尸體、無絲繭屑物、無蠶沙等留存且無其他垃圾。其次是進行消毒。清洗后檢查合格,再進行藥劑消毒。主要消毒藥品有消特靈、漂白粉、消毒凈等。有條件的可先將蠶具浸泡在含有5%石灰水的池內,浸泡約30 min。對蠶室內采用噴霧消毒,做到噴布均勻、完全濕潤,并保濕30 min,避免陽光直射。最好在多濕天氣或晴天早晚進行消毒,應注意的是消毒過的蠶具不能搬到未經消毒的場所晾曬,應使其自然風干。漂白粉水溶液應在消毒前2~3 h調配好,不可提前過早配制,以免氯氣消失。小蠶具可采用煮沸的方式進行消毒,即先將蠶具洗凈,放入鍋內煮沸30 min,取出曬干或晾干,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4 領發蠶種、補催青和收蟻
催青室共同催青的蠶種,在全部轉青后就要發種。各鄉鎮于早晨帶車到催青室領種。運種工具要經過消毒,蠶種要平放,勿積壓,勿雨淋和劇烈震動,途中遮光。蠶種領回鄉鎮后應迅速發送至各共育室。共育室溫度為24~25 ℃,干濕差保持在1.5 ℃左右。散卵,即撕開封口,每小盒分開倒出蠶卵,將蠶種攤平,上面覆蓋一張防繩網,然后覆蓋蠶匾用于遮光,保持穩定的溫濕度,注意做好補濕換氣工作。如果發現胚子發育不齊,應將蠶種移入暗室進行黑暗保護,第3天早晨感光,可使孵化整齊。收蟻時的重點是調節蠶室溫濕度、準備桑葉。一般在9:00收蟻,采用網收法,收蟻后進行蟻蠶消毒[2-3]。
5 蠶兒飼養
5.1 小蠶飼養
小蠶適應高溫、多濕的環境,一般采用薄膜覆蓋育,實行小蠶共育。小蠶生長發育快,對桑葉質量要求高。因此,桑葉貯藏采用缸貯法,可以保持桑葉新鮮。小蠶就眠快,眠期短,要重點做好眠期消毒。
5.2 大蠶飼養
大蠶適應低溫、干燥的環境。大蠶食桑量多,要做好桑葉采、運、貯工作。實行良桑飽食,并做好眠起處理。加強大蠶期的防病工作,雨天早、晚各撒1次石灰防僵粉,晴天只撒1次石灰防僵粉,但應注意的是雨天不需用防病1號。此外,大蠶期中的消毒防病必須建立和堅持嚴格的消毒衛生制度[4]。
6 上簇、采繭和售繭
上簇前工作較繁忙,一定要在上簇之前2 d根據飼養數量準備好簇具、簇室。搭好簇架,鋪好簇具,以免上簇時工作忙亂。一是準備簇室。保證簇室空氣流通、地勢干燥、光線均勻,以便于補溫、排濕的房屋為宜。1張(盒)蠶種要準備的上簇室面積為50~55 m2以上。二是準備簇具。1盒蠶種需草籠40條、方格簇180片,禁止蠶農用竹丫、樹枝、油菜桿等不良簇具。
同時要做到適熟上簇、自動上簇。簇中環境要保證“三均”“三干燥”?!叭奔词煨Q老熟程度均勻,不偏生;上簇密度均勻,不偏密;上簇光線均勻,不偏光。“三干燥”即簇室、簇具、環境均要干燥。糾正蠶農上簇后關閉門窗的不良習慣,以免空氣溫度升高造成蠶繭解舒差。
在采繭、售繭方面,要求蠶農必須化蛹后進行采繭分類,禁止收購毛腳繭。嚴格執行優繭優價、劣繭低價、按質評級、分等論價的繭價政策,杜絕人情繭、平均扯價、打白條等現象。
7 回山消毒
回山消毒做到“三徹底”,即徹底消毒蠶室、蠶具,徹底處理桑渣、蠶糞,徹底燒毀草籠。
8 參考文獻
[1] 顏正兵,管淑萍.家蠶飼養的重點技術措施[J].江蘇蠶業,2017,39(2):16-17.
[2] 郁志華.海寧市家蠶飼養常見問題及對策[J].蠶桑通報,2014,45(1):53-54.
[3] 羅朝斌,曾曉英,黃桂輝,等.家蠶飼養不同時間餉食技術研究與應用[J].江蘇蠶業,2004(2):50-52.
[4] 趙志敏.家蠶大棚地面條桑育飼養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