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隨著國家市場和相關制度的日益規范化,招標采購工作的公開化也在全面推進,越來越多的供應商通過開門采購。成為所在單位相關工程所需物資招標采購的潛在投標人。在公開招標的操作中,往往潛在的投標人眾多,企業規模、產品質量以及執行能力也參差不齊,如何在“依法必招,能招盡招”的原則下采購到性價比最優的產品,又保證公平公正的充分競爭。如何在做到更好的供應商和產品準入的同時。規避不良供應商和劣質產品,資格審查標準的設置,是決定招標能否成功和招標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
資格審查在招標投標過程中可分為資格預審和資格后審。資格預審是招標人通過發布資格預審公告,向不特定的潛在投標人發出投標邀請,由招標人或者由其依法組建的資格審查委員會按照資格預審文件確定的審查方法、資格條件以及審查標準,對資格預審申請人的經營資格、專業資質、財務狀況、類似項目業績、履約信譽等條件進行評審,以確定通過資格預審的申請人;資格后審是在開標后由評標委員會對投標人進行的資格審查,采用資格后審時,招標人應當在開標后由評標委員會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標準和方法對投標人的資格進行審查,對資格后審不合格的投標人。評標委員會否決其投標。
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評審時間(投標前、開標后)、評審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評標委員會)、評審對象(潛在投標人、投標人)以及評審方法(資格預審分合格制、有限數量制;資格后審只有合格制)的不同,但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都是對投標人按要求提交的資格證明文件進行審查,來確定潛在投標人(投標人)在本項目中的合格投標(或授標)資格,在各項資格條件中,使用業績往往成為其中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
招標中的使用業績要求,一般是指投標人(制造商或代理商)生產或銷售招標同類產品的銷售或使用記錄,通常以商業合同和用戶使用報告為審查依據,特定情況下可通過現場復核進行認定,產品使用業績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投標人既有的產品制造能力、實施經驗以及市場行業信息等。對于特定行業和產品,良好成熟的使用記錄能夠比較直觀的體現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招標人通常根據工程實際需求和產品特性對業績要求進行設定。
雖然法律法規明確不得以特定行政區域和特定行業業績作為否決和加分條件,但在實際采購招標工作中。招標采購人往往傾向于把相關產品使用業績作為評標標準的限制性條款。主要原因在于:
一、采購人限于自身認知范圍,往往基于自身工作經驗和風險責任考量,通過熟悉的供應商獲取行業和產品信息、制定具體資格條件,從而傾向于選擇有使用經驗的產品:
二、以使用業績作為評價條件與具體技術性能指標等相比,更為直觀有效,操作簡便,較少產生爭議。
如果將使用業績作為資格審查標準的否決項,就會牽涉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陷入“邏輯死循環”:沒有業績,就不能中標;不中標,就永遠沒有業績。如何進行合理的業績設置,需要招標方對市場供求關系進行調研,只有招標方足夠了解市場和行業狀況,對市場行情進行有效分析進而設置合理的業績條件,才能發揮使用業績條件在資格審查標準的關鍵作用。
有針對性地設置業績條件。是幫助招標單位選擇真正符合項目客觀需求的潛在投標人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借資質圍標串標的情況。但是,業績條件設置過細過高,又會成為有效競爭的障礙。例如長輸原油管道scADA系統招標,要求提供國內五年以上長距離原油管道類似裝置供貨業績,國內長距離原油管道數量有限。同時國內外具備同類自動化系統制造和集成能力的供應商很少。能提供類似業績證明的投標商更是少之又少,此項資格審查條件如僅按原油管道設置,將會把大多數投標商排除在外,很容易造成流標甚至被別有用心的廠家圍標。進而損害招標人的利益。上述案例中,如果將資格審查標準設置為同類工況(如國內長輸油氣管道)五年以上供貨業績就較為合理。
如果不能科學合理地設定業績要求。就易產生招標風險或導致招標失敗。若對業績條件不做任何限定或者限定過寬。則可能致使招標時無法選擇到符合工程需要的、性價比高的產品,尤其是與安全生產相關的關鍵設備或者技術復雜程度高的集成系統,如沒有足夠的相關行業經驗儲備,就很難實現產品的順利交付驗收,技術不成熟、性能不夠可靠的產品,將會帶來經濟損失,甚至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同時,過細過高的業績要求,又不利于充分競爭的開展,如以是否具備某特定提供行業或企業使用業績作為評標的關鍵性審查條件,會導致供應市場的不均衡發展,影響供應市場生態,長此以往將造成采購成本的總體上升,且易滋生圍標、串標、暗箱交易等廉潔問題。
科學合理的設定使用業績審查條件。招標人和招標機構,在編制招標方案時,需根據客觀實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招標機構應當積極引導并協助招標人在公開招標的條件下科學理性地編制招標文件,同時招標人也需要與設計和專業管理部門積極溝通。并且對市場情況進行充分調研,有針對性的根據招標物資特性和工程需要對業績要求進行設定。
一、對于批量大、標準化、技術含量低的物資,原則上可不限定使用業績條件,從而實現充分競爭。以有利于沒有相關業績的供應商的市場準入,進而不斷補充、篩選出優秀供應商。
二、對于與安全生產密切相關但技術相對成熟的產品,設定一般性業績要求即可,即要求投標人有類似產品供貨業績,但不將業績設置為資格審查標準的否決項,而作為技術評標的加分項。
三、對于技術復雜的大型設備和集成度高的系統,尤其是產品最終交付時,包含供貨、安裝、集成和調試的一體化“交鑰匙”物資,因技術環節繁雜,需明確投標人具備同類工況、同類產品的相關使用業績,具體可以合同或用戶報告作為參考。
結束語:“安全、及時、經濟”供應是各類項目物資采購的原則,同時打破既有局限,通過開展公開招標,合理設定資格審查條件以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吸納更多有實力的供應商參與競爭、維護良好的供應生態,有利于采購業務管理和企業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