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雨歆
摘要:近年來,共享出行迅速發展,以滴滴打車、uber為主的共享出行與出租車形成了鮮明的競爭。基于這樣的現狀,本文從產權角度分別分析了快車與出租車的產權結構,發現快車的本質是產權私有、收益共享,而出租車則在一定程度上產權界定不gmo因此,提出應當規范出租車公司治理結構,明晰公司和司機之間的產權邊界。
關鍵詞:產權 出租車 快車
一、引言
隨著公共交通運輸的發展,人們對交通運輸服務的需求,已不局限于可達性,而更追求服務的質量,出租車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在新形勢之下,共享出行這一具有第三方性質的新型公共交通模式應運而生,有效滿足人們需求,極大地減少運輸成本,提高了通行效率。
近年來,共享出行迅速發展,以滴滴打車為主的快車與出租車形成了鮮明的競爭關系,出租車和快車之間的矛盾頻頻發生。2016年5月,重慶多輛出租車圍堵滴滴快車,圍堵致交通嚴重癱瘓。2016年6月,江蘇南京滴滴司機跟出租車司機大量聚集,歷時兩小時才散去。
可以看出,快車與出租車的競爭始終存在,沒有因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而消失,說明其矛盾的根源還未解決。本文將從產權結構角度,對快車和出租車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二、快車的產權分析
共享出行是借助互聯網共享平臺,將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實現閑散私家車資源的優化整合,達到各取所需、收益共享,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形態。
在快車服務當中,轎車的所有權是屬于提供這些資源的個人,誰出資歸誰所有。他們通過使用閑置的轎車,提供打車或拼車的服務。而使用滴滴、uber的個人作為快車的享用者,僅僅是使用者而非所有者,并不能對單車進行完整占有。
線下的服務要保證持續性和效益性,需要依靠某種具體的技術來對其實行有效管理。在快車的管理權的履行中,需要利用網絡技術的參與,借助網絡共享平臺,實行有效監管,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規模效益,使“讓渡使用權”成為可能。當然,從本質上講,管理權依然歸屬于供給端。互聯網共享平臺的權限只可以看做是產權所有者委托的管理權。在快車的管理過程中,其信息交互主要通過APP平臺,需求者可以在平臺上發布所需信息,搜尋附近的快車;而公司通過其平臺對車輛位置、道路情況等進行全方位掌控,及時反饋司機需求狀況,方便快車司機接單:而快車司機則通過APP平臺了解附近需求者狀況,按照自身能力進行接單,達到共享出行的目的。
收益權是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可分為盈利權和使用權。盈利權屬于快車所有者.通過轉移使用權而獲得報酬,其收益是產品的價值所帶來的利潤;使用權屬于快車服務需求者,通過付費獲取使用權。其收益是產品的使用價值所帶來的實用滿足。
可見,快車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新型的產權結構關系,這種新型的產權結構關系正好對接了圍繞這一商品和服務的不同參與主體,不同主體各自承擔了不同的角色,分擔了不同的職能,獲得不同的收益,最終達到一種收益共享的共贏結局。
三、出租車的產權分析
出租車作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權相較于快車存在一定的模糊狀況。近年來。關于出租車所有權、經營權等的糾紛頻頻發生。2015年1月,南京幾乎所有出租車因為兩權問題罷工,影響大量居民正常生活。2015年9月,杭州有出租車司機和公司就出租車承包權對簿公堂。可見,我國出租車存在一定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界定不清的問題。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城市的出租車管理模式是“政府一公司(法人)一駕駛者(自然人)”自上而下的運營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出租車公司先向政府申請經營牌照,再將其租賃給出租車司機。司機和公司簽訂承包合同,按承包合同司機一次性向公司繳納牌照租賃費,取得出租車營運權,車輛到期后一般歸司機所有,同時,司機每天還得向公司上繳100-200多元不等的“份子錢”。
可見,出租車公司具有絕對的經營權壟斷地位,但出租車的所有者是出租車司機個人。出租車公司僅僅是被掛靠而已。出租車司機通過每天拉客,提供交通運輸服務,賺取車費。而需求出租車服務的個人作為出租車的使用方,需要依據里程數進行付費,其收益是出租車所帶來的實用滿足。與快車不同的是,出租車的收益權歸屬于出租車公司和出租車司機雙方,原因在于出租車司機為了出租車牌照而掛靠在出租車公司,導致需要提交適當的租賃費,而使得收益權被共享。此外,出租車的管理權不歸公司所有,其管理方式也沒有借助互聯網平臺。
四、結論與建議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快車和出租車在產權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運行模式的不同,快車的本質是“產權私有,收益共享”,其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是“互聯網+”下的經濟模式,產權較為明晰。而出租車由于經營管理的一條鏈,導致其所有權和收益權相較于快車沒有那么明確。出租車的所有權雖然歸屬于司機個人,但由于牌照管制的存在,需要掛靠出租車公司而導致收益權的共享。為了更加明確出租車的產權,緩解出租車和快車之間的競爭壓力,提出以下建議:
1.積極實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產權清晰的股份制公司,確保司機作為實際投資者的權益地位。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堅持“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的原則。承認司機的股東身份,確認其作為投資人的股東權益。
2.推廣經營合同示范文本,明確出租車公司和司機的權利義務關系。制定統一的出租車客運經營合同文本,明確經營權、車輛產權歸屬,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明確營運管理和收入分配關系,并把是否嚴格按合同文本執行作為對公司進行質量信譽考核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