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靜萍
摘要:財政部于2016年10月印發《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為會計人員制定了新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優化、素質較高、富于創新、樂于奉獻的會計人才隊伍,確立我國會計人才競爭優勢,建設國際一流的會計人才隊伍,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會計人才基礎。換句話說近年來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未來發展會更加迅猛。財務工作還不能適應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步伐,基礎的會計崗可能會面臨職業困局,懂管理,知法務,擅分析,能決策的高端管理會計人才嚴重缺乏,未來財務人員需要加倍的努力地學習,才能更加適應時代的變革。
關鍵詞:人工智能 危機 管理會計 轉型
2018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發表了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能”繼2017年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再度出現在報告中。2016年3月份。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宣布。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當中。2016年9月沃爾瑪美國公司裁員7000名基層會計人員。建立全球財務共享中心.每日的現金出入賬業務完全被人工智能代替。海爾集團從2006年開始建立財務共享中心。逐漸將集團內從事基礎會計工作的財會人員由1800人降到260人,只相當于最初人員的15%左右。這一連串的消息在行業內引起廣泛的熱議。由此可以預見的是由于人工智能的引入,企業必然會減少相應的財務核算人員,以縮減用工成本。會計人不僅要防備被新人取代。還要擔心人工智能搶飯碗,可謂前有狼后有虎。目前財務軟件己經能夠順利完成憑證生成、記賬、對賬、生成報表等日常財務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隨著國家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傾斜。未來財務軟件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基礎會計崗對專業要求逐漸減弱,甚至有些崗位不需要財務知識只要能夠操作電腦也能勝任。在此形勢下,會計人員如果不能認清現實。不能自我轉型。將會被時代進步所淘汰。
二、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
管理會計是相對于傳統財務會計而言,它不是對會計信息的簡單記錄,而是著眼于改善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這不僅順應了現階段經濟發展需求,更是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國家戰略不謀而合。會計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是提高自身素質、實現自我價值的要求,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只是時間問題。盡管人工智能展示出巨大優勢。但是和人類的大腦相比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學習能力、應變性、適應性方面。面對復雜和特殊情況人工智能很難準確判斷并及時做出決策,所以簡單的程序性、標準性、高頻、單一的工作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基礎的會計崗將會消失,但不能取代整個會計行業。但是人工智能將會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化,主要原因為公司管理層在做經營決策時。對企業是否增加負債、對某個項目進行投資是否可行。是否提高產品的產量等問題更加關心.要回答這些與企業息息相關的問題,就需要財務人員運用專業的判斷能力,對匯總的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并剖析原因,最后形成結論提供給公司管理層。在財務分析中。市場千變萬化,機會稍縱即逝,企業的管理層需要快速地做出合理的科學的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這就要求財務人員要更快更專業更準確地提供給管理層決策所需要財務信息。這除了依靠財務軟件強大的處理數據的優勢外,還需要財務人員把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稔熟于心、知道不同業務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并能分析出當前的財務狀況以及對未來的影響程度,懂得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敏銳面對稅收政策的變化,精于稅務籌劃。從傳統的記賬和制表記錄會計轉變為參與企業戰略的管理會計。將會是財務人員的一條光明道路。
三、如何向管理會計轉型
管理會計的工作是傳統會計工作的超越與延伸。管理會計不僅能對一個企業過去的經濟活動進行反映與監督,還可以對現在經營活動進行判斷,還能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做出預測和決策,可以真正地參與到經營決策之中。為企業創造價值。由核算會計向財務數據分析和業務支持轉型,將會計信息應用到實際管理中,為各業務部門提供經營支持,管控經營過程中的風險,編制預算,企業投融資管理、風險管控和績效管理、稅務籌劃等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支持。財務人員還應從企業價值的記錄者、監督者逐漸向價值創造者轉型。要想成功轉型就要深入企業業務之中,實現深度的融合,要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就要了解業務。在工作中要積極的參與到企業經營中,努力使自己成為“生意人”。財務人員參與到經營管理之中必須取得管理層的支持。財務管理工作不能單靠財務部門獨立推動。應由財務部門牽頭全公司配合,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參與,要取得到各部門的支持。沒有領導層的推動很難成功。因此,企業管理層的重視度是財務人員參與經營管理的先決條件,那如何讓管理層認可并支持呢,很簡單就是讓領導切切實實的感受到財務人員的專業性。除了財務知識。還要不斷學習金融、審計和相關法律知識。讓管理層因為財務人員專業和建設性的意見,做出正確的決策,使企業因此而受益。只有這樣財務人員才有可能承擔更多的決策職能。從基礎會計轉型為一名管理會計。舉例說明:
Z公司在2018年4月份簽定一份大型設備采購合同,總金額200多萬元,公司的財務經理,根據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按照三檔并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推斷年內國家可能會降低增值稅稅率。所以建議以不含增值稅價為合同標的。5月份國家降低三檔增值稅稅率,要采購的設備也由17%的增值稅率降至16%。為此公司節約采購資金2萬元。
S公司為一大型生產企業。每年采購金額超億元,采購員基本上只是按計劃采購,采購價格完全靠采購員“自覺”,能談到什么價格就是什么價格。沒有建立起良好“監督”機制,采購不易管控問題及“回扣”現像,讓公司管理層頭痛不已,公司采取的多種方法都成效甚微,2016年公司經理采納了財務總監的建議,在采購部制定業績考核制度,針對實際情況讓財務部會同采購部門制定預算控制加績效掛鉤方法,具體做法為年末根據采購預算將明年需要采購的所有固定資產、原材料、輔料、服務等按類別、按金額等級列出清單,包括采購的品種、數量,規格,歷史采購價格,主要供應商。然后把價格沒有商談余地的“壟斷”產品篩出。對于可以商議價格的品種會同采購員及專業人員進行評價和分析,制作出采購調整預算。通過對市場空間的研究以及與供應商具體談判的方案,最后制定出每一個產品的采購價格浮動空間和采購達標的獎勵辦法,使采購人員不僅有了目標、方法,更有了底線。公司因此方法在實行的第一年節約采購成本1000多萬元。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財務人員運用專業知識和國家的財稅政策參與到經營管理之中,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而讓企業受益。從而得到管理者的支持。除了得到領導的支持之外,會計人員還需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有更強的應變和處置能力,能夠合理利用人財務數據。總結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為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客觀準確的財務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能處處看到會計人員的身影、聽到會計人的聲音。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目標。
四、結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度日益加劇,企業競爭愈加激烈,中國經濟進入新的周期,企業轉型升級成了變革的主流。而信息技術的進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企業經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當前形式下財務人員傳統會計人將被推到行業變革的舞臺。“十三五”規劃將管理會計列為“行業急需緊缺人才”。因為管理會計能夠詳細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能夠為企業戰略制定、成本控制、經營預算、績效管理等提供有力的依據。能夠給予企業經營決策以科學的支撐。有利于公司管理層利用財務數據實現科學化管理。所以財務人員要生存、要發展。就要將視線轉向未來。盡早的從基礎的會計核算工作抽離出來,投向更有意義的、更需要專業知識及判斷能力的財務管理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