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州師范大學 王婷婷
當前國內外的經濟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無法持續。在此背景下,區域經濟應主動尋求轉型路徑。“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以及沿線國家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依托該倡議,區域經濟可擴大出口市場,并獲得更為穩定的配套供應。將閑置產能轉移給沿線國家可使該國的消費能力得到提升,而現代服務業將在我國各區域得到穩定發展,區域轉型將得以實現。
(一)產業結構難以升級。我國是工業生產大國,各區域都將吸引工業企業作為經濟建設的主要方向。但依據價值鏈視角分析,工業生產的可替代性較強,因此所享受到的利潤較低,而研發、銷售等環節卻可享受更高的收益。有鑒于此,區域經濟轉型應以提升研發與銷售能力為著力點,并通過現代服務業吸收高素質人才,從而使本地區的產業結構與人文環境得到發展。
(二)市場需求難以擴展。經濟轉型需要依托新型產業,但我國的新型產業難以對接國際市場。首先,在國際消費市場中,各類產品的品牌建設極為成熟,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度較高。而我國企業的發展之間較短,品牌沉淀不足以撼動傳統品牌的地位。其次,由于研發能力不足,新型產業的行業標準已被西方國家掌控。我國企業的發展將受制于這部分標準。
(三)配套供應不充足。在全球化背景下,產業轉型更加依托于配套供應。例如,在生產汽車的過程中,我國需要向東南亞購買橡膠原料以制作輪胎等零件。同時需要向日本等國購買發動機技術以提升汽車性能。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區域產業鏈需要與國際產業鏈重新對接,并獲得穩定的配套支持。否則區域經濟難以獲得發展,產業升級無法落實。
(一)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升級產業結構。區域經濟轉型依賴于產業結構調整。但國際供需市場的銷售渠道已被西方國家掌握,我國的科技研發也相對落后,因此現代服務業難以在各區域得到發展。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較弱,加之自然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因此這部分國家的消費能力相對較低,西方國家的供應體系并未深度介入其中。同時我國的研發能力已進入國際“第一梯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依據“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思想,區域經濟可將部分成熟產業鏈轉業到沿線國家,借以提升當地居民的購買力。同時該區域的商業企業應進入沿線國家,并建立成熟的商品流通渠道。通過公平交換,雙方都將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二)依托“一帶一路”倡議擴充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是促進新型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截至2018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達到65個,涵蓋人口44億,占全球總人口的63%。同時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屬發展中國家,居民的消費需求旺盛。在區域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我國企業應當依據沿線國家的實際需求以及我國的生產能力,制定符合各方期待的行業標準。例如,在電子產品領域,我國企業應簡化電子零配件的精密程度,從而制作出性價比更高的電子制品。當前部分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仍然較為落后,過于精密的電子產品難以在該國體現出應用價值。同時使用成熟技術可增強電子產品的耐用性,綜合成本也將大幅降低。類似的設計更符合沿線國家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三)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完善供應鏈條。工業生產的本質是將生產要素轉化為商品,而石油等能源產品是最為常用的工業生產要素。但國際能源市場已被西方金融機構壟斷,我國在定價機制與購買渠道中都處于弱勢地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但受到開采技術的限制,這部分資源無法造福當地居民。我國的工業產值位居全球第一,是國際能源市場的主要購買方。同時我國也具備成熟的能源開采技術,環保、能耗等技術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以此為依托,我國企業可通過技術轉讓等方式,幫助沿線國家建立能源開采與加工體系,并與其共建公平的能源貿易機制,從而使區域經濟的配套供應得到加強。
經濟轉型是經濟發展的必由路徑。在轉型過程中,各區域可依托“一帶一路”倡議,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從而使新型商業得到發展。同時經濟轉型應依托“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的巨大市場,通過整合行業標準,我國將與沿線國家實現共贏。最后,區域經濟轉型應在保障配套供應體系的前提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