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條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章要求,既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又體現基層創造的新做法新經驗,對黨支部工作作出全面規范,是新時代黨支部建設的基本遵循。重視黨支部、善抓黨支部,是黨員領導干部政治成熟的重要標志。各級黨委(黨組)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把抓好黨支部作為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管黨治黨的基本任務、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標準,采取有力措施,推動《條例》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要抓好《條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和手機、網絡等媒介,通過專題研討、集中培訓等方式,使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特別是黨支部書記深入領會《條例》精神,全面掌握《條例》內容,切實增強貫徹執行《條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培訓,把《條例》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和黨校(行政學院)教育課程,提高各級領導班子抓好黨支部工作、推動黨支部建設的本領。要加強監督檢查,對貫徹落實《條例》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中央組織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督促落實,確保各項規定得到貫徹執行。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條例》共7章46條,分總則、管理體制和職責、內容和分類、日常管理、利用和審核、紀律和監督、附則,明確了干部人事檔案概念、作用以及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覆蓋了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條例》強調,新形勢下做好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要遵循5項原則:(一)黨管干部、黨管人才;(二)依規依法、全面從嚴;(三)分級負責、集中管理;(四)真實準確、完整規范;(五)方便利用、安全保密。《條例》主要適用于黨政領導干部、機關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工勤人員除外),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針對不同類別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問題,在工作機制方面,《條例》要求,建立由中央組織部牽頭、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參與的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協調配合機制,研究完善相關政策和業務標準,解決有關問題,促進工作有機銜接、協同推進。在制度設計方面,《條例》要求,流動人員等其他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規定,由相關主管部門根據本條例精神另行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定,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條例精神制定。以《條例》為基本遵循,推動形成以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為引領,全國各級各類人事檔案管理政策融通、機構聯通、流轉暢通的新模式。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的重點舉措。一是支持企業穩定發展。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其中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的,加大返還力度。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作用,鼓勵各地優先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低費率的擔保支持,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二是鼓勵支持就業創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可分別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和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三是積極實施培訓。困難企業可組織開展職工在崗培訓,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不足部分,經所在地人社部門審核評估合格后,由就業補助資金予以適當支持。對下崗失業人員普遍開展有政府補貼的培訓,對其中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在培訓期間再給予生活費補貼。四是及時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幫扶。失業人員可在常住地辦理失業登記,申請享受當地就業創業服務、就業扶持政策、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及時落實失業保險待遇,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范圍。
近日,公安部印發《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機關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本規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2012年8月18日印發的《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同時廢止。為適應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和“放管服”改革新要求,進一步規范公安機關執法公開工作,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依法獲取執法信息和方便辦事,公安部對《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公通字〔2012〕38號)進行了修訂。《規定》指出,公安機關應當將執法公開情況納入執法質量考評和績效考核范圍,建立完善獎懲機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公安機關未履行執法公開義務的,可以向該公安機關或者其上一級公安機關投訴。《規定》指出了公安機關應當主動向社會公開的信息內容。同時規定了向特定對象公開的內容:公安機關辦理刑事、行政、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等案件,或者開展行政管理活動,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向特定對象告知執法信息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執行。《規定》對網上公開辦事進行了規范:公安機關應當開展行政許可、登記、備案等行政管理事項的網上辦理。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申請人應當到現場辦理的事項或者環節外,公安機關不得要求申請人到現場辦理。《規定》對監督保障工作也做出了具體要求。
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防范系統性風險,有效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指出將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一方面加強監管,降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發生重大風險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建立特別處置機制,確保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發生重大風險時,能夠得到安全、快速、有效處置,保障其關鍵業務和服務不中斷,同時防范“大而不能倒”風險。《指導意見》規定,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劃定參評機構范圍,確定評估指標。其中,對參評機構范圍規定了資產占比和機構數量兩套可選標準;一級評估指標包括機構規模、關聯度、復雜性、可替代性、資產變現等。同時將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附加資本要求和杠桿率要求,報金融委審議通過后施行。根據行業發展特點,人民銀行還可會同相關部門視情對高得分組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流動性、大額風險暴露等其他附加監管要求。《指導意見》有助于督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形成合理承擔風險、避免盲目擴張的理性企業文化,有利于金融業健康發展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近日,司法部印發《關于推進個人調解工作室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強調,要堅持發展“楓橋經驗”,以組織形式創新和隊伍素質提升為著力點,積極推進個人調解工作室建設,不斷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個人調解工作室是以人民調解員姓名或特有名稱命名設立的調解組織。推進個人調解工作室建設,對于增強人民調解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擴大人民調解工作的權威性、影響力,提升人民調解工作質量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意見》要求,要依法規范個人調解工作室的設立、命名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個人調解工作室的組織建設、隊伍建設、業務建設和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個人調解工作室在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意見》明確了可以申請設立個人調解工作室的人民調解員所需具備條件,并規定個人調解工作室可以由一名調解員組成,也可以由多名調解員組成。鼓勵專職人民調解員和退休政法干警、律師等社會專業人士、基層德高望重的人士等建立個人調解工作室,推動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調解工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