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鹽城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吳國君
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不僅需要與經濟建設密切相關,更與自己生存的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因此,作為未來社會人力資源主力的高校大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就要努力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并將其與正在高校進行的“雙創”教育相結合,爭取畢業后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一)國家深化高校的雙創教育。目前社會正處于21世紀10年代末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此時的中國由于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一個適合全民創業和鼓勵創新的時代。為此,國家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把“雙創”課程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面促進大學生雙創教育。作為社會新生力量的高校大學生群體,不僅要慶幸所遇到的這個新時代,更要充分把握好時代和國家給予大學生的良好機遇。既然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存在著如此密切的關系,所以在全國開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高潮中,就要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融入雙創教育中。
(二)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雙創教育。具體到高校大學生有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教育中,也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將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理念、內容和形式都融入高校大學生的雙創教育過程中,而且是可以融入高校大學生在校內外的全過程中,即從校內的學習、實踐,到校外的工作、創業。使得可以在雙創教育中能夠更加充分地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這也是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相結合所必須要注意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在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工作中,更要注意體現高校大學生將生態文明建設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教育相結合,努力承擔起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的歷史責任和時代承擔。
(一)生態文明建設與雙創教育相結合。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相結合,可以體現在多方面。其中既包括思想觀念和理念方面,也包括雙創教育的內容方面,還可以體現在雙創教育的具體實踐方面和應用形式方面,最后體現在高校大學生的終身教育過程中。在思想觀念方面,要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的辯證關系,從師法自然、順其自然,以及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角度出發,將所做的一切創新創業活動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聯系起來;在理念方面,要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不是可有可無的關系,而是密不可分的緊密關系,這樣才可以在雙創活動中真正樹立綠色生態文明的理念,而不至于走向反面。
(二)生態文明建設與雙創教育的有機融合。在雙創教育的具體實踐和應用形式方面,需要將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有機地融入其中,爭取做到雙創內容包含生態文明,雙創實踐結合生態文明,雙創形式反映生態文明,雙創成果體現生態文明,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雙創教育全方位的有機融合。并且將生態文明建設變為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活動中的自覺理念和自覺行動,將雙創教育被動地要我融入生態,變為主動地我要在雙創教育中體現生態。通過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來體現高校大學生在新時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歷史責任和社會擔當。
(一)雙創教育形式優先體現生態文明建設。在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形式上要優先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由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是綠色生態環保,所以,在高校大學生的雙創教育形式方面要充分予以體現,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節約能源和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具體體現。例如,除了常規的高校課堂教育形式外,可以充分利用溫度和氣候適宜的校園植物園、校園草地和校園休憩園等場合開展雙創教育。這樣一來,不僅使得高校大學生的雙創教育環境身處綠色生態環保的大自然環境中,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良好光線照明,避免了占用禮堂和教室的照明用電;充分利用產生于綠色植物的負氧離子,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雙創項目優先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在高校大學生的雙創項目方面,應當將具有生態環保內容的項目予以優先考慮并加以實施。宏觀上看,它們在全球性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包括在控制全球大氣污染、防止臭氧層進一步破壞、遏制溫室效應、防止地球變暖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微觀上看,它們對于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工作和學習緊密相關。例如,在能源利用領域的雙創項目方面,可以優先考慮那些具有生態文明特征的項目。如有關太陽能的光電轉換和光熱轉換項目,有關地熱能的地下熱水利用和地下干熱巖利用項目,有關風能的風電利用項目,有關潮汐能的潮汐發電利用項目,有關生物質能的發電和燃料轉化利用項目等。近年來,有關農業類的生態雙創項目發展迅速,相關新型主體總量已達290萬個。
(一)生態文明建設與自然類雙創項目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與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相結合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除了在各學科專業領域的應用外,還可以在共享經濟、網絡經濟、智能經濟等多種經濟領域應用。其中可供參考的自然類生態文明雙創項目和技術,包括以園林、草坪、綠化帶和小公園建設為特征的綠化生態校園項目和技術,以雨水、地下水、雪山融水、淡化水、中水等水源形式的綠色生態用水節水項目和技術,以雜交優勢、海水稻種植、無性繁殖、太空育種、沙漠土壤化為特征的綠色生態種植項目和技術,以良種培育、模擬自然、回歸自然為特征的綠色生態養殖項目和技術,以森林、草原、山川、江河湖海和鄉村為旅游目的地的綠色生態旅游項目和技術。
(二)生態文明建設與科技類雙創項目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與科技類雙創項目和技術相結合的領域也有多種,如以推行計算機化、互聯網絡化、數字化為基本特征的無紙化生態辦公與教學項目和技術,以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特征的物資回收利用項目和技術,以天然氣、沼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自然能源為特征的生態能源利用項目和技術,以無人駕駛、無人快遞、無人超市、無人警局、無人銀行等智能化為特征的生態交通、物流、銀行和商業利用項目和技術,以真空隧道磁懸浮高速和低速鐵路利用為特征的生態軌道交通運輸項目和技術,以及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地理為特征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等資源平衡利用項目和技術。
(一)眾創空間生態文明建設與雙創教育相結合。高校大學生的雙創教育和實踐可以通過多種模式予以實現,其中目前最為熱門的模式,就是通過眾創空間予以實現,它不僅已經獲得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而且贏得了眾多創投資金的青睞。眾創空間是基于此前的創客空間發展而來,屬于創客空間的升級版,它在參與雙創的內容、范圍、對象等方面都較創客空間有了較大的提升,因此,也成為國家和政府全力支持的一種雙創模式。利用眾創空間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相結合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其中尤其要注重充分利用專利技術的優勢,即充分利用發明專利技術、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外觀設計專利技術,以及失效專利技術等多種專利技術。
(二)眾創空間雙創教育對于失效專利技術的應用。讓高校大學生利用眾創空間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高校大學生雙創教育的有機結合,其中尤其要注意對于失效專利技術的有效利用,應當格外引起高校大學生眾創空間的重視。原因在于這種失效專利技術僅僅指的是在知識產權法律層面意義上的失效,而并非專利技術本身的失效。所以,它們仍然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發揮其專利技術的優勢,而且基本上更具有了免費使用而無侵權之虞。利用失效專利技術最為典型的例證,就是目前市值已經超過9000億美元、全球著名的美國蘋果公司,當年也是充分利用了失效專利技術取得了成功,以至于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類似這樣利用失效專利技術挖掘金礦獲得成功的案例還有許多。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發展的道路,同時,也是高校大學生在雙創教育中的重要結合點,以及重要的雙創項目內容及形式。因此,高校大學生要在雙創教育中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通過雙創教育得到體現,從而營造雙創教育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