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玉 寇麗霞 陳夢 張曼竹


摘要:目的 研究骨筋肉運動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收治的1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2組均予腰椎間盤突出癥常規治療4周。對照組予西醫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停止常規康復操,改為骨筋肉運動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干預。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的改善情況,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腰背痛評價問卷(JOABPEQ)與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總體療效評價。觀察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隨訪3個月,觀察2組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量表(ODI)進行評價。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JOABPEQ明顯高于對照組(24.76±4.28 vs 19.35±5.0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VAS明顯低于對照組(2.25±0.67 vs 3.64±1.2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OD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13.19±4.41 vs 18.37±4.6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4.78±0.14 vs 4.21±0.23 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筋肉運動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能夠顯著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遠期療效亦明顯。
關鍵詞:骨筋肉學說;康復操;中醫五音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9-0103-03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臨床常見脊柱疾病之一,其以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活動受限等為主要表現[1]。目前治療本病分為手術與非手術干預,手術治療可以明顯改善LDH患者的腰痛、下肢痛和功能恢復,而非手術治療則重視疼痛、局部力學與其他癥狀學的管理。雖然手術治療效果顯著,但仍有麻醉、出血等風險,且需一定經濟條件支持,故更多的患者選擇非手術治療,而提高非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是目前研究的重點與難點[2]。中醫護理在治療腰椎間突出癥中具有顯著優勢。骨筋肉學說是本科診治脊柱疾病的重要學術思想,前期研究表明,骨筋肉運動康復操對LDH經皮椎間孔鏡治療患者具有良好治療作用,對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3]。中醫五音療法則是依據中醫五行生克的理論基礎,實證予相克之樂,虛證予相生之樂,從而調節身心輔助治療[4]。本研究結合骨筋肉運動康復操與中醫五音療法,化裁五音節拍引入康復操之中,研究其對非手術治療LDH患者的臨床療效,為中醫護理干預LDH提供臨床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收治的112例LDH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8例,年齡35~80歲,平均(49.35±4.86)歲;病程2~5 a,平均(3.35±0.84)a。觀察組男29例,女27例;年齡36~80歲,平均(48.57±4.62)歲;病程2~5 a,平均(3.51±0.79)a。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參考《外科學》[5]關于LDH的西醫診斷內容,符合LDH的西醫診斷標準:腰腿痛且局限于坐骨神經或股神經支配區;皮區感覺異常;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存在肌肉萎縮、無力、感覺減退以及腱反射減弱等表現;腰椎核磁共振或CT提示LDH。年齡在35~80歲;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不符合西醫診斷標準者;存在運動康復禁忌癥者;存在心腦、肝腎、凝血功能不全者;存在腫瘤及血液系統疾病者;近期接受手術或介入治療者;年齡小于35歲或超過80歲者。無法配合或耐受隨機分配、診療及護理治療者。
1.4 治療干預 2組患者均予LDH常規治療,主要包括鎮痛、消炎及改善循環、營養神經。而在護理方面,對照組予西醫常規護理[6],主要包括入院宣教、基礎生活護理、基礎病及并發癥防控護理、心理疏導及康復操等。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停止常規康復操,改為骨筋肉運動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干預。其中,骨筋肉運動康復操共計16個標準步驟:(1)轉頭運動:后前左右、左上下中回、右上下中回各1次;(2)聳肩拉肩:單聳左肩、單聳右肩、雙聳肩、體后拉肩各1次;(3)壓肩抗力:左右壓肩、頸臂抗力各1次;(4)壓胸側腰:含胸拉背、擴胸拉肩、舉臂側腰各1次;(5)擴胸拉弓:小擴胸、大擴胸、左拉弓射箭、右拉弓射箭各1次;(6)前后交臂:雙手交叉翻臂、轉左腰、轉右腰、回正展肩、雙手靠背合實各1次;(7)轉體拍肩:左轉體拍肩、右轉體拍肩各1次;(8)旋轉腰部:左扭腰4圈、右扭腰4圈;(9)左右推掌:并腿轉左、推右掌、轉右、推左掌各1次;(10)左右插掌:弓步左抓拳右插掌、弓步右抓拳左插掌各1次;(11)高吊跳繩4次;(12)仰泳投籃4次;(13)左右繞膝4次;(14)抬腿踢腿4次;(15)旋轉腕踝4次;(16)放松運動。同時,根據宮、商、角、微、羽5種民族調式純音樂與五臟五行的關系來選擇曲目進行治療,每個節拍包含1組動作配合音樂、呼吸調節速率。2組連續治療4周后觀察治療效果及進行療效評價和安全性評價。治療后3個月進行隨訪。
1.5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的改善情況,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腰背痛評價問卷(JOABPEQ)與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總體療效評價。隨訪3個月,觀察2組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量表(ODI)進行評價,包括腰痛腿痛程度、臥位翻身、下肢麻木、行走、坐立、站立、睡眠、坐位站起、家務勞動情況等9個方面的情況,每個問題0-5分,分數越高,提示功能障礙程度越嚴重。觀察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4分以上:優秀;3分:良好;2分:合格;1分:不合格)[6~8]。
1.6 療效標準 參考《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模式研究》[9]進行療效評價。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JOABPEQ增加超過75%,VAS減少超過75%。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JOABPEQ增加35%~75%,VAS減少25%~75%。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不明顯甚至加重,JOABPEQ增加不超過25%,VAS減少不超過25%。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來表示,采用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JOABPEQ與VAS的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JOABPEQ與VAS的改善情況比較(x±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2組患者ODI治療前與治療后(3個月)情況比較 見表3、表4。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ODI各細項評分比較(x±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ODI各細項評分比較(x±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 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4.78±0.14 vs 4.21±0.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LDH是腰腿痛的常見病因之一,常見于中老年患者,由于疼痛限制患者下肢活動能力,因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認為[10],本病與脊柱之穩定性相關,鍛煉腰背肌功能可糾正小關節紊亂,從而減少結締組織的增生,延緩腰椎間盤突出的惡化。對于無法耐受或拒絕手術治療患者,通過運動療法加強局部肌肉的體積和力量,對改善LDH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重要作用。LDH的發病與運動缺乏及保養不足有關,不良的站立及坐臥姿勢是致病的常見因素之一。長期勞損會導致腰部筋肉退變,繼而出現肌肉萎縮或肌力的下降,從而降低腰部的活動能力。因此,骨筋肉并重學說認為在重視骨性關節病變的治療同時還需要兼顧對筋膜和肌肉等組織病變的對應治療。骨筋肉運動康復操是我科編制的規范化運動處方之一[11],長期用于治療LDH患者,其在改善腰痛等臨床癥狀方面具有顯著療效。
骨筋肉學說以“腎主骨、肝主筋、脾主肉”的中醫理論基礎為核心,認為脊柱與腎、肝、脾三臟關系密切[12]。腎精氣足,骨髓充實,充養堅實,其間髓核固守本位,不出椎外。肝血充足,宗筋束骨,濡養有力,其椎體自不受錯位所累。脾胃旺盛,肌肉豐厚,與宗筋、椎骨相協調,構成穩定的整體。疼痛為病,因于不通與不榮。不通則痛,乃氣機阻滯,血走脈外之故。不榮則痛,乃病后少動,脾氣不旺,胃氣不足,筋肉失養之故。骨筋肉運動康復操的動作以轉動、推揉、輕拍為主,通過調節呼吸吐納(如含胸、擴胸),配合五音節奏,實現調節全身氣機,促進陽氣溫煦筋肉的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骨筋肉運動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能夠顯著降低VAS評分,提示緩解疼痛效果顯著。運動療法對于局部力學的改變有重要意義,單純藥物治療對于局部炎癥充血水腫具有顯效。再者,JOABPEQ 主要對腰痛、腰部功能、行走功能、社會生活及精神狀態等5個方面進行評價,研究表明,該評價手段能良好地表述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病情轉歸,可以作為評價腰椎管狹窄癥手術效果的標準[13],評分愈高,則功能愈趨于正常。結合本研究結果,對于急性期以后的癥狀改善,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更具優勢。此外,ODI評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適合于進行腰椎功能的療效評定。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還能夠明顯減少患者ODI評分,在腰痛腿痛程度、臥位翻身、下肢麻木、行走、坐立、站立、坐位站起、家務勞動情況具有顯著療效。最后,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還能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配合良好。
綜上,骨筋肉運動康復操配合中醫五音療法不僅能夠顯著改善LDH患者的臨床癥狀,長期鍛煉還有助于改善腰腿疼痛程度、臥位翻身、下肢麻木、行走、坐立、站立、坐位站起、家務勞動的表現。
參考文獻:
[1]段紅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和診斷[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6):4227-4230.
[2]陳新用,王振飛,梁裕.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效果系統評價綜述[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7):861-866.
[3]張偉.骨筋肉運動康復操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9):35-36.
[4]李水蓮,磨凌英,陸妹蓮,等.腰背肌鍛煉結合中醫五音療法在腰椎術后患者腰背肌鍛煉中的有效性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18-19.
[5]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34-180.
[6]胡艷芳,張維維,呂燕.骨科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方案臨床應用[J].中國病案,2014,15(5):78-80.
[7]程繼偉,王振林,劉偉,等.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檢驗[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7,27(3):235-241.
[8]汪小冬,沈姣姣,孟曉耘,等.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方案臨床應用效果驗證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2):2024-2026.
[9]陳少華,傅秀珍,張廣清,等.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模式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0):147-150.
[10]周楠,房敏,朱清廣,等.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學特性評價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3):562-566.
[11]劉敏,吳淮,劉文剛,等.骨筋肉運動康復操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9,24(22):84-85.
[12]周杰,張瑜.從骨筋肉論治脊柱及相關疾病[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7):87-88.
[13]蔣毅,宋華偉,王東,等.JOABPEQ對非融合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療效評價[J].北京醫學,2013,35(10):815-817.
(收稿日期: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