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維平
摘要: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體育教師更應該轉變觀念,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出發點去組織好每一堂體育課,力求達到高效,使學生在身體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得到進步發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關鍵詞:新課改;提高興趣;體育生涯
一、對學生體育興趣不高的探析
(1)自身身體素質的影響
有些學生身體素質不好,運動能力不強,上體育課時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及基本的鍛煉標準,在學習中逐漸落后于其他同學,導致自信心不足,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降低,甚至對體育產生排斥心理。這部分學生主要是身體特別肥胖或者瘦小,或者是身體上有某種缺陷,這些客觀因素都會磨滅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的身體素質,因材施教,避免簡單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對于這部分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進程,在評估時采取適合學生身體狀況的標準。如果要求過高,會讓這部分學生感覺學習壓力過大,難以達到老師的制定的學習目標,學習的積極性和鍛煉的熱情都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擊和挫傷。
(2)受中國傳統重文輕武思想的影響
縱觀中國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重文輕武的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封建社會的這種思想影響久遠,現代很多家長仍持有這種思想,認為體育學習作用不大,尤其是在現今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這種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很多家長都認為文化課程學習是學校學習的重點,體育學習可有可無。這種傳統思想直接影響著很多學生,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降低,遵從家長的要求將體育學習的時間分配給文化課,體育成績不理想時,缺乏應有的緊迫感和羞恥感。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想完成教學任務困難重重。
(3)教材內容和課時存在著問題
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的編排一定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權利,是他們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結合學生喜愛游戲的特點,將枯燥的教學內容編寫成趣味性強,方便、易懂的小游戲,對于體育教學來說,生動有趣的課堂內容就是成功的開始。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要過于復雜,盡量選擇簡單易懂,活動量不大,針對性強,學生之間互動頻繁的方式,使學生在游戲中既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又可以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滿足感。當然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僅限于幾個小游戲,應該強調游戲的多樣化,創設豐富多彩的游戲,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論文格式。學生的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接受力和適應力強,他們能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獲得樂趣,提高與他人溝通、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反映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初中和高中學習的內容有很多是對小學學習內容的重復,在新增加的內容上,體育教材上的課程安排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實際接受能力,大多數學生無法通過學習掌握體育教程的內容,造成學生達不到教師的要求,逐漸失去學習的信息和興趣,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積極性的措施
(1)開展思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
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學習體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漸培養出學習體育的興趣來,在學校開展廣泛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不只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更是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緊密相連。應建立起學好體育光榮學不好可恥的思想觀點,將體育教育提升到與文化課同等的地位上,在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的同時,加大對體育學習的宣傳力度,使學校,學生家長都能改變傳統的重文輕武的片面觀點,真正從思想的深處接受和認同體育的重要性,成為體育教學發展的堅實后盾。
(2)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加大素質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傳統的教育模式和現行的以文化課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升學主要依據的選拔制度,嚴重制約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文化課的分數甚至成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使學生和教師的在學習和教學上的功利性過強,學生把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分配給文化課,體育學習的時間被瓜分殆盡。要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應試教育的升學評價標準,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制定靈活的升序選拔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3)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中,體育教師在上課中一般采用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四部分模式,這種結構對體育課程教學環節設置過單一、死板,限制過多,過多的強調基本部分在體育教學課時中的作用,忽視了其它部分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中的作用。遵循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也被限制了手腳,過分迷信教學模式,一味追求在各個部分教學時間的配置,無法形成豐富的教育模式,單一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難以達到教學目標?,F代學生注重個性化發展,現代教育也應適應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承認并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和個性。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掌握學習和鍛煉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正確的教育豐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溝通、合作能力,發展人際關系,開發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掌握對美的認識和理解。傳統的教學是與應試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適應的,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與時代發展不相符,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舊的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應。但是,我們的教學對象是隨著時代而不斷地變化進步的?,F實中,我們面對新一代的00后,他們個性強,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喜歡活動,但身體承受不了難度較大的活動,意志品質弱,這給我們的體育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而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由嚴重影響了教師創造性的發揮,使體育課的模式單一,同時也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情地限制住,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總之,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充分利用體育教育自身的優勢,轉化限制條件為有利條件,正視自己,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大膽突破,既尊重傳統,也不要被傳統所拘束。既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也要創造適合本校實際的方法,使每節課都做到教法新穎,措施有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