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偉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興趣
有趣的故事不但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部編版的教材里,大量地運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圖,為提高孩子學習拼音興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學單韻母“a o e”時,便利用情境圖來編故事激發興趣的方法,首先引導孩子觀察圖畫,讓孩子自己先找出圖畫中與字母形狀相似的部分,然后結合圖畫中的情景和孩子們的發言,進行角色扮演式編故事,如:“一天清晨,大公雞喔喔地叫了,發音o(孩子跟讀);小女孩聽到了公雞的叫聲,馬上起床,來到了草坪,開始發音練習,發音a(孩子跟讀);你看她多勤奮啊,她動聽的歌聲引來了大白鵝,發音e(孩子跟讀)。他們多開心啊!”這樣利用情境圖來編故事的形式,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的高。孩子愿意去學的基礎上,學習的效果提高了。從情境圖中抽象出字母“a o e”的形,由具體到抽象,既符合了一年級孩子心理,有利于記憶;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說話能力,讓孩子明白學習可以通過與圖建立聯系,最后輕松地實現了記住每個字母的讀音和字形的教學目的。又例如,在教《b、p、m、f》時,我利用情境圖,編故事:早晨,太陽公公起床了,新的一天開始了。伯伯(b)拄著拐杖帶著波波(b)去爬山坡(p)。他們來到山腳下,看到兩個小朋友在捉迷藏,到處摸(m)呀摸(m),開心極了。山坡(p)上種著一棵棵綠樹,山頂上放著廣播(b)。生動的圖片變成了好聽的故事,乏味的字母變成了有趣的樂章,情境圖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字母的發音和識記,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在書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聲情并茂地一邊講故事一邊示范“a o e”在四線三格里的寫法,運用情境圖,讓生動的圖片變成了好聽的故事,讓乏味的讀和寫變成快樂的樂章,孩子們在愉悅的情境中有效地完成了“a o e”的學習。
二、運用情境圖,輕松學拼音
在新教材中,情境圖里總會有與拼音相關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觀察情境圖,鼓勵孩子們找出字母、音節和圖之間的關系,讓孩子在借用已有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以此來掌握漢語拼音的知識。如,在學習“ai ei ui”中,新教材顯目地呈現出一幅一群孩子圍著一位老奶奶講故事的圖,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認真的觀察圖畫。讓孩子找出圖中哪些地方可以用今天學習的拼音來說一句話。孩子們可能就會發現“老奶奶批著紅色的圍巾。”“院子里有白色的圍欄。”“孩子們圍著老奶奶。”等,當孩子們發現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強調“ai”的讀音;同樣的,當孩子們發現“孩子們有的高有的矮。”“孩子們一個挨著一個坐。”“孩子們的頭發都很黑。”“桌上放著一個水杯。”的時候,老師可以突出讀音“ai”“ei”。在課本里就藏有情境,老師用課本里藏著的情境,鼓勵孩子去發現,孩子們不但吸收了知識,還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情境圖中,有大量的將聲母或者韻母甚至四聲調都直觀地呈現為與生活中相近的事物,它們形象有趣,孩子們也很容易發現。如,在學習四個聲調時,情境圖中便呈現了四輛小汽車在不同的地形里行駛時的樣子:陰平(第一聲“-”)像小汽車在平地里行駛,陽平(第二聲“ˊ”)像小汽車上坡,上聲(第三聲“ˇ”)像小汽車下坡又上坡,去聲(第四聲“ˋ”)像小汽車下坡。在教學時,引導孩子們發現圖形與聲調的共同點,讓孩子伸出手,帶上動作來比劃“小汽車”上下坡的樣子來讀四聲調,孩子們開心地吸收了知識。
情境圖中,把讀音也巧妙的融合為一體。如,《i u ü》中,情境圖展示的是院子里的畫面。其中,衣服含i的音節,房屋、烏鴉、烏龜含u的音節,小魚含ü的音節等;又如在雙拼音節的學習中,情境圖豬八戒拿著數字8,就含有ba的音節等。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孩子細心地觀察圖畫,找到圖畫中相關的音節,進行拼讀的練習。在具體的語境中,圖與文的結合,孩子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情境圖中,輕輕松松地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z c s》時,教師可以直接用情境圖來進行激趣導入,按照順序、有重點地引導學生觀察:“大樹底下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呢?心情怎么樣?他們寫了什么呢?……”然后再讓孩子們試著把句子連在一起說一說。學生可能就會很自然地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東西,既練習了新的音節,又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新教材里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果教師總能巧妙的抓住情境圖,那么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語文課標中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在興趣中自主地學習,從而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引導孩子自己利用情境圖來編故事、編兒歌,不但拓展了他們的想象空間,發散了思維,而且還達到了高效學拼音的目的。如,《j q x》的教學重難點是ü和j q x相拼的規律。教學中,教師把情境小圖放大,讓孩子自己先編故事,孩子可能會說“拼音寶寶j q x是好朋友,小ü帶著小帽子來找他們玩”等,教師可以根據拼讀的規律,繼續把故事編下去:“是啊,小ü見到j q x,脫帽行個禮,去掉兩點還讀ü”,“孩子們,你們覺得呢?”再讓孩子們合作編故事,來鞏固這個拼讀的規律。最后,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編兒歌總結“小ü小ü有禮貌,見到j q x就脫帽”。孩子們在情境圖中,輕松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又如:《語文園地二》有三幅“擺拼音”圖,這里向孩子們展示了兩種記拼音字母的方法:一種是用手擺字母;一種是用身邊的物品來擺字母。教師鼓勵孩子積極動手,在教室,利用課后的時間同學和同學一起來做“擺拼音”的游戲;回到家,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也可以擺成字母。讓孩子從課本走到生活,探究性的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和接受學習相比,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心智發展的規律和漢語拼音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把游戲引進拼音教學課堂,以游戲為載體,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b、p、d、q”的字形區別是聲母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學生不易分清它們。我就發動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創編游戲來區分4個聲母。“拼一拼”“擺一擺”“演一演”“唱一唱”,課堂上手指擺造型。
“情境教學作為拼音教學的重要載體,不僅承載著知識,更隱含了語文學習
的情趣和方法。”關注情境圖,既能為拼音教學增色,又能讓激發一年級孩子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