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要】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應該明確中學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的總體特征。語文教學法進行的是母語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因此,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教育,它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培養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教育創新 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一、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創新意識
語文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語文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首先,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地位和作用,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質疑,勤于思考,開動腦筋,合理想象。語文教師不是語文知識的灌輸者,而是要盡可能多地研究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組織語文研討活動,引導閱讀思維;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組織、指導、幫助、參與、評價的作用,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深入探索、積極合作。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變讓學生學會為會學,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閱讀、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其學會獨立思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掌握處理教學信息的技巧,善于總結和歸納,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最后,要改變陳舊的評價方法,樹立新的評價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隨時體驗到收獲與成功的快樂。
二、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創造開放型的學習環境,如在教學《出師表》一課時,運用多媒體選播《三國演義》片段,視頻中劉歡蒼涼悲愴的傾情演唱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課文內容的情境和氣氛中,激發了學生急于閱讀和探究的欲望。另外,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事實證明,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創新能力的舞臺。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才會有較高的學習效率。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營造學生敢于說話、敢于爭辯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供多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和平臺,培養學生探討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源于常規的思維過程,又高于常規的思維。創造型思維能力是指人們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獨立的分析、綜合、聯想、比較、抽象、概括,然后對某種事物、問題和觀點產生新的發現、新的解決方法、新的見解,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要培養這種能力,就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設計豐富的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思維活動發生質的飛躍,從而使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一是要擺脫教材和教學參考的束縛,推陳出新,大膽改革,精心設置課堂提問,發展學生運用比較、聯想等方法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二是打破傳統教學,創造學生質疑的環境和條件,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如設計一些發散思維的訓練題,引導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從而提高創新能力。三是組織主題閱讀論壇活動和課外閱讀辯論會,開辟論壇網站,增加交流和辯論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拓寬教學時空,觸發創新靈感
當今時代是信息飛速傳播、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信息量大,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廣泛,語文教師要緊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如通過閱讀書籍、看電視、手機、讀報紙、互聯網、社會調查等獲取信息,充實的信息為創新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適度地調整課堂結構,積極探索實踐新課程改革,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握課堂的主動權,增加課堂密度,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要加強課堂與學生生活的聯系,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力求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學以致用,既鍛煉了能力,又拓寬了視野,更發展了創新的能力,激發了創新的靈感。只有知識與生活的結合,創新能力的培養才不會成為無水之源,無土之木。
五、改進語文學習方法、在課堂滲透創新教育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由于沒有注入創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真正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顯得蒼白無力,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打天下”,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呆板、單調。多媒體技術進入語文教學領域,創造出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新型信息處理系統。這種優勢使語文教材形象、生動、具體而直觀,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使課文中所涉及的各種自然景觀、人物形象等生動形象地進入課堂,同時,借助聲、光、電的神奇配合,實物與語言的最佳組合,創設和展示最佳的閱讀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
結束語:總之,語文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進行語文教育實踐的創新研究勢在必行。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善于創新,銳意改革,堅持科學求實的態度,以新視角不斷探索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發展創新思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建霞.語文課堂中如何實施教育創新[J],中學教學參考,2010(34).
[2]周富德.探索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0(Z1).
[3]張國文.精彩課堂來自教師的教育創新[J].教學評價,2012(1).
[4]張曉敏.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02):263.
[5]陶鐵頂.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實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