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磊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時代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型金融模式,我國傳統金融領域法律已經無法適應其發展,因此必須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建設。本文將就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法制建設問題及其對策進行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法制建設;對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許多行業都依托互聯網作出了一定的改變,互聯網金融是有別于傳統金融的一種新型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廣覆蓋等優勢,為金融交易活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其發展速度過快,以至于我國相關領域法律建設無法跟上其腳步,產生了一系列法律規制問題,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
一、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分析
互聯網金融即是指依托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實現資金通融,并提供支付、信息中介等新型金融業務的金融模式,它是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金融行業相互融合的產物。互聯網及金融交易活動具有信息化、虛擬化、一體化等特征,具體包含了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網絡眾籌等多種模式。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最早起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安全第一網絡銀行”等相關網絡金融業務的展開代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正式邁人到互聯網金融時代。造就這一形勢的原因在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其與其它行業之間的融合變得越來越頻繁。截止到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金融投資、融資總額保持著迅猛發展的趨勢,以2016年為例,當年互聯網金融市場投融資總額相較于2015年實現了337%的提升。而互聯網金融整體上呈現出市場下沉、大數據推廣應用、移動化、模式多樣化等發展特征,這為金融監管活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其次,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逐步形成了四大基本第三方支付矩陣體系,分別是電型支付、互聯網型支付、手機廠商型支付以及運營商型。其中電商型的代表有支付寶、QQ錢包、新浪支付等,互聯網型支付的代表有易寶支付、拉卡拉等,手機廠商型支付的代表則有蘋果、華為、小米等,最后運營商型的代表有和包、翼支付等。其中,支付寶所占的市場份額最高,超過了50%,財付通次之。
最后,互聯網銀行產業鏈圖譜不斷擴大,抓緊形成了保包含直銷銀行、銀行電商以及互聯網系的“互聯網+銀行”體系。同時,網絡眾籌行業也在飛速發展,僅2016年上半年我國網絡眾籌行業的新增項目就高達七千多個,總金額為14.97億元人民幣。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互聯網金融法制建設即是指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其目的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和執法提供依據,促進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規范化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使得相關領域法律法規的滯后性逐漸展現出來,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加快了互聯網金融法制建設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和其它許多行業都存在交叉,因此依舊有很多領域無法實現法律覆蓋,互聯網發金融法制建設依舊任重道遠。結合當前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法制建設狀況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互聯網金融部分領域依舊存在法律空白
當前階段,互聯網金融立法滯后的現象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想要徹底消除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我國互聯網金融將長期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信息產業的更新周期較短,在其帶動之下,互聯網金融的內容和模式也在不斷豐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實現法律法規制定和市場發展的完全契合。目前,我國尚不具備專門的互聯網金融法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雖然有涉及到互聯網金融的相關內容,但是卻十分有限,且缺乏針劉性,不成體系,這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手段較少,其覆蓋面狹窄,導致網絡洗錢、網絡詐騙等違法行為屢禁不絕。同時現有的規定和措施在操作性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實現有效的落實。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不完善,針對金融違法的打擊力度較小
現階段,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支持,因此我國尚未形成科學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通常是由央行、證監會等金融機構負責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監管職能交叉的情況十分嚴重,且監管工作過于散亂,難以形成系統,導致工作效果十分不理想。如管理主體之間分工不明確,一方面存在大量的監管真空,另一方面重復監管現象嚴重。而且互聯網金融的覆蓋面十分廣泛,其和很多行業之間都存在較差,這就導致監管對象變得十分復雜,涉及到了和其它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在實際工作中阻礙極大。此外,還有一些利用現有法律漏洞打擦邊球的現象,處理起來十分困難。
(三)安全隱患大、消費者權益受到嚴重威脅
在互聯網金融交易活動中,互聯網虛擬性的特征導致交易雙方信息難以明確,同時也造就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使得消費者權益受侵犯的風險大幅度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的形勢十分險峻。具體來講,互聯網金融中小微密集交易的數量較多,且彼此交錯復雜,在交易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往往會為各目的利益做出一些不理性行為,如非法經營、不當競爭等,這些行為在法制建設不完善的的情況下很難得到有效的約束。還有一些金融機構會通過互聯網金融對交易價格進行操縱,或是進行網絡詐騙、網絡洗錢等違法行為,這些都是消費者權益的潛在威脅。近些年來我國網絡借貸平臺各類詐騙、攜款逃跑的現象頻繁發生就是我國互聯網金融法制建設不健全的表現。
(四)行業運行缺乏規范性
近些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趨勢,且結合其發展現狀來看,這一趨勢將長期保持,于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其廣闊的發展前景,不斷涌人該領域,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壯大,但由于行業準入機制不完善,導致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良莠不齊,對市場的規范有序運行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例如,根據我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P2P網絡借貸平臺只需申請營業執照并在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即可進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以至于許多道德意識不強的市場主體采取一些違規手段從事非法集資、信用卡套現以及網絡欺詐,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
三、加強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法制建設的有效對策
(一)完善立法,盡快構建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
近些年來我國為了解決互聯網金融領域立法滯后于其發展現狀的問題,在立法方面投入了較大的精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涉及面過于廣泛,依舊存在一些的法律無法覆蓋的空白地帶。對此,我國必須進一步加強健全互聯網金融立法,制定專門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并完善各項配套法規和行業規章,構建與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相適應的法律體系,為行業發展和金融監管保駕護航。在法律法規制定的過程中,還需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高速發展趨勢,體現出一定的前瞻性,提高法律的使用壽命,如此能夠降低立法成本,同時避免頻繁制定法律對行業造成不利影響。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點是互聯網金融的進入制度和參與規則,斌對其業務模式、風險控制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作出明確的規范,使互聯網金融交易主體之間做到權責分明。
(二)提高互聯網金融監管水平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時間較短,加之內容復雜,因此在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違法操作的行為十分常見,且這一現象將長期存在,這就對金融監管提出了較大的挑戰。為了保障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我國必須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力度,同時提高監管水平。具體實施措施如下:首先,以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建設為指導,對互聯網金融監督主體、對象、監管范圍等進行明確。其次,成立專門的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對金融、信息、商務等部門進行整合,以此因對互聯網金融交叉廣泛的特點。同時成立專門的指導機構,保障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最后,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方式進行創新,對此可以適當的借鑒國外的先進方法,在政府監督的基礎上,引入社會監督。同時,在靜態監管的基礎上探索動態監管,通過對互聯網金融主體的跟蹤管理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三)強化互聯網金融執法
近些年來,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同時,互聯網金融案件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且犯罪程度逐步加深,網絡洗錢、網絡詐騙等惡劣犯罪行為層出不窮。為了遏制這些現象,除了要完善立法,強化執法也十分必要。在具體工作中,相關機構必須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案件的查處和辦理力度,通過司法、金融、信息等各部門的有效聯動,對互聯網金融犯罪進行大力打擊。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出法律法規的震懾作用,一定程度L減少互聯網金融犯罪的發生。
(四)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
首先,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作出明確的規定,并全面貫徹落實審核工作。其次,加快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的建設,促進參與主體信用水平的全面提升。最后,強化行業自律,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成立行業自律組織,保障市場的規范化運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法制建設問題主要體現在法律空白、監管體系不完善、行業運行不規范等方面,對此,筆者從立法、監管、執法等方面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為推動我國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婷婷,楊亮.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的運用視角[J].華北金融,2017(01):44-49.
[2]吳心幟.淺析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法制建設問題與對策[J].法制博覽,2017(16):124-125.
[3]崔佳偉,李元華,朱自超,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結構特征及完善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8(02):131-132.
[4]楊彥龍,地方金融法制環境建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新經濟,2016(21):72-73.
[5]張卓婭.互聯網金融征信制度建設[D].華東政法大學,2016.
[6]王奕剛.金融發展理論視角下的民間金融規制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