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內容摘要:本文針對大數據環境下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采用統計歸類的方法獲得電子商務發展評價的指標體系,提出了基于灰色聚類法的區域電子商務評價體系。運用灰色聚類法,通過初設預定的聚類中心進行迭代計算得到最終的聚類中心,然后計算評價區域與聚類中心的灰色綜合關聯度,并根據計算出的灰色綜合關聯度對選定的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程度進行了分類。通過指標加權計算出類內與類間電子商務發展程度指標,對于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程度進行排序,實現了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的優劣判別。
關鍵詞:大數據 灰色聚類法 區域電子商務 聚類中心
大數據區域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區域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是一個綜合概念,設計的指標體系應能充分反映被評價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水平,切實反映當地電子商務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為了解我國區域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本文通過查看文獻,調閱國家統計數據,以及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構建了影響區域電子商務評價的四個層次共十七層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二)區域電子商務評價的指標體系準則層說明
(A1)區域電子商務環境:是電子商務賴以生存的根本,在優越的生存環境下電子商務才能迅速發展并壯大起來,包括區域電子商務的政策傾向力度、區域法律法規維護力度、區域經濟吸引力度、區域金融服務支持力度、區域人才聚集程度。
(A2)區域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硬件要求,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必要因素,包括區域電子商務企業數量、區域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數量、區域物流企業數量、區域光釬網絡覆蓋面積、區域網絡安全維護效率。
(A3)區域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主要反映區域電子商務的發展規模,包括區域電子商務交易額占GDP比重、區域電子商務利潤率、區域電子商務交易效率。
(A4)區域電子商務人員參與能力:主要反映區域電子商務的人員參與程度,包括區域電子商務從業人數占總人數比重、區域電子商務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區域參與網絡購物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區域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收入分配情況。
實例分析
為了讓電子商務能夠更好地帶動區域的社會經濟水平,并為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作出貢獻,必須加強對各區域電子商務進行綜合評價。設對七個區域的電子商務進行綜合評價,采用本文所建立的區域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從相關領域聘請不同的專家按照百分制進行打分,在對分值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得到最終的評價信息值。最終得到的群組專家對七大區域的電子商務評價信息值具體如表4所示。
初步分類:考慮到所選擇區域共7個區域,因此,在聚類過程中,本文選擇將七個區域分成三類。選取南京、杭州、重慶的電子y`iz和z`j(m)商務評價信息作為預設三個類的聚類中心,分別計算其余區域的電子商務評價值與預設聚類中心評價值的灰色綜合關聯度,如表5所示。
通過比較,初步將南京、武漢為一簇,杭州、哈爾濱、上海為一簇,重慶、蘭州為一簇。
第二次新的聚類中心確定:分別取南京與武漢,杭州、哈爾濱與上海,重慶與蘭州的數據的均值作為新的聚類中心,則第一簇、第二簇、第三簇的聚類中心如表6所示。
分別計算南京、杭州、重慶、哈爾濱、武漢、上海、蘭州與新的聚類中心的灰色綜合關聯度。
迭代計算: 根據初步分類計算出的灰色綜合關聯度再重新劃分每個簇的聚類中心,如此反復,經過12次迭代計算出的灰色綜合關聯度與第11次計算出的結果相同,因此終止迭代,此時得到的聚類中心為最終的聚類中心,并由此聚類中心進行區域分類,其結果如表7所示。
根據迭代結果,將南京、武漢劃分為第一簇,杭州、上海劃分為第二簇,重慶、哈爾濱、蘭州為第三簇。
參考文獻:
1.聶林海.“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J].中國流通經濟,2015(6)
2.蔣宇超,俞立平.我國區域電子商務評價體系構建[J].商業時代,2006(4)
3.徐偉.區域電子商務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