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在社會發展轉型和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引發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加強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對社會工作理論的融合與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推動研究生教育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社會工作 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G441 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6-0151-02
目前,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暴露在社會的面前,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1年北京大學研究生跳樓;2013年江蘇大學研究生因就業壓力過大自殺等。這些研究生自殺事件反映出高校研究生因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較為突出,這不僅嚴重困擾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且也會對校園和社會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社會工作以“助人自助”的原則和多樣化的工作方式能夠與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相融合,更好地滿足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促進研究生的健康發展。
一、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社會發展迅速,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也日益增多,研究生在學業、就業等方面中所遇到的矛盾也較多,使研究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存在著很多問題,社會工作介入十分必要。
(1)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研究生是高校培養的高端人才,承載著國家的未來,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頂尖力量。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夠重視,多普遍認為研究生已經上了20多年的學,是高等人才,他們應該具備了雄厚的專業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研究生的年齡多在20歲以上,很多人認為他們已經成年,沒有必要再進行教育。心理課程多開設在本科階段,高校只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情況,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過于寬泛。相對來說,研究生的年齡跨度大,有的是剛大學畢業的學生,有的是工作幾年后再回來深造,因此,他們所具有的心理問題也具有多樣性。對本科生來說,他們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主要是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而研究生在閱歷、年齡等方面與本科生產生了差別,因此他們的心理問題也不同,研究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學業、就業問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本科生為主,而忽視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3)教育方法缺乏創新。對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心理咨詢為主,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為輔。但像心理咨詢這樣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在等咨詢者主動進行咨詢。在暈輪效應的影響下,很多人認為研究生的學歷高、心理素質好,這種觀念使研究生不敢或羞于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導致他們不愿意主動進行心理咨詢。另外,心理咨詢主要針對的是求助者本人及其心理問題,很少關注個體之外的資源。但實際上研究生心理問題十分復雜,涉及很多人、很多事,僅以心理咨詢的方式進行教育,效果較差。
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社會工作以“助人自助”為原則,而且堅持以人為本,工作方法也十分靈活,這些都使其能夠介入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理念一致。從相關理論可知,社會工作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地幫助他人的社會行動,即“助人自助”。社會工作堅持兩大基本價值理念:一是扶貧幫弱。為需要幫助人的提供服務,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反映的是社會工作的社會使命。二是助人自助。助人就是當個人、家庭等遇到困難時,社會工作者為其提供專業的服務;自助就是通過利用社會資源挖掘被幫助人的潛能,幫助他們自立、自強。從社會工作中可以延伸出更多的人性化的價值理念,如以人為本、社會公正等,使社會工作的開展更加人性化,使社會工作更加人性化,能夠推動社會人際關系的融洽和社會關系的和諧。
從廣義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研究生的心理問題為解決對象的教育;從狹義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具有清晰明確的導向性的教育活動。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備的價值理念,學界并未作出統一的界定,有的認為要堅持道德第一,有的堅持個人與社會的結合,有的堅持以人為本,可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人的發展。從現有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理念有三: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一切活動要以人為出發點,關注人、尊重人。二是要堅持平等性,就是要平等待人,尊重人的隱私。三是健康性,即不僅要保證身體健康,還要保證心理健康。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的隱私,有利于促進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推動和諧校園環境的建設。
可見,社會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以人為本”為理念,堅持平等待人、人道主義。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正視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為求助者保守秘密,而且要對求助人有信心,積極調動救助者的積極性,使其能夠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社會工作者要堅持平等待人的理念,尊重求助者,與求助者平等互助?!耙匀藶楸尽笔情_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礎,要在新生入學之后就對新生進行測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高校心理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認識到心理健康對研究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2)目標相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研究生提升對自我的認識,增強環境適應能力,而且還要提升他們的人格。對心理存在的問題給予科學的幫助和指導,使他們盡快走出困境;對不存在問題的研究生開展預防教育,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采取應對測試,保證研究生的健康發展。
社會工作是一種幫助人解決問題的專業的活動,為他們提供生活、工作和心理等方面的幫助。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等方面因素,而社會工作能把影響因素結合起來,以人為本,幫助他們。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進研究生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的目標不僅是促進研究生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利用有關資源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因此,從這一角度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工作的目標都是幫助人,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幫助,還要對沒有問題的進行預防教育。
(3)工作方法較為靈活。社會工作方法包括個案工作法、小組工作法和社會工作法。個案工作法的運用范圍較廣泛,是由專業的社會工作人員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為需要幫助的人或家庭提供情感和物質幫助,以幫助其走出困境。小組工作法是指成員在小組中,通過互動達到目標要求,小組工作的開展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工作,更加注重集體的力量。社區工作是以整個社區和社區中的居民為對象,為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個案工作法實施一對一的工作,為對象提供契合實際的解決方案。與其他方法相比,個案工作法不僅能夠解決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同時還能夠從學校、社會等外界環境中發現原因、尋找解決資源,促進研究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個案研究法還具有規范的服務程序,從接案到結案具有較高的完整性,保障了教育效果。小組工作法利用了小組互幫互助的優勢,有利于促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實現。而且小組工作法不僅涉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而且還涉及研究生成長的所有內容,有利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開展。社會工作法中的社區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包括了校園、宿舍等區域,這些都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優化社區環境,促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升。
本文主要分析了社會工作法介入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包括了工作目標、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三個方面。將社會工作融入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夠有效解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研究生的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葛輝彰.社會工作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賾[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3).
[2]石燕.學校社會工作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比較研究[J].社會工作,2012(4).
[3]謝啟文.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與就業的調查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1(20).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