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穎 張素梅
摘 要: 在專業課中融入德育思政內容,能夠于無形中影響學生,使學生明確將來的職業角色與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從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專業課課堂講授、實踐環節、競賽、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論述,提出將德育思政融入廣告專業教學的方法,作為2+X德育體系的有效補充,實現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 廣告設計與制作 德育思政 課程思政 教學方法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在辦學中積極推行2+X德育體系,其中的“2”是指思政理論教學和德育答辯,X是指X項德育實踐項目。德育的課堂有了,德育的實踐就有了。因此,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內容,可以作為2+X德育體系的重要補充,從點滴融入,于無形中影響學生,實現“大思政”的全方位育人。
廣告不僅僅具有商業的作用,它對社會形態、文化、道德方面也有廣泛的影響。一個廣告人首先必須是一個道德合格的廣告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專業課的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專業課上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德行養成。因此,在廣告專業課與實踐課中融入思政內容能幫助學生成為道德合格的廣告人,更能完成大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在廣告專業課的授課中融入德育內容
在廣告專業課教學中告訴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內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評判體系。在廣告專業課程“廣告心理學”中,在講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時,會講道: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在一般情況下,人類的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后,才會出現高層次的需要。但是有特例,比如抗日戰爭中的英雄,他們會犧牲自己低層次的需要,追求更崇高的理想。正像前文所述的邱少云,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忍受烈焰焚身的痛苦,那是信仰,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尊敬的。
當講到態度轉變的三個階段,即服從階段、同化階段、內化階段時。我以國家的環保政策為例進行解釋說明。在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導思想之后,我國關閉了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加強了對環境的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策落實后,有一些負面后果。比如一些價格較低的、不夠環保的產品被取締,留下了符合環保要求并且價格相對較高的產品。這樣的產品質量有保障,但是增加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成本。帶來的連鎖反應,一批勞動者失業,生活得不到保障。看到這些,一些人對這些環保政策提出了質疑,是不是該把步子放緩,不要這樣急于求成。在廣告心理學課堂教學中,強調目前這一階段是態度轉變的第一個階段,即服從階段。在這一階段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意愿,國家政策都必須服從。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推進,人們真的看到了久違的藍天,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就會想“還是國家的政策好啊,環保就應該這樣抓”。這就是態度改變的第二個階段,也叫同化階段。在這一階段,人們不再被迫地接受國家的政策,而是認識到,作為社會的一員,就應該遵守國家對環保的限制。再過一段時間,人們在進行生產生活時就會自覺地問自己:“這樣環保嗎?”這就是態度轉變的第三個階段,內化階段。在這一階段人們從內心深處真正接受國家的這個政策,并且付諸實施。通過這樣講解,不僅講清態度轉變的三個階段,而且將國家的環保理念講清楚。
2.實踐環節融入德育內容
實踐是廣告專業必不可少的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學生順利就業的基本保證。在實踐環節中,將思政內容融入,可以使學生對德育內容有更深層次的體會。廣告文案寫作實訓課程,是一門專業實踐課。課程中會分析廣告作品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新的廣告創作,在分析一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慶的廣告作品時,講到該作品通過中國人民在不同年代走路時鞋子(草鞋→布鞋→皮鞋)與褲子(光腿→扎繃帶的布褲子→西褲)的變化,象征性地反映共和國五十年來前進的步伐和足跡,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中國人民不同的致富路。同時,提出問題:如果要求大家做建國70周年的宣傳廣告,你認為什么最能代表中國近幾年的發展?學生經過思考給出幾個關鍵詞,比如:高鐵、航天、中國夢、通信設備等。在此基礎上,創作完成自己的廣告作品。比如有一幅作品畫面是一個高鐵的剪影,在列車的車廂里,是一幅幅不同時期的交通工具。高鐵外形的剪影代表著中國先進的高鐵技術,以及中國這七十年各方面的快速發展,車廂中的交通工具的變革進一步說明7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體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另一則是以一個少年的視角,以中國夢的形式展示中國在航天飛機、戰斗機上的技術發展。畫面中一個少年斜向上目視前方,在他視線的方向上依次排列不同時期的飛機、戰斗機,表現出我國在軍事上的進步,畫面的背景是同學們極為熟悉的黑板。也有同學以文字的形式將我國取得的重要成就列出來,進行排版創作,雖然在創意上略遜,但不妨礙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通過這個思考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做了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以競賽促進思政內容進專業課
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學生每年春季都會參加“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簡稱大廣賽。為了準備參賽作品,學生幾乎都是絞盡腦汁,教師則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例如:在2017年第九屆大廣賽中,vivo手機選題的主題是:照亮你的美。指導教師楊敏老師在創作過程中給學生提出問題:什么是美?美一定是外表美嗎?通過討論得出結論:除了外表美外,還有行為美、語言美、心靈美等。并且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身邊的平凡的美,最終以此為指導思想,以宿管阿姨與清潔工人的形象創作的平面廣告,獲得省級一等獎的好成績。
另外,在每屆大廣賽中都會有公益選題。2017年的兩個公益選題分別是“厲害了,我的國”和“中國精神”。寫作公益選題,首先應該深入地了解公益選題的內容,才能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的可以讓別人聽得見、看得見的廣告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對倆選題的深度解析,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2018年的公益廣告題目是“善心、善言、善行”,相信對這個主題的創作,會使學生的心靈進行一次“善”的洗禮。
4.以合格廣告人的角度進一步深化德育教育
廣告是戴著鐐銬的舞蹈。這一鐐銬指廣告的創作必須符合創意策略,符合國家法律,必須尊重風俗習慣,尊重消費者等。沒有廣告中光鮮亮麗的商品,你就不會產生那么多欲望,就不需要那么多錢。通過對廣告的本質,廣告創作方法的講解,使學生初步具有正確認識廣告商品,不盲目跟風、盲目消費的能力。
在廣告文案寫作課程中,教師會隨時穿插一些《廣告法》、道德規范方面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比如廣告中不能出現國旗、國徽、國家領導人的形象;煙草廣告不能發布在公共場所等。在教學中通過虛假廣告與夸張廣告的比較,告訴學生,不能為了自己的私利制作發布虛假廣告,虛假廣告輕則讓消費者經濟利益受損,重則謀財害命,但是好的夸張廣告卻是優秀的廣告創意。
5.改革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學習
要做“好廣告”,首先要見過“好廣告”,由于我校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局限,學生如果想不走出去,就只有“上網看”這一條路可走。另外,廣告專業的很多課程是計算機設計軟件的學習,如Photoshop,Flash,CorelDraw等。離開了計算機,學業基本難以完成。因此,廣告專業的學生幾乎人手一臺電腦。課上,教師會教給學生如何利用網絡學習,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如何分辨不良網站,如何保護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等。通過這樣教學,教師希望給學生使用互聯網筑起一道防火墻。
通過將專業課與思政內容相融合,教學實效性增強。以專業課的案例講解思政的內容,不露痕跡,不似說教,更有利于學習,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培養優秀的崗位適應能力,更好地融入社會,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鄒宏秋.著眼教學實效探索高職思政課與專業教育融合新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1(22):38-39.
[2]杜君,李紅.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的思考[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