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鋒
摘 要:平煤股份十礦是一座年產3.0Mt的大型高瓦斯突出礦井,東大巷煤柱開采工作地點作為十礦第一個大傾角高應力孤島煤柱,安全完成采準、切割的礦石開采過程顯得非常重要,但由于孤島煤柱的應力比較集中,且煤層賦存傾角大,回采期間防突、防沖以及瓦斯綜合治理就成了回采過程中的管理重點,同時頂板碎,易冒落、片幫,在支架對頂板支護稍有不力的情況下,極易造成冒頂、倒架、片幫等事故,嚴重影響工作面正常安全生產。
關鍵詞:頂板支護;采面;安全生產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0.088
1 采面概況
東大巷煤柱工作面位于十礦北翼中區東翼,屬-320水平東大巷煤柱。工作面地面標高+170~200m,工作面標高-210~-350m,埋深380~550m。本煤層組的上部戊8煤層,厚度0.8~1.0m,與戊9-10煤層間距5~12m,東薄西厚,下部戊11煤層厚度1.6 m,與戊9.10煤層有0.4m的夾矸,均未回采。
工作面所采煤層為戊9.10煤層,煤厚3.8~4.3m,其中戊9煤層1.0~1.5m;戊10煤厚2.8~3.1m,戊9與戊10夾矸為0~0.2m左右,傾角20°~27°。有效走向757.5m,切眼斜長248.2m,采高3.0m,儲量98.44萬噸。
2 大傾角孤島煤柱工作面頂板控制技術研究
2.1 工作面頂板、底狀況分析
戊9煤層直接頂為砂質泥巖,厚度5-12m,東薄西厚,其上為0.8m的戊8煤層,戊8煤層頂板為>17m的細-中粒砂巖。戊10與戊11夾矸0.4m左右,戊11煤厚1.6m,底板為>20m的泥巖及砂質泥巖,其下為>10m的中粒砂巖。
2.2 頂板支護方式設計
由于所采煤層為戊9、戊10合層,設計采高3m,底板還有1.1m左右的戊10煤沒有開采,頂板為灰色砂質泥巖易垮落,巖層硬度系數f=2~3。因此具有典型的頂軟、底軟特性,給回采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
東大巷煤柱屬于被四周圍采空區壓力圍攻的孤島,表現出較高的應力現象。在機、風巷掘進施工中,巷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會出現較大的變形量。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支護方式,保證風機兩巷安全,為正常開采奠定基礎。
2.3 頂板礦壓顯現規律分析
頂板的垮落特性分析:參考其它資料和常規數據,可以猜想到孤島開采面的支撐壓力,主要為孤島開采面之上覆蓋的重物和兩側板或梁所承受的重力,這也是單獨煤柱實際工作區域承受壓力比正常工作面大的主要原因。
2.4 大傾角孤島綜采工作面頂板礦壓顯現特點
孤島工作面風、機巷超前支承壓力、巷道頂底板移近速度、頂底板移近量、頂底板移近速度、超前影響范圍和影響明顯區都顯著偏大。
當采煤工作繼續進行,基本頂懸掛暴露的跨度達到極限長度時,其在自重和上部巖層荷載作用下,會沿煤層暴露面甚至在煤壁內發生折斷和垮落,這一間距較小,同時,當煤層暴露面被折斷和跨落時,容易被壓碎,并向“空洞”處散落。由此可見,獨立開采區域煤體支承壓力較大,且在一定區域內表現應力集中,另外,其來壓步距較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出上部巖層受兩側開采工作影響較大。
開采面的來壓具有的順序性,并隨著開采面傾斜而發生變化。當開采面傾斜中部或中上部區域鄰近巖層表現為劇烈運行狀態時,開采面傾斜下部區域鄰近巖層為穩定狀態,因此,開采面中部或中上部最先出現來壓顯現,間隔幾天時間后,開采面下部區域開始出現來壓顯現特征。工作面傾斜中、上部區域的礦壓顯現要明顯大于下部區域。
3 孤島煤柱沖擊地壓分析
煤層沖擊傾向性:煤體本身強度較高,在較大應力作用下,煤體發生彈性形變,能夠產生較大的彈性能。當煤體受到其他因素干擾,其彈性能量將瞬間爆發,即煤層具備產生沖擊地壓客觀原因。
圍巖性質:當賦存在煤層之上的鄰近巖層大面積懸空且為堅硬的厚巖層時,會由于自身發生出現形變而出現變形能,而且其附近底板(特別是基本頂斷裂處)容易產生較高的支承壓力。由于基本頂斷裂而產生多余的荷載,其能夠通過傳遞梁巖傳遞到煤層上。此時,彎曲的頂板能夠起到封閉煤層中彈性能的作用,使煤體夾持區域產生較高的應力,并積累大量的彈性能。
4 采面頂板支護
(1)采面擬使用ZY4000-17/37掩護式液壓支架支護頂板,自動垮落法處理老空頂板。
(2)支架布置方式。采面支架布置呈兩直線,機頭兩架、機尾三架呈一直線,其余支架排一直線。
(3)礦壓顯現規律分析。結合現場實際觀察,可以得出:隨著工作區域的持續擴大,采空區域頂板暴露面積增大,同時,頂板的壓力和支架的工作阻力都會發生變化。基本頂初次破裂在采煤工作面引起礦壓顯現時,工作區域中部壓力較大,中部來壓時循環末阻力為3905KN,為支架額定工作阻力的97.6%。機頭部、機尾部來壓時循環阻力分別為正常工作時所能達到工作阻力的93.8.%和79.5%。整個工作面距切頂線的平均距離為9m。
5 大傾角孤島煤柱頂板的控制與管理
5.1 機(風)巷超前支護
風巷采用雙排點柱支護方式,在距煤壁50m范圍內打雙排點柱,50m外到停采線以外100m處打一排木點柱加強支護,行距0.8m,排距1.5m,頂板破碎時可適當加密。
機巷轉載機上、下幫采用DZ25~DZ35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HDJA-1000型鉸接頂梁沿走向架設托棚,長度50m。
5.2 采面頂板管理
使用GRB315/31.5型大流量乳化液泵供液,滿足支架大流量需求,提高了支架動作速度,減少了頂板暴露面積和時間,防止頂板下沉冒落。
使用大流量乳化液泵供液,有效地減少了系統泵壓損失,確保支架的初撐力達到要求,從而有效地,克服了頂板易脫層、下沉的缺陷,增加了頂板的穩定性和完整性。
參考文獻:
[1]楊盛煒,龍祖根.淺談煤礦改造治理上隅角瓦斯技術應用[J].能源與環境,2012(02).
[2]沈亞平,馬守龍.錨注支護技術在顧北煤礦軟巖巷道中的研究與應用[J].2008(1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