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毓



【摘要】本文從小學語文低段無紙化教學測評的設計與實施出發,依據情境教育來靈活多樣地設計測評活動,將教育游戲融于教學評價之中,將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和實踐轉化為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關鍵能力,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地進行積極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低段語文;無紙化測評;教育游戲;設計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評價也在相應發生變革,最終指向的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無紙化測評是不同于試卷考試的新型測評方式,它在教學測評的及時性、過程性和多元性上具有鮮明的特點,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進行積極準備。無紙化測評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首先,測評形式的單一。有些無紙化測評只是換了名號的“做題考試”,有些無紙化測評活動只是流于游戲的表面,并未在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養提升上進行綜合測評。其次,測評內容的含混。有些測評活動迷失在綜合性、游戲化之中,丟失了對學情和學科的考量與把握。最后,測評反饋的欠缺。無紙化測評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評價,也是對教師教學的一種反饋,因此,將“教”與“學”置于測評反饋之中,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實現教學相長。
基于以上思考,在小學語文低段無紙化教學測評活動中,依據學生的成長心理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特征,結合語文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靈活多樣、開放自主的測評活動,強化測評的過程性、發展性和多元性,重視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教育游戲,身臨其境
“語文是對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學習。它包括:口頭語言的傾聽和表達能力以及書面語言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往往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由知識、能力進而轉化為促進學生非認知上的發展。在低段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和誦讀教學是重中之重,因此,在低段語文無紙化測評活動中,測評內容的選取方面識字和誦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對一年級學生進行誦讀和說話的測評中,通過設計互動游戲,以游戲情境的方式來實現對學生誦讀掌握情況及口語表達的評價,促進學生聽、說、讀能力的提升。
“情境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照物,幫助一個學習者將要探討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系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在低段無紙化測評活動中,從測評目標和發展需要出發,制造或創設與測評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使學生在其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中提取必要而適宜的知識反饋或能力體現。在游戲情境創設中,游戲場景、道具設置、游戲任務要求和玩法指導都需要教師在測評活動前做好預設,學生理解了這些信息之后才可開始測評游戲。此外,根據測評活動內容,在測評游戲中加入圖像或音樂可以使游戲情境更完整,更具代入感。在游戲活動中,檢測學生的語言文字積累轉化為認讀、誦讀、組詞、造句、說話的語用能力。
二、自主體驗,交融設計
在無紙化測評設計與實施中,教師應該是立足于學生學情和學科特點來進行,在測評活動中讓學生進行自主體驗和自主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測評活動,富于合作及創新精神,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自主、輕松的環境下進行語文測評活動。在對低段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檢測中,除了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語言文字運用和課文誦讀,還可拓展至口語交際表達上的綜合測試,進一步豐富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案例一:“有話要說”活動設計
一年級的“有話要說”是對學生看圖說話和口語交際表達能力的一種檢測。以五人為以一小組,教師事先準備好適宜的若干成語故事的演繹圖片或者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圖像信息。每小組同學排隊依次看圖說出圖像上的內容,進行看圖說話,每人一分鐘,每一小組有一次求助機會,全組成員完成成語故事描述后一起說出這個成語。評價教師根據全組成員的合作表現及學生個體的表現進行打分。
2014年《教育部關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對“核心素養”的概念進行了界定,突出強調了“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要使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發展其核心素養,除了課堂學習的培養和訓練,教學評價環節也是不可缺少的,是學生學習過程層層遞進的必需。
在低段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和理解力都有待發展的情況下,通過形象化的展示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文字積累,進行語用能力的檢測。同時,在活動中,積極的情感、輕松的氛圍可以刺激和促進學生的神經中樞,激發大腦的細胞活動。
案例二:“我是主角”活動設計
此活動設計抓住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富于表現欲的特點,立足于評價活動的過程性,關注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通過設計情境,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自我表現、現場反應及團隊合作。在測評活動之前,由教師確立活動小組,學生自主選定表演劇本,師生一起布置背景,打造情境。按照劇本異同,同類劇本分順序進行小組表演。
積極創設角色扮演情境,將所選文本內容通過道具、多媒體音像以及適當而必要的情感氛圍營造,使兒童在扮演角色的時候盡可能感知文字之外、表象之下的角色語言、性格、情感等,以使學生在活動中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體味語言文字的精妙。如此,這樣的測評活動也進一步呼應了文本閱讀的課堂教學,延伸了課堂教學。
三、評價及時,多元互動
低段語文無紙化測評通過測評活動,在活動中根據學生的臨場表現,教師現場予以適當的點評,以簡明適宜的方式給學生評價,使評價不滯后。在小組合作活動之后,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自評、其他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方式以不同的評價主體給被評價對象在測評活動中的表現以充分的、及時的反饋和建議,同時也可反觀課堂教學,為今后的課堂教學做準備。
無紙化測評重視學生在測評活動中的過程性,對測評結果從過程性來考量,不以硬性的分數為唯一的測評結果。對學生測評活動的前期準備、測評活動中的過程表現、測評活動結束后的自評及他評,綜合反映學生的測評結果,給教師以教學反饋。
除了評價主體的多元,低段無紙化測評的測評方式、測評內容也是多元的。以靈活多樣的活動設計,于游戲中開展測評,在測評內容的設計上既可以是基于語文學科的特質根據教學內容安排測評內容,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和語言文字運用進行測評,也可以交融設計,立足于對學生的語用測評,并適當融合其他學科的特色。如在“我是主角”活動中,除了考量學生對文本的感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過程展現中也可以從音樂、舞蹈甚至繪畫等角度以表演的方式來綜合測評學生的學習表現結果,學生也在這些別開生面的測評活動中再次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劉湘澤.合成漢字信息用于小學識字教學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6).
[2]王意如.語文素養和語文教師的素養[M].北京:文匯出版社,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Z].201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