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梅
【摘要】唐詩盛美并臻,膾炙人口。而詞以其變幻的形式、鮮明的節奏和多彩的音樂性深得文人喜愛重視。本文立足“唐五代詞”
和“北宋詞”兩個時期,抓住各自特點,淺析不同階段詞的魅力,學習技巧,以此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關鍵詞】唐五代詞;北宋詞 ;點撥 ;探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一、展苞初放,粗探“唐五代”詞
(一)知識點梳理
唐五代是詞萌芽、成熟而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詞人為溫庭筠和韋莊。溫庭筠以其大力創作和卓越成就奠定了文人詞綺麗香艷、溫婉柔媚的風格類型和美學風采。他的詞多描寫男女相思、離別以及女子閨中情態。此外,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詞風來表現深廣的憂患意識,為詞體注入個人和家國之感,形成了他們“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的藝術風格。花間辭派得以用此名,源于后蜀趙崇祚選編的詞集《花間集》。而溫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征的花間詞風,很自然地溫庭筠也被譽為“花間派”鼻祖。在《花間集》中能與溫庭筠比肩的,當數韋莊。
(二)技巧性點撥
分析這一時期的詞,需要注意詞的創作風格和時代背景。如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婉約柔美,似富麗堂皇的牡丹,“多密而隱”,富于美的聯想。再如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似清新明麗的芙蓉,“多疏而顯”,易于直接觸發情感。此外,李煜和李璟為代表的文雅詞風所表現出的個人情感和憂患意識,不可忽視。如李煜的《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是詞人被擄到汴京時所作,表達的是對故國家園的無限追思,反映的是詞人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的凄涼心境。
(三)代表作探究
菩薩蠻/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這首詞用白描的手法,描繪出了女子美麗的容貌、華麗的服飾和嬌柔的體態。上片,“小山重疊金明滅”寫窗前屏風的景色,接著展現了女子梳妝時的嬌慵姿態,一個“懶”字傳達了她迷惘若失的情態。下片,寫女子妝后的情態,“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一句細膩深曲,辭藻秾麗。女主人公獨處深閨,滿懷惆悵,而入眼的卻是成雙成對的金鷓鴣,給她哀怨的情緒平添了幾分酸楚和難堪。用反襯的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襯人物內心的空虛,全詞物飾華美,綺麗凄迷,正是溫詞本色。
二、格高韻遠,小議“北宋詞”
(一)知識點梳理
北宋時期,詞在風格和內容方面沿襲了唐五代詞的精神,以婉約風格為主流,以閑情和離愁別恨為主旨。這一時期,晏殊、歐陽修開宋一代詞風,而柳永與張先齊名,以“韻高”為勝。北宋后期,濃郁的抒情色彩和高超的藝術表現使填詞創作達到宋詞的高峰。這一時期活躍的詞人有黃庭堅、晏幾道、秦觀、周邦彥等。其中,秦觀自辟蹊徑,被稱為“婉約之宗”,周邦彥則成為這一時期的集大成者。
(二)技巧性點撥
要把握這一時期詞的特點,就必須明確該時期詞的主旨——閑情和離愁別緒。例如,晏殊的《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描寫的是閑情;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則是一首閨怨詞,其《踏莎行·侯館梅殘》又是描寫女子愛情相思之作。同時,了解前后期詞的主流風格對賞析這一時期的詞作也有重要作用。比如婉約風格,其筆調必然柔和,感情必然細膩,透露的情感定然委婉纏綿。如張先的《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細品考點要求,準確把握詞中的人物形象特征顯得極為重要,因為這對于理解詞的思想內容很有幫助,如晏殊的《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兩句塑造的是一位充滿青春活力、擁有純潔心靈的少女形象。除此之外,如果能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分析,就不難體會詞句的語言美,也不難理解詞句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詞句的作用。如《清平樂·春歸何處》中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喚取”一次表達了詞人對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為下文表現詞人抱負無法施展的苦悶情感作了很好的鋪墊。當然,如果能掌握一些常見的表達技巧,如表現手法(象征、托物言志、烘托等)、修辭手法等,對賞析詩詞也大有裨益。如賀鑄的《橫塘路·凌波不過橫塘路》中“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以一串博喻寫“閑愁”,將無形的情化為有形的物,使得“閑愁”更加具體可感。
(三)代表作探究
《蝶戀花》(歐陽修)是一首閨怨詞。作者以含蓄的筆法描寫了幽居深院的少婦傷春懷人的復雜思緒和幽怨之情(形象特征與思緒感情)。開篇“庭院深深深幾許”運用疊詞“深深”,將女子獨守深閨的寂寞苦悶心情表達了出來,“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中的“堆”字,將楊柳之密、霧之濃展現出來,而“無重數”也令人感到了庭院的幽深無比(側面描寫,借景抒情)。整首詞如泣如訴,凄婉動人,意境渾融,語言清麗,尤其是最后兩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語言美),一向為大家所贊譽,這兩句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其四層意:一層,因花而有淚;二層,因淚而問花;三層,花竟不語;四層,不但不語,且零亂飛過秋千。情景交融,烘托了女子悵然若失的神態,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尤令人神往。這首詞可謂景深、情深、意境深。
參考文獻
[1]張明林.唐詩鑒賞詞典[M].北京:聯合教育出版社,2006.
[2]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