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翅玲
摘要: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學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古詩詞中有文學、哲學、歷史,有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倫理價值,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古詩詞教學是一種人文教育,更是一種精神陶冶,所以努力開拓境界,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品味,應成為古詩詞教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但是傳統的古詩詞教學往往有個誤區:重翻譯分析、輕賞析審美,致使古詩詞的文化底蘊流失殆盡,把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學味的欣賞課變成了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技術課。
關鍵詞:古詩詞;領悟古詩;初中語文;開拓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062-01
古詩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這是通過語文教學弘揚我國悠久文化的功能的標志,也是幫助學生了解古典文學的恢弘和燦爛的途徑。我國古詩詞是古典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古典文學的輝煌。其語言的精煉、意境的優美、意蘊之深遠是其千古傳誦的主要原因。初中生的閱讀經歷很豐富,在小學階段,他們就接觸了很多的古詩,如今再學習起來,對于他們而言不是難事,關鍵是教師的教學要讓學生掌握精髓。
1.提高記憶,增加積累領悟古詩
古詩詞具有意境優美、合轍押韻的特點,非常適宜朗誦,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實現記憶和積累的目標。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通過誦讀實現品味詩詞精華的目的。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和領悟古詩的內涵。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贝说览韺τ诠旁娫~也一樣適用,多讀是正確理解的基礎。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中考的因素,課堂上給學生的朗讀時間不多,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間有,朗讀的時間沒有。所以,古詩詞教學中,應該將朗誦作為教學的重點來對待。在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誦過程中,使古典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文學積累,并影響學生一生的進步和成長。
2.抓住重點詩句、字詞進行分析
很多詩人在寫作中都會注重對某一句或某一個字進行多次修改,這樣的字詞通常稱為“詩眼”。比如詩人賈島就尤其注重在字詞上下功夫,他的詩作《題李凝幽居》就有一段推敲字詞的佳話,其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賈島在“敲”與“推”之間反復思考,直到遇到韓愈,二人仔細分析之后才確定為“敲”。在教學中,老師就要注意到對“敲”字的講解,這個字可以體現當時環境的幽靜,夜晚敲門發出敲門聲,以聲音反襯安靜,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能夠抓住重點詩句、字詞進行分析,也要讓學生養成這樣的習慣,可以加深對詩詞的印象,對詩詞有更深入的思考。
3.開拓想象,發展其創造性
古典詩歌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我們常說的詩歌的意境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認識和情緒體驗,詩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雄偉壯闊,絢麗纖細;有的悲涼凄婉;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含蓄典雅,景象萬千。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除了物還有蘊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閱讀古詩必須引導學生根據詩中所提供的信息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古詩中的想象當然也需通過學生的誦讀來實現,教師大可放開手腳,讓學生在讀中譯出詩文,對詩中的情與景進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如《錢塘湖春行》一詩,有的學生這樣描繪:春水初平的堤岸,春云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飛鳴,輕巧的燕子銜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綻令人眼花瞭亂,是綠茵的草長得可沒馬蹄……當學生能夠當堂聯想、想象到這樣一幅生動的畫面時便是入情入境了。
4.借助有效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中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初中生,絕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查《新華字典》,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新課改理念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語文教師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來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我們可以發動學生到圖書室里看看報刊雜志或者利用網絡資源等查找有關古詩詞的資料,從而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蘇東坡.辛棄疾……這些大詩人的很多資料學生自己可以查到的。如果長期堅持下去,這些做法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好習慣,而且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應該提倡??茖W技術的日益發展,使得現代信息技術飛速進步。視頻、PPT等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興趣,拉近學生與課文距離,多媒體網絡環境中文言文教學將豐富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力為文言文教學所用。利用聲音、圖像、文字、顏色等,向學生頭腦中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語文信息,當然更為形象具體,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廣泛的興奮點,顯然有利于學習興趣的保持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總之,古詩詞在教材中的比重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古詩詞的教學策略選擇,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形成深厚的古文積累。為此,教師要博采眾長,學習同行的教學優點,借他山之石改善自己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讀、品、悟、感中,理解古詩詞,豐富積累,厚重積淀,達到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韋愛芳.淺談如何培養初中語文古詩教學[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3.
[2] 韋德新.初中語文古詩教學與研究[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