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麗
(江蘇省泰興市泰興師范附屬小學,江蘇泰興 225400)
在我看來,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不是光靠上好一節公開課而得名的,教師本身的音樂素養、把平時的課都當成公開課來思考,保證每一堂課的質量才是好教師的根本。在此基礎上,我嘗試著讓公開課回歸“原生態”,體現真實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效益。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總結了以下兩方面:
現象一:沒有多媒體,不成公開課。有的教師整堂課離不開多媒體,教學內容也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完成。盡管擁有精美的課件,課件使用的時機和方式也恰到好處,但是本來兩課時的教學任務,通過課件硬是壓縮成了一堂課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用課件將內容一幅幅展示給學生,令學生眼花繚亂。然而,這樣的教學幾乎沒有給學生思考的余地。這實際上是多媒體使用的誤區,說到底這樣的課堂表演成分居多,形式大于內容,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在作秀。
很多優秀的音樂教師在上展示課時,并沒有過多地依賴現代教學手段,而是巧妙地運用教師本身的特長、專業技能,反而為課堂增色不少[1]。記得去年我觀看了第五屆中小學音樂優質課比賽的視頻,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學組一等獎的課《我愛家鄉的酒歌》,由云南省瀾滄縣民族小學金燕萍老師執教。整堂課,金老師并沒有精心準備讓人眼花繚亂的布景、教具、多媒體課件,而是背著一架手風琴,身著本民族拉祜族服裝,通過學唱、舞蹈、持竹筒道具的簡單律動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感受、體驗少數民族酒歌,看似簡單的流程竟收到那么好的效果,學生那么熱情地投入。課堂上教師樸實的音調、甜美的笑容、真誠的交流,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評委與老師。這次比賽中獲一等獎的音樂課,都給了我實實在在的感受。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我看到的都是學生真實的表現,這也是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期待已久的音樂課堂。課中,教師們善于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不放松音準節奏等音樂的基本要素,用自身的魅力,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成功地讓學生的思維一直鎖定在老師指引的目標中,一步一步地收獲音樂的果實。我看到了教師善導學生樂學的真實過程,對我自己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由此可見,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其中包括:樂器范奏的美;歌曲范唱的美;教學語言的美。
現象二:片面追求熱鬧,注重活動形式,忽略教學目標。其實,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引導教師做實實在在的教育,倡導素質教育。而如今我們許多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使課堂形式新穎,往往會設計很多教學活動,以至于過分注重活動的形式,而忽視了最為關鍵的一點——音樂課堂本身的音樂性。這樣做的結果是整節課讓人看起來似乎熱熱鬧鬧,但是學生對音樂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并未扎實地掌握。這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應建立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一堂新授課,導入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就像一首優美音樂的序曲,能夠引人入勝,使人慢慢地進入音樂特定的氛圍中。同時,新穎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中去,從而能夠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當然,教無定法,課堂導入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夠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課堂可以新奇多變。
例如,鞏固舊知導入,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強化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明確學習的目標。此外還有設置懸念導入、講故事導入、多媒體導入等。只有新奇多樣的課堂導入,才能使我們的音樂課堂豐富多彩,也才能使學生不會感到音樂可以“老生常談”,從而使學生在每一節音樂課都能以全新的、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中去。
前不久,我聽了一節低年級的音樂公開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學目標是以唱歌曲、跳彝族舞為導,來了解民族特點。教學中,老師為了烘托氣氛,讓學生上臺邊拿綢緞邊根據歌曲的節奏來跳彝族舞基本的步伐。此環節設計得不錯,但是在學生還沒有唱準歌曲的情況下就提前把這個環節拿來表演,雖然課堂氣氛相當活躍,但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按著音樂的節奏走步子,課堂顯得雜亂無章,反而弄巧成拙。所以,我認為音樂課中各個環節應該緊密相連,層層遞進,切不可操之過急。
小學生活潑好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面對這樣一群人,在課前備課階段無論怎么充分準備,課堂上總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因此,教師要具備靈活多變的課堂組織教學的能力,面對課堂上的突發情況要能夠巧妙化解,并把這些作為課堂資源的一部分,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去。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心里想的,首先應該是學生,其次才是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要學生掌握的,因此,學生比音樂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學中去實踐他們需要掌握的音樂知識,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利用他們自己的各種可能性去安排。教學的活動,主要是學生的活動,教學的最終結果,要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要善于利用和發現生活中的音樂。例如,在欣賞六年級非洲民間音樂《非洲鼓魂》(選段),我把非洲大草原上一些動物的叫聲下載下來,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感受音樂,感受大自然中天然的音樂的魅力,從而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起到讓學生熱愛音樂的目的。
一堂課的結尾同樣也很重要,恰當的課堂總結是鞏固、復習一節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音樂作品的學習,最后的總結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潛心鉆研教材,優化教學設計,有的放矢地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體現教材本身特點的課堂結尾。當然課堂結尾是對本節課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總結的內容不需要太多,但形式上可以豐富多樣,例如,發揮想象將學唱的音樂或歌曲,用簡筆畫表現出來,自創動作,以簡單的律動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等。
總之,聽一堂好課,讓人受益無窮,它像是在欣賞美景那樣令人心曠神怡。通過對優質課的學習,也使我開闊了眼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是對自我課堂教學的思考,思考怎樣讓自己的教學更吸引學生,怎樣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率,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和優質課的距離,不斷得到進步。
[參考文獻]
[1] 盧康娥.音樂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