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江蘇啟東 226200)
“圖片環游”不是簡單的讀圖,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從個人經驗出發,根據有限的繪本圖片信息,從中觀察圖片、分析和預測故事情節,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展閱讀,同時學習語言知識,體驗閱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文本故事“演繹”成生活故事,以問題為向導,讓學生通過看封面、扉頁、主題圖等啟發學生主動觀察、預測結局、思考問題、分享個人經驗,在不斷推測和閱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1]。
“生成一個深度卷入、思維綻放的教學形態”是圖片環游的教學目的。將通過“圖片環游”讀懂故事的過程,轉換為師生合作探究故事意義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將閱讀素養有機融入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封面、扉頁、封底等活動,發展文本概念;在默讀和朗讀的過程中,發展認知詞匯的能力、音素意識、拼讀能力和閱讀流暢度;在預測故事結尾、確認故事發展、分析故事情節、論證故事邏輯、評價人物特點活動中發展閱讀技能,運用閱讀策略提升思維品質;在總結、比較、交流的活動中發展文化認知和多元思維,增強文化意識。由此可見,“圖片環游”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語言知識和閱讀理解教學是完全不同的。圖片環游的教學有以下六個步驟。
教師通過朗朗上口的歌曲、色彩鮮艷的圖片、影視中的精彩視頻等媒介來引出文本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繪本英語《跟上兔子》中的One Day這一繪本時,教師通過一首Good morning來引出本課的主要人物之一Mr.Sun,讓學生對這一繪本人物熟記于心。
教師通過讓學生看繪本封面找出標題、作者、插圖作者等信息,培養學生的文本概念意識,增強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對于剛接觸英語的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拿到繪本的時候可能對上面的彩圖特別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繪本之前引導學生關注封面的繪本名稱以及扉頁上的作者和插圖作者的信息,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文字上,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常在進行了3—4次文本概念活動后,學生就會形成主動關注文本概念信息的意識和閱讀習慣。
教師引導學生依據個人的經驗,從繪本有限的圖片信息中,觀察、分析繪本內容,預測繪本結局。在小組討論中教師要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分析繪本和解決繪本問題的時候,能夠進行有效閱讀,同時還能學習語言知識,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在此過程中可以運用平時學到的閱讀技巧和策略,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預測想象的能力。
現在筆者以繪本My first reading library系列中第一本書Pirate Pat為例,介紹一下“圖片環游”這個閱讀模式。Pirate Pat這個故事講述了在一個又冷又黑的夜晚,主人公海盜Pat穿了一件破舊的衣服敲開了一戶人家的門,他通過口袋里的地圖得知:這戶人家的屋前藏有一個寶藏箱子。一開始這戶人家都認為海盜Pat是個瘋子并用掃帚驅趕他,但是Pat被趕出去后并沒有離開,而是在地圖指引的方向開始挖掘,終于在他的堅持下挖到了寶藏的故事。繪本以海盜Pat為主線,展現了Pat在屋內講述寶藏無人理睬,屋外挖到寶藏大家集體歡呼的場景。當教師在教授這本繪本時,會用一段海盜進入人們屋里的影視視頻引出主人公海盜Pat,然后再拿出這本色彩鮮艷的繪本,用PPT來展示繪本的封面,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page/leaflet?”通過觀察圖片信息,學生會告訴你繪本的標題是Pirate Pat,然后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關注書本概念信息。如Pat是個什么人?他到這戶人家里干什么?最后圖片展示他有沒有拿到寶藏,等等。剛開始時,大多數學生主要關注圖片,教師可以通過PPT放大文本概念信息,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文字上,通過教師提示,學生了解到繪本的作者是Mairi Mackinnon,而插圖的作者是Mike和Carl Gordon。最后教師總結封面文本概念信息,介紹學生遺漏的信息。
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協助學生總結繪本內容,加深理解,并通過討論學生喜歡的繪本人物、圖片、精彩情節等活動讓學生對繪本形成自己的判斷和理解。在總結文本時,教師多通過問答形式,讓學生回顧文本大意;在評論文本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他們對繪本人物的看法,最喜歡什么角色,最喜歡的圖片信息以及在文本中領悟到什么道理。評論問題的答案不宜過于單一,越開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越有幫助。評論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形成自己的理解,所以評論的方式不只限于英文。
繪本的朗讀和默讀的訓練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流暢度。在活動中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讓學生自主默讀故事三分鐘;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先分配角色,然后再朗讀幾分鐘;讓學生尋找繪本中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或是人物來進行朗讀;學生按照故事發展的階段來朗讀等。朗讀和默讀的活動提供給學生一個完整、鮮活、豐富的閱讀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增強了閱讀的精準度、口語的流暢度,同時練習了韻律,不僅如此,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學生默讀和朗讀之后幫助學生發現這些詞匯的相同點,總結一下詞匯的拼讀規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拼讀規律,練習拼讀新的單詞,拓展自己的詞匯量,為以后的閱讀打下基礎。
在繪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不同的語言情境,通過朗讀后演、朗讀后寫、朗讀后畫等形式,讓學生表達對繪本故事的感受,對故事人物的評價。“圖片環游”是一種適合各種閱讀分享的創造性教學閱讀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對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時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和課時安排,基于“圖片環游”的基本理念,靈活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可以給五年級的學生設計一個以“龜兔賽跑”為主題的連環畫創作活動,讓學生們根據學過的內容進行創作,可以寫原著也可以改編,只要符合主題即可。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畫畫好的負責插圖,英文功底好的負責編寫,創作感好的負責編輯……孩子們通過把在“圖片環游”教學活動中習得的知識,整合為自己的知識,有利于更好地創作。
“圖片環游”教學的六個步驟環環相扣,在閱讀中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適用于各種繪本的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相應的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堂時間開展閱讀,從而讓孩子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