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鳳琴
(廣西河池市南丹縣第一小學,廣西河池 547200)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不再只是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而是更多向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方面側重。在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更尊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地位的存在,關注學生個性的養成,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素養的培養。但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體會不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因此,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長期占據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學習知識。教師傳統保守的教學觀念,單一、僵硬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應有的熱情,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嚴重受挫。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良好的語言交流氛圍、需要師生之間頻繁的互動才能學好,由于英語并非我們的母語,因此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創建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是人文環境的創建,與英語教學相關的硬件環境的建設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例如,在“Happy birthday!”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正式開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舉手發言,講述自己經歷過的有關生日的趣事。這一提議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有的學生說道,自己的生日都是在家過,每次過生日都會收到禮物,爸爸媽媽還會唱生日歌,感覺特別幸福;有的學生說道,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都是爺爺奶奶給過,大部分時候都是奶奶給煮一碗面,爺爺則會給些壓歲錢,雖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但依然覺得很幸福,等等。這個話題像是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學生的表達欲被調動起來,參與本課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使教學過程得以順利開展。
良好的學習環境的創建,來自教學觀念的轉變,而這只是英語教學的起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并通過持續的學習,逐步改進教學方法,使之能夠適應新課改下的教育要求。在契合當前教學理念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豐富小學英語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例如,在“My family”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征集學生的故事,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并簡單描述各個成員的特點,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前將本課內容制作成課件,并在學生講述完后進行播放,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展示一個標準家庭的成員組成,并用英語將各個成員進行標注。例如,有胡子、短頭發的是爸爸(father),長頭發的是媽媽(mother),爸爸是男人(man),媽媽是女人(woman)。在學生掌握相關單詞的讀法和寫法的同時,引導學生用英語再現之前的描述,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激發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興趣。
不論是教學環境的創建還是教學方法的落實,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為指引,將一個個目標串聯起來,形成小學英語教學的主旨脈絡。教學目標的確立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基礎和前提,以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提升學生英語素養為導向。教師應對綜合教材、教輔資料設定的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取舍,基于小學英語總課程的教學設計,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確立動態化的教學目標。在教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創建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教學活動,凸顯英語知識的實際價值。結合當前的教學進度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創建難易適中的教學活動,增強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也能夠使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升[2]。
例如,在“My friends”一課的教學中,根據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單詞和詞組,如friend,long hair,short hair,thin等。這些都是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單詞和詞組,結合學生之前學習的英語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其中的單詞或詞組,以造句的形式,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事件進行描述,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圍繞本課的重點內容進行學習,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適當的教學評價,學生通過教學評價可以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促進自身英語素養的提升。通過學生的學習反饋,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評價,對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流程進行檢驗,優化教學策略,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由此可見,教學評價的開展,為師生之間的順利溝通搭建了橋梁,使小學英語的課堂氛圍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教學評價需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特點來組織語言,采取學生便于接受的形式進行評價。教學評價的提出一定要是明確的,要能夠為學生的持續進步指明方向。在適當的教學評價的影響下,使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進入良性循環。
例如,在“What Would You Like?”的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可知,其核心內容為食物及與就餐有關的就餐用語,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正確地使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I'd like some....,please !等句型進行交談。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一定的情景進行教學,讓學生用英語進行場景的模擬。在學生進行場景模擬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打斷學生,認真觀察和記錄學生的模擬狀況,并在學生完成模擬之后,進行評價。以適當的語言和態度,指出學生在場景模擬中的錯誤或不足,使整個課堂教學形成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要牢固把握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的特性,并根據其特性,創建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要從心理環境的創建開始,兼顧教室環境的創建,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建全面、良好的環境;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以具體的教學方法為基礎,使課堂教學模式呈現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提升學生參與英語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以上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