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平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昌松小學,江蘇揚州 225000)
在新課標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從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教師可以以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征,教師需要采用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審題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審題意識,為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奠定基礎[1]。
比如,在教學完《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后,學生們理解了異分母分數加減的計算方法,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為他們設計了練習環節,并改進了練習環節,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審題意識。首先,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了五道計算題,并且在題目前有要求:請大家選擇下面題目中的任意一題作答。然后,教師說道:“同學們,你們只有15秒的時間,如果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要求完成,將會獲得獎品。”剛說完,教師就開始倒計時,學生一時手忙腳亂,試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在規定的時間內,只有有限的幾名學生舉手示意完成。接下來,學生們“怨聲四起”。有的學生認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不可能完成這些題目;有的學生請求多給一些時間,表示肯定能夠答出所有的題目。這時,按照規定完成的學生得意地說道:“我們沒必要解答所有的題目,題目要求中只提到‘選擇其中一題作答’?!痹谶@個學生的提示下,其他學生也回過頭來再次閱讀題目要求,隨即恍然大悟。最后,教師再次強調審題的重要性,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讓大多數的學生都出現了錯誤。同時,利用這種方式也體現了教學的巧妙之處,如果只是向學生傳達“審題重要”的理念,學生的接受程度將會大打折扣,而這個游戲卻讓學生感觸極深,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審題意識。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有效地讀題,可以明確題意,提高解題的效率。同樣,“讀題”也不僅僅意味著只有“讀”,這是一個頭腦并用的過程,需要做到一“看”二“想”。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時,需要讓學生們養成頭腦并用進行審題的習慣,從而提高他們審題的效率,提高解題的準確性。
比如,在教學《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后,為了讓學生們理解和掌握三步計算運算順序,教師組織學生參與了解題訓練。首先,教師板書習題:105×(60-20)+80÷16。然后,教師讓學生們快速閱讀題目,讓他們思考在看到這個式子時頭腦中獲得哪些信息。學生經過簡單交流、討論后回答:“這個式子中有5個數,包含‘+’‘÷’‘×’三個符號并含有小括號?!睂W生回答過后,教師開始引導學生們“想”,讓他們進行深度思考,找出題目中的數值特征和運算之間的聯系,明確這道習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結合運算定律找出相關的簡便算法。對于這道題,顯然沒有太過于簡便的算法,但卻可以同時求出括號部分和除法的值,從而有效地簡化式子,方便進一步解題。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不僅引導學生們學會了“看”,還讓他們在“看”的過程中學會去想,從而讓他們做到了頭腦并用。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審題時才會更為細心,解題的正確率和速度也會隨之得以提高。
很多題目都會有一些關鍵的詞語,明晰這些詞語的含義,解題效率將會大大提高。但目前很多學生審題時往往不得要領,或是感知錯誤,導致解題效率低下,答案正確率大打折扣,而這都是由學生沒有精準審題造成的?;诖?,在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們明確關鍵詞語,減少不必要的錯誤,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和解題的效率。
比如,在某次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選擇題:14個7相加是多少?請選出以下錯誤的答案:A.14×7;B.14+7;C.7×14。很多學生在解這道題時都出現了錯誤,選擇了A或C,而造成他們出現錯誤的原因是他們沒有精準讀題,沒有有效地抓住“錯誤的答案”這個關鍵點。對于這樣的錯誤,教師將其歸為“感知性錯誤”。同樣,在這次練習中,有這樣一道應用題:某果園去年收獲桃子3噸,今年比去年增加到8噸,今年收獲多少噸桃子?很多學生想當然地做了加法,得出11噸的結果。但是這道題目中的關鍵點除了“3、8”兩個數據外,還有“增加到”這個關鍵詞,學生之所以出現錯誤,是因為沒有有效地區分“增加了和增加到”的區別。對于這樣的錯誤,教師將其歸為術語和字詞的不理解?;趯W生常犯的兩種審題錯誤,教師進行了歸納總結,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讓他們養成標注關鍵詞的習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理解關鍵詞的能力,進而促進了他們審題能力的提高。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意識到了學生日常練習中常見的錯誤,并進行了歸納總結。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進行了有的放矢的引導,提高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因此,廣大教師需要多留意學生日常學習中的問題并反思總結,利用有效的訓練,讓他們學會精準審題。
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是數學課堂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除了做到頭腦并用的審題和精準審題外,還不能忽略反思的重要性。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學生忽略反思而出現某些疏漏,從而導致前功盡棄。這里的反思不僅是要回過頭來再讀一遍題,還要求學生能夠完全理解題目進行審查,從而降低由于不仔細審題而導致的錯誤,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比如,在某次習題訓練課上,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道應用題:小紅和小明去水果店分別買了4千克蘋果和6千克蘋果,已知蘋果每千克5元,并且購買5千克以上(包括5千克)時價格為原價的90%。那么,小紅和小明共花了多少錢?由于這道題涉及的條件較多,學生們讀完第一遍可能仍然不能明確關系量,而此時就需要引導學生回過頭來再檢查一遍題目條件。如果學生能夠這樣檢查:小紅買了4千克蘋果,每千克5元;小明買了6千克蘋果,每千克5×90%元,一共花了多少元錢?這就說明學生已經理解題意。很多學生出錯在第一遍審題時沒有對應好人物購買蘋果的數量和不同人物購買蘋果的單價,而一旦學生理解題意后,題目中的關系量也就能弄清,列出式子即可求出正確答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進行了引導,帶領學生進行反思,并幫助他們明確關系量,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提高了對反思的訓練,讓學生在面對一些條件復雜的題目時,能夠養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從而讓他們的審題更為有效,避免其出現不必要的失誤。
總之,培養審題能力是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有效渠道,當然,審題能力的養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師需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輔導,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加強審題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成就實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