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仁
(甘肅省武威市中壩鎮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教育最初是從生活中產生的,通過長期的發展之后,逐步向專業化、體制化的方向轉變。這些變革的根本是人類的生活需要促使社會進步而做出的選擇,這也是教育與社會發展相互適應的表現之一,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但是,隨著近些年我國教育過多偏向于“工具性”和“知識性”的方向,無法使“人”的核心地位凸顯出來,教育逐步脫離了生活、脫離了時代。為了解決教育和生活的疏離,基于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階段特征,新課標提出了教育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目前在城市已經被廣泛推廣和應用,但在農村地區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本文主要對農村地區英語教學做出典型研究,探尋如何在英語教育之中融入生活,使教學“生活化”。
新時期,我們對教育的要求是“以人為本”,即教育要能夠促進學生的長期發展和全面發展。“知識記憶人才”“考試人才”不再成為教育的主流,而具備主動思考能力、自主探索意識、學習興趣的學生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隨著全球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應用將成為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目前,我國的英語教育過于偏向知識化教育,沒有將生活化教育融入農村英語教學中,為此,筆者認為實施生活化的英語教學,將生活與教學相互貼近,讓農村學生有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和學習趨勢是促進英語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1]。這不僅可以還原教學的本真,還可以在教學的內容及教學的資源上得到豐富,讓更多的農村學生可以擁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筆者認為,農村英語教學生活化面臨兩個重大挑戰,一是教育均衡發展并沒有在農村地區落實到位;二是生活化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沒有深入教學體系之中,學生與教師的觀念已經定型,改變較為困難。
城鄉差距、資源貧乏一直是造成農村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部分農村地區的高中學校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區域學生的求學需求,很多學生甚至需要坐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學校。在農村地區,通常是一位教師教授2~4個班級的英語課程,這樣的教學強度使教師沒有過多的精力研究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如何將生活化教學融入英語教學中。筆者走訪了多所農村學校,了解這些學校的英語教學狀況,通過走訪發現很多英語教師的年齡較大,同時,很多農村學校周邊并沒有相應的外語輔導機構,教學資源分布不平衡,遠遠達不到城市英語教學的效果。
英語作為一項國際通用語言,其使用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因此,英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但在農村地區,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要求就是能寫出來、會答題,英語口語訓練很少;教師也過度偏向于英語的工具性教學,忽視了口語教學,這就使學生面臨“有口難開”和“Chinglish(中國式英語)”的現象。這種語言教學只能使教師完成一種“輸入”,但學生的“輸出”不能得到落實,進而使他們對英語的學習產生了障礙。比如,初中英語課本中有一些交通工具的名稱,如bus, subway, coach等,但是農村的學生見都沒有見過,只能夠通過圖片理解,通常是靠死記硬背來記憶的,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理想的,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也是相對較少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實現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重要教學手段。筆者認為,農村英語教師應當將教學與自身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喚醒學生對于知識的主動建構。通過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游戲教學等,讓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2]。
例如,農村學生對“職業規劃”這一概念缺乏認知,教師就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組織學生模擬一場“職業介紹會議”,讓學生了解社會上各色各樣的職業。有的學生扮演求職者,有的學生扮演招聘者,并用英語進行交流。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放松下來,也愿意利用課后時間尋找與之相關的資料。這樣,就能夠將“輸入”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吸收”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也有很好的平臺“輸出”自己所學的知識,同時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展。
農村英語教師可以結合本土文化、鄉土文化創設“土香土味”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尋找身邊的“文化底蘊”,之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表達城市生活與農村生活的差異。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能全面地了解周邊的生活,同時能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教師經常組織生活化的交際活動能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同時,現在很多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已經在農村中學教學中得到應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技術和資源,讓學生感受純正的、地道的英語。
英語教學的生活化要求教師在掌握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擁有較高的教學能力。筆者認為,首先,要加大農村英語教師的投入“量”,實現一位英語教師教授一個班級的英語課程的目標,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對班級學生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同時,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在專業能力上也需要進一步發展,如要加強對多媒體設備、英語口語訓練設備的培訓;合理使用網絡教育資源等,這樣才能不斷縮小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教學不平衡。
教師要認識到,生活化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將學生在生活中的關注點巧妙應用到教學中。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Unit 10課文中有“I'd like some noodles.”,Unit 12課文中有“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這些都是可以拓展到生活中的知識點。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關聯意識,從觀念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意識。
綜上所述,農村英語教師要不斷探索,同時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對學生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系統化和專業化的鍛煉,將教育與生活相融合、相關聯,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克服教育資源不均衡等農村英語教學的不足。筆者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農村英語教學將會更加科學、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