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智
(北京開放大學 北京 100081)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 “maker”,是指不以贏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互聯網+創客教育”為創客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平臺,但同時,我過傳統教育的局限性,使得創客教育的發展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創客雖是新興的一種職業模式,但是它符合我國社會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對于創客教育的開展,缺乏配套的課程體系,仍然延續傳統的教學體系,這必然不能滿足創客教育的需求。傳統課程體系不能突出創客所需的創新,尤其是在互聯網口的背景下,傳統課程不能兼顧創客教育的線上發展,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創客教育的發展。
教師作為創客教育課程體系實施的關鍵,在創客教育中,傳統的師資仍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傳統的教師雖在教學經驗、教學能力上比較突出,但是不能滿足創客教育的需求。“互聯網+”背景下,創客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結合,線上對產品或創業等進行規劃,線下對創業進行實踐。并且創客還能通過網絡尋找到投資、合作伙伴。因此,創客教育相對于其他教學活動來說,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教師需要成為課堂上真正的設計、領導以及學習者。
創客空間是創客教育的必備場所,同時也是幫助創客將創意變成實踐的活動場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創客空間集中在空教室、圖書館等,高校對于創客教育的投入不足,導致其設施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客的發展。創客需要創客空間,給他們自由的空間去發揮。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創客教育如虎添翼。它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創業的無縫對接,給廣大創客的創意,提供了一個變成實踐的可能,打破了傳統市場的局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不在局限于時間、空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指導,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創意、作品、設計或草案等放到互聯網上,與其他有經驗的人群交流,并接受來自互聯網的反饋,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提升。
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市場的發展,其為市場提供了許多創業的機會,比如小批量的市場等,越來越受到企業家的青睞,它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與定制,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但是對于企業來說成本太高。而創客們擁有很多創意與設計才能,但是很多人由于缺乏一個機會或投資,所以無法將創意付諸實踐。互聯網為創客與企業之間搭建了平臺。創客與企業合作,為企業提供不同產品的設計,企業進行生產,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市場發展模式。另外,線上線下合作的模式,吸引了一大批創客,可以與創客教育進行無縫銜接,以創造力為特征的創客學習者繼續遷移到由互聯網商機推動的創業教育網絡。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創客教育需要高度的時代迎合性。經濟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的創新,使得創客成為當下的一種趨勢,因此,高校、政府等應該加快創客教育的硬件、軟件設施建設,包括政府鼓勵高校與企業合作、出臺相關的政策、營造創客發展的氛圍等等。其次,創客可以通過互聯網集合成一個群體,因此對于創客的教育,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師資力量不再受限制于高校教師,可以是比較成功的創客人士,對其他創客進行指導等。
創客教育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要認真對待創客教育領域,其先進的教育理念,使創客教育秉承正確的教育態度。因此,可以幫助對創客教育感興趣的教師轉型,也可以聘請已經積累豐富經驗的社會型老師以及培訓師作為創客創客教育導師,來承擔學校創客教育的教學任務,同時,創建信息化的交流與學習平臺,使用互聯網的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方便性來提升教師的各項能力。
高校作為創客教育、創客文化的培養與傳播的重要場所,推行創客文化勢在必行。一方面可以接住學校的廣播、網站、公眾號等對創客文化的價值進行宣揚。另一方面,學校要為創客的發展提供條件,比如借助校園網站,創建創客文化板塊,供學生展示創意、作品等,為學生提供一個創客文化交流的場所。另外,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業競賽等,增強學生參與創客文化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互聯網+創客”不僅提供了一種新興的發展模式,能夠刺激市場,帶動就業。同時,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的人才。所以,高校、政府、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為創客營造一種創業氛圍,使其能夠投入到創客的空間中,創造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