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娜
(浙江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大數據指的是采用經濟、高效地方法從海量、高頻的多結構、多類型數據中獲取目標信息而設計的新型技術架構,現階段主要用大數據來描述信息爆炸時代生成的海量數據及與之相關的各種創新技術[1]。大數據主要有下述特點,包括數據量規模龐大、處理速度快、數據種類繁多以及價值密度較低、商業價值較高等特點[2]。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會計從業人員面對海量的數據信息必須不斷加強數據信息提取能力,實現會計信息的高效管理效果。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會計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下述內容:第一,教師數據信息處理能力有待提升,這是因為院校內的師資團隊多是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專業人才,缺乏對新興事物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尤其是在應用軟件操作、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方面相對薄弱;第二,課程設置合理性較低,傳統教育模式下,職業院校會計科目設計與時代發展相脫節,無法滿足當下社會對會計崗位人員提出的“大數據高效處理”要求,且課程體系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第三,教學模式有待轉變,部分教師在會計課程知識講解過程中,采用的案例普遍陳舊,難以激發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探索欲,影響授課效果。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為了滿足社會對會計人員的數據高效處理需求,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員時必須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會計人員專業素養為核心,加強學生海量數據信息處理能力方面的培養。例如,通過實訓演練,熟練掌握各種數據處理軟件的應用方法,提高數據信息處理和挖掘能力,實現專業學生與崗位工作的無縫對接。同時必須加強院校師資力量建設工作,不斷提高教師數據信息處理素養。比如,學校可通過與企業合作等方式,展開教師技術強化培訓,提高教師數據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并在強化數據素養的前提條件下展開各職業院校之間的教師科研和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院校會計教師教學水平,還可完善評價機制,對教師進修、授課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將考評結果與職稱評定、薪資掛鉤,提高教師對數據信息處理能力培養方面的重視程度。
云計算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為了處理海量信息內容衍生出的全新概念,它是一種構建在公共云、混合云和私有云基礎之上,為網絡用戶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計算、網絡等多領域服務的基礎服務平臺。現階段構建私有云成本相對較高,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在缺乏足夠財力支持的情況下,可通過混合云方式創建云會計平臺。在日常教學中,會計教師可科利用云會計平臺展開針對性會計網絡應用程序教學,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將會計系統與企業系統相對接,實現數據共享,結合教學目標設立會計數據信息系統、教學系統,為學生通過移動終端、計算機操作系統實現會計信息處理方面的多模塊學習。在此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安全,高職院校可對每一位學生設置相應的登錄賬號和密碼,給予其登錄權限,保證系統信息數據安全,防止數據外泄。
充分運用職業院校云會計平臺,在海量的數據資源基礎上,根據企業會計崗位實際需求,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例如,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會計崗位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優良的數據信息處理能力,為了滿足時代發展需要,高職院校在進行會計課程教育時,除了設立常規的數據信息檢索科目外,還可增設相應數據處理軟件操作、信息分析處理等實務課程,利用云會計平臺模擬數據信息處理過程,實現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有機結合,在扎實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促使學生數據運算、處理、分析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針對優化后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可將教學資源進行分類,包括文本、視頻等非結構性數據,以及企業引進的各種實時監控數據,并將其制成相應的電子教材,以PPT、微課等形式保存至云會計平臺中,學生通過登錄賬號密碼可實現在線學習,從而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知識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靈活性。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借助云會計平臺,根據學生個體性差異特點布置相應的會計作業,鍛煉學生數據篩選、查找、分析能力,還可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分崗位協作任務,強化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與人溝通能力。另外教師還可運用云會計平臺查看學生作業和測試結果,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進而調整教學計劃,提升教學品質。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必須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數據處理能力。本文主要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會計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初步分析,并對會計職業教育的改革路徑進行了探索,以此優化會計職業教育模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質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