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喬 馮思宇
(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 401331)
對本土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研究,是高中政治課學習的要求,是學生成長的要求,也是是實施有效教學的要求,更是是文化傳承的要求。
本研究對所查閱到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總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探討了課程資源和本土教學資源的含義、地位及利用情況
目前國內對于課程資源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但深入到本土教學資源,特別是高中政治課中的本土教學資源的研究,多集中于碩博論文之中。綜觀這些研究成果,其內容主要集中在:
第一,總結課程資源的含義和分類;
第二,分析利用本土教學資源的重要性;
第三,探討本土資源在高中政治課中的利用問題
在梳理的文獻中,研究者們認為課程資源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課程資源與課標中的定義基本一致,狹義的課程資源僅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來源。有的從校本教材的編寫的角度,論述了本土教學資源的重要性,有的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資源共享、高效低耗的方式對本土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方式進行了闡述。
(2)對民族地區本土教學資源的研究
隨著對本土教學資源的深入研究,許多學者逐漸意識到在民族地區有更豐富的本土教學資源,并展開了相關的研究。綜觀這些研究成果,其內容主要集中在:
第一,探討民族地區課程資源的利用情況;
第二,闡述民族地區文化的德育功能。
在探討民族地區課程資源利用情況的文獻之中,既在理論層面上闡述民族文化在學校教育中傳承的現狀和原因,提出了多元教育的實踐方式,也有將研究對象具體到當地中小學,調查當地民族文化資源的現狀,從多方面提出利用文化資源的策略,提出了開設民族文化課程的理論構想。
(3)對民族地區本土教學資源在高中政治課中的利用情況研究
民族地區有著豐富的文化,但是將當地文化資源和高中政治課結合起來的研究成果還不多。由于本土教學資源的地域性問題,很多研究都是選擇以微觀的角度進行探究。綜觀這些研究成果,其內容主要集中在:
第一,以某地區或者某課為例,分析本土教學資源在高中政治課中的利用情況;
第二,從理論層面對民族地區本土教學資源融入高中思政課的利用策略和原則做了闡述。
不少的論文將研究范圍具體到某一民族地區的某所學校,探究這一地區的本土資源在高中思政課的利用情況。也有從宏觀的層面提出了民族地區高中政治特色資源的開發利用的必要性,從學生主體的角度提出了有效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的策略。
在課程資源的分類上,泰勒從資源可利用性的角度對課程資源的含義進行了界定,從校外生活、學生自身和學科教師三個角度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分類。胡森從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制定評估方案四個角度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分類。胡森和泰勒都用不同的方法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分類,但是這樣的分類方式都不完整。
本土教學資源作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對教師教學、開展實踐活動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都有著許多積極的作用,應該得到更好的開發和利用。本土教學資源具有地域性,難以普及推廣,因而在開發利用本土教學資源方面仍然缺乏智力物力支持。在對本土教學資源的開發方面,需要多方合力,地方教育部門應該對本土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項目予以支持,邀請專人編寫地方性的文化教材。學校可以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開設選修課、組織學生參觀民俗博物館等方式來開發利用本土資源。
教師在利用本土教學資源時,可以將本土教學資源根據高中政治教材來分類,將合適的本土資源用情景教學、案例教學、活動探究等方式來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實現政治認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參與能力。
如今許多專家學者意識到了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的問題,也逐漸意識到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利用本土教學資源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為教師開展探究活動、創設情境的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便利。尤其是在民族地區,當地的本土資源是學生最為熟悉的資源,教師如果能夠對此有效地進行利用,為學生設置實踐性的主題課堂,都將對實現學生政治認同、培養學生理性精神、樹立學生法制意識、提高學生公共參與能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