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婷婷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快速增加,這也是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高職教育逐漸呈現出大眾化的特點。但是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并未得到相應提升,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通過強化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
部分少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識與觀念較為缺乏,體現為不能正確劃分人才培養培養類型,也沒有具體規劃人才培養目標、方案及模式。同時教學觀念過于商業化,教學實質不科學且管理效率偏低。教師側重課堂教學不重視引導學生學習,忽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此外,學生培養過程中以傳統教育觀念進行,忽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部分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缺乏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即通常以課程數量為準,認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多上課,并未全面考察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教學考察上主要依托分數,通常認為只要學生成績分布平均、整體差距不大,就是好的教學質量。造成一些學生喊著“60”萬歲,只要過了考試就行,這都是教學質量與評價標準不科學的具體體現。
基本上所有高職院校的教務部門承擔教育體制與質量監控機制,領導體制不完善,出現了一種人人都可以管教學質量、人人都不管的尷尬情況。教育部門重點監控教學,忽視監管教學質量。如,學校教務部門就像足球運動,自己既要踢球又要做裁判,整體質量可想而知。監管機制的不完善,難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科學的教育質量標準應涉及到教學質量的各個方面,應參照優秀的管理經驗,設立規范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科學的教學質量標準共有三大體系: 管理標準、工作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是指建立健全學校的管理制度,制定嚴格的工作流程,管理范圍、要求;工作標準是指按照不同工作的特點制定標準,包括工作的范圍、程序以及責任; 技術標準是指教學標準,即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方式、教材選用標準。給每一個環節都設有嚴格標準,確保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機制能夠有效實施。以教學質量標準為依據,去評價教學質量和教學工作是否達到標準。質量評價的主要目標是學校培養目標與國家規定、社會需要標準相符合、學校整體狀態與學校目標相符合、畢業學生與學校培養目標相符合。
在高等教育中,師資力量是教學質量的保障。現階段,教師在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同時,還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的實踐經驗,這些都是對任課教師教學素質、個人涵養的基本要求。一支合格的教師團隊,無論是教師的學歷、職稱、教學經驗及個人年齡等方面都會配比合理。因此,在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團隊構建和優化: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老帶新”協助制度,在發揚青年教師不怕苦不怕累敢于付出的精神下,還要建立一套關于“青年教師下基層”的鼓勵機制。
為保證學生改革的課程能夠與企業實際的工作崗位聯系起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在進行模擬訓練時,應盡可能地模擬出與真實工作崗位和環境相仿的實踐情境,根據實踐任務改革教學方法,為確保事件質量,學校還應盡可能的聘請一些企業知名人事參與進來,一起對學生進行培訓。然后,根據教學任務安排和學生的實際執行情況綜合對比,校企雙方共同合作一起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型教學評價體系,并制定相關制度和合理的管理模式,確保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公正客觀的執行。如此,對于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才能保證及時發現,制定有針對性的可實施的解決方案。
教學質量管理處著力加強督導組、學生教學信息員隊伍建設。教學督導組由校內和校外兩支隊伍組成,對教學秩序、教學水平、教學質量進行檢查、監督和評估;學生教學信息員包括在校生和畢業生兩支隊伍,協助教學質量管理處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客觀公正地收集和反映學生對任課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每班設 1 名學生教學信息員,每周通過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向教學質量管理處反饋教學信息 1 次。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只有意識到教學質量監管與保障中存在的問題,遵循基本辦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理念。本文中詳細分析高職院校加強教學教學質量監控的措施,為類似研究提供經驗借鑒與參考。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推動行業技術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