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土昌
(福建省連城縣羅坊中心小學,福建龍巖 362000)
小學階段不僅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品德素質形成的黃金時間。但目前我國有部分地區對小學品德課程不夠重視,而且存在一些問題,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在當前社會,怎樣讓小學品德課程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品德課程能更好地提升少年兒童的品德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引發人們的激烈討論。
當前社會,小學品德課堂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品德課程虛設。我國部分地區不注重對少年兒童品德的培養,學校教師和家長只是一味地重視文化課的成績,分數成為一個學生是不是好學生的“標準”。品德在學生是否被看成好學生的標準上所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1]。比如,如果一個學生平時喜愛捉弄同學,不愛幫助他人,不幫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等,但是只要他學習好,那么家長和教師都會對其保持極大的寬容,即仍然定義他是一個好學生,并不把他放在“差生”的范圍內。但如果另一個學生與同學相處和睦,熱心幫助他人,但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雖然教師不會定義這個學生是“差生”,但也絕不會定義這個學生是“好學生”。
第二,師資力量薄弱。在偏遠山區,環境艱苦,工資報酬低,福利少,很多教師不希望也不愿意在偏遠山區教書。同樣,偏遠山區經濟的落后使得當地的孩子只能學習語文和數學,教科書的缺乏也使得偏遠山區的學生缺少品德課程學習的條件。
首先,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是不一樣的,大城市的經濟發展好,硬件設施優,家長對孩子的思想教育足夠重視;而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硬件設施較差,這就使得大城市學生品德課程的學習程度遠遠高于農村地區。
其次,不注重實踐。很多地區的學校在上品德課程的時候,只是按照教科書講一講,講過后并沒有要求實踐,只是空洞地紙上談兵。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是嘴上說說,不讓學生實踐,怎能讓學生對上完的品德課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呢?
首先,對品德課程要有足夠的重視。學校在著力抓學生文化課成績的同時,也要著重抓學生品德的提升。因為只有在學校足夠重視品德教育的情況下,才能不斷創新品德課程教育教學方法,讓品德課程在課堂上變得更加有趣。注重對少年兒童品德的培養,學校教師和家長不能只是一味地重視文化課的成績,不能僅僅讓分數成為一個學生是不是好學生的“標準”。比如,教師上《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一課的“打造節水型社會”部分,如果提問:“我們為什么要節約用水?”從效果來看,這樣的問題顯得很平淡。如果這樣提問:“你口渴難忍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說出的感受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對為什么要節約用水的認識也要深刻得多。
其次,大力宣傳品德對一個人品格塑造的重要性,讓學生家長多了解品德教育對孩子未來的重要性。畢竟,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只是學校單方面的教育,這其中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最后,豐富品德課程課堂形式。有趣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并使他們“口欲言”“心求通”。例如,在上《男生和女生》一課時,一開始就提出:“你想做個好男孩或好女孩嗎?你認為怎樣才算一個好男孩或好女孩?”學生覺得有趣,都積極思考,爭先回答。學生學習品德課程,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更多地體現在生活中。例如,課堂上教育學生要敬老愛幼,生活中就可以多鼓勵學生回家后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去敬老院看望老人[2],在給老人服務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真正地在生活中體驗到尊老愛幼,以及幫助他人時的那一份喜悅。
同樣,課堂上也可以進行情景模擬,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加上對品德課程的理解,編設小故事,自發進行表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激發大家對品德課程的學習熱情,同時更好地發揮品德課程的影響。
教師在講授品德教育課程的時候,要充分結合電子科技,善于運用多媒體和電子投影儀,讓教師講和學生看充分結合,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程的熱情,這樣能讓品德課程在教師教和學生學上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品德課要在教學中實踐互動、交往,在動態中實現有效教學。例如,教學《大自然里的悄悄話》時,通過“角色扮演”“與動物的對話”等活動形式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當然,除了在校學習,學生回家后也可以接受品德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以及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初都來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深遠持久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所以學??梢栽陂_設品德課程的時候,也相應地對學生家長提出一些要求[3]。例如,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說臟話,垃圾丟進垃圾桶,不隨地吐痰等,讓父母在生活中給孩子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從社會層面上講,國家需要大力發展經濟、發展科技,扶植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盡量縮小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讓先富地區帶動落后地區也富起來,努力做到各地區經濟平衡發展,使得落后地區的少年兒童在學習品德課程時不會缺少教科書,并能在學習品德課程時用上多媒體和電子投影儀。
同樣,國家應該對偏遠山區學生的教育加大經費投資,提高偏遠山區支教教師的福利。注重對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培養,以期培養一批熱愛祖國、愿意服務社會、思想覺悟高的人才,培養一批有著強大師資力量的團隊,這樣以一帶多,更好地服務社會,才能在教育學生上有更好的表現,更好地創新品德課程的課堂形式。
在培養少年兒童的過程中,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否提高少年兒童的思想覺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品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提高品德課程的趣味性,使得小學品德課程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是當務之急。作者以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上幾點建議,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促進我國少年兒童品德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