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如
(江蘇省海門開發區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初中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語文知識,但是文化功底較弱,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出現人文素養缺失的問題。愛因斯坦提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這只能讓其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人,必須讓其獲得美和道德上的辨別力。為了促使初中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的人,教師可以采用多維聯動的方式,組織學生展開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通過經典誦讀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若能將學生、學校、家庭有機聯合在一起,構筑立體化的學習機制,將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大幅度提高。
近代教育家黃炎培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有業者樂業”,如何促使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要將人文素養的提高作為初中學生經典誦讀的切入點,顛覆固有思想,為初中學生量身定做全新的誦讀課本。在匯集誦讀課本的過程中不僅要和學生所學習的課堂文章結合起來,也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一定自主選擇的權利。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教師計劃從國學經典中挑選一些和歷史有關的內容,匯集成讀本,鼓勵學生閱讀。在匯集讀本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考慮的是對學生人格修養的提高,所選擇的文章都展現了古代優秀的歷史人物。例如,可以從《史記》中選擇《孔子世家》,讓學生了解孔子的哲學思想和教育理念;選擇《伯夷列傳》,讓學生學習伯夷卓爾不凡的高尚情懷。除了選擇《史記》中的文章外,還可以從《戰國策》《左傳》《新唐書》等經典歷史著作中選擇能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展現古人才智的文章。
此外,教師在鼓勵學生閱讀經典文章時,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對于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讓其閱讀《孔子世家》就比較合適,可以讓學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定的選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選集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文章閱讀。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從中領悟立德修身的問題。
在匯集經典誦讀的讀本時,教師要注意內化學生的人格修養,注重古為今用、學以致用、立德修身等問題,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感受文化底蘊。學生能逐步將讀到的傳統文化內容內化為自己的人格修養,沉淀為思想精髓,這樣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誦讀是一種在中國廣為流傳的閱讀方法。在指導學生閱讀經典文叢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誦讀方法。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注意誦讀的語音語調,讀懂文章的內容,更要培養學生專注的誦讀氣質,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展現出青春的活力[1]。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晨讀等活動中高度專注、富有激情地誦讀,將內在氣質外顯出來。
《出師表》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給學生閱讀《三國志·諸葛亮傳》等文章,或者讓學生閱讀一些展現諸葛亮形象的詩歌。如可以讓學生深情誦讀杜甫的詩歌《蜀相》,從而使其更深刻地感受諸葛亮的忠誠之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這首詩歌的章法,了解一下如何誦讀才能讀出作者的內心情懷。教師讓學生帶著情感誦讀詩歌,讀出青春的情懷。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能讀到作者從景色描寫到瞻仰諸葛亮為人的寫作方法。同時,學生也體會到作者從緬懷到感慨,最后淚流滿面,用深沉渾厚、抑揚頓挫的詞風展現出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偉大力量。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深刻地體會到了杜甫的情感,同時也對諸葛亮的為人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在指導學生誦讀經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幾方面內容:精神飽滿,凝神聚氣,節奏整齊,這樣才能彰顯青春的氣息。在必要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誦讀比賽,讓學生在榜樣的引導下激發誦讀情懷。
人文素養是學生個人道德修養形成的基礎,這比單純的知識積累更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激烈的比賽中感受勝利的喜悅,體會書香氣息[2]。教師如果能給學生搭建一定的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能讓學生在良好的外部環境下改變自己的內在氣質。
在指導學生學習《孟子》中的篇目時,由于孟子的哲學思想較為深奧,所以學生感覺誦讀的過程中很難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為了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哲學理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展開有趣的探究活動,如“為孟子寫傳記”的活動。學生不僅要閱讀《孟子》中的篇目,了解其思想,同時還要閱讀一些展現孟子生平的文章,然后思考孟子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如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就《孟子》中的某些篇章進行深刻探究,說說自己的哲學感悟,了解孟子如何從孔子的思想上發揚光大,加入自己對儒學的理解。如有學生撰寫了小論文,體會到孟子的仁政學說在古代其實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因為他的觀點被人們認為是“迂遠而闊于事情”,所以最后孟子還是退居鄉野,和學生一起撰寫學術作品。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對于孟子的哲學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能讓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為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師在組織學生參加經典誦讀活動時,可以聯系學生的家長,讓學生的家長也參與到親子互讀中。這樣能讓學生、學校和家庭形成立體機制,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經典,討論經典中的問題,用身體力行的方式感受經典作品中提到的高尚人格。
《愚公移山》是一則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家長,讓其在學生的課余時間和學生一起閱讀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作品,對諸子百家的思想有初步的了解。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家長進行相應的指導,引導家長掌握親子閱讀的好方法。親子閱讀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其次是圍繞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互動探討。如在閱讀《愚公移山》時,可以聯系現實說一下,孩子在面對很多作業時也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勇于面對困難,同樣,家長在工作中也要有這樣的精神,這樣才能做得更好。家長可以給學生介紹當年毛澤東曾經引用此典故,并對其進行全新的詮釋,愚公移山成了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精神的寫照,這對于家長這代人來說有著一定的影響。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更加親近,同時家長也了解了孩子的內心想法。
教師要對學生家長進行一定的指導,告知學生家長如何選擇合適的親子閱讀書籍,指導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感受文中的人文情懷。
經典誦讀活動能讓學生感受作品中的傳統文化,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時要構筑起學生、學校、家庭多維聯動的模式,這樣能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到活動中。
[參考文獻]
[1] 周冠祥.經典誦讀提升中職生人文素養的探索與思考[J].職教通訊,2013,(26):28-30.
[2] 杜麗靜.通過經典誦讀提升初中生人文素養的方法研究[J].課外語文,2016,(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