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春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初中生態英語課堂注重構建適合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生態化教育環境,并在這樣的環境中實現師生的和諧互動和教學相長,以學生為主體,師生相互理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和師生關系。初中英語生態課堂的建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成績的可持續提升。與此同時,生態化英語課堂有助于教師創新教學的實現,助推師生共同發展和進步。
初中生態英語課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為核心,更好地服務于學生,進而營造生態化的課堂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要想落實生態教育理念,打造生態課堂,首要條件就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將推動學生的學習成長作為首要任務。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都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能夠在生態化課堂上發揮主體性作用,挖掘個人潛能,讓學生的個性和人格都能得到健康發展。
生態英語課堂實際上就是一個由多元教育要素構成的生態系統,每個要素都是互相依存和不可分割的。因此,生態課堂的建立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再將學生限制在封閉的課堂環境中,要讓生活和課堂整合發展,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為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打下基礎。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和實施,怎樣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將人文性與工具性進行和諧統一,成為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重大難題。如果只強調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很容易會將學生限制在狹小的課堂空間中,一味地為學生灌輸傳授英語語言知識。所以,生態化英語課堂應該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除了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的培養外,還要讓學生掌握科學化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可以真正地享受學習,提升其生活及生命質量。所以,初中生態英語課堂建設必須要遵循生命性原則,將學生作為一個個自由的生命個體,注重學生的生命成長,給予學生更好的情感與人文關懷。
要構建生態化初中英語課堂,首先要確立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初中生態化英語課堂才能得到持續有效的發展,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才能得到鍛煉。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注重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的教學情境,將學習自主權和探究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擁有盡可能多的自主發揮空間。例如,在教學Good Manners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西方國家的一些禮儀,并主動地與中國的禮儀文化進行對比,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提高交往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結成自主探究的學習小組,并讓小組研討這樣的問題:“How do we greet each other in China and in the UK? How do we start a conversation in China?Can you tell me the main differences of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初中英語生態化課堂應該擁有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不能將學生限制在單一的課堂上,要將英語教學延伸到實際生活中。生活對教育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教育活動必須要和生活緊密聯系,提高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做好真正的教育。生活化原則是初中生態英語課堂建設必須要遵循的原則,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當中的事物對學生進行指導。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行探究生活中與英語語言學習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積累生活中的語言學習經驗[1]。例如,在學習Public Signs時,為了讓學生對公共場所的標志進行理解,明確英語的表達方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搜集公共場所的一些常見標記,并與其他學生交流分享。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些以公共場所中的標志為主題的情景對話,豐富和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在對話當中要注意主體內容:“What do we use these public signs for? What do they mean?”
在全面提倡建設初中生態英語課堂的背景下,要找到課堂建設的突破口,教師須從優化師生關系著手,讓學生徹底消除消極的學習心理,逐步接近英語學習目標。第一,教師要注重優化自身的教學態度,面帶微笑地走進課堂,將正能量帶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教師積極情感的帶動下高效學習,讓學生逐漸消除對教師的恐懼心理。第二,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激勵,肯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肯定和表揚學生,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例如,教師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了進步之后,要不吝嗇自己的夸獎,可以對學生說:“I am really proud of your progress. You can do better. ”第三,教師要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組織方法,幫助學生突破英語語言學習中的障礙,讓生態化課堂的優勢得以彰顯。
生態化的英語課堂必須要有完善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作為強有力的支持,而且創新教學評價機制也是生態課堂的歸宿所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教師往往會忽視教學評價這一重要的環節,讓學生無法有效地發現自己的進步和成長,同時教師也難以及時發現自身在教學當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從而無法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2]。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進行徹底改革,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化的把握,讓生態課堂更具活力。第一,教師要把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結合起來評價,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綜合地進行評價,給予合理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更加全面的學習指導和幫助;第二,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評價,評價自己、評價教師、評價同學、評價課堂內容等,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長自覺性。
初中生態英語課堂在落實新課程改革目標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方面有著積極的價值。構建生態英語課堂要求教師能夠有效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綜合素質的同時,要把握生態課堂建設的規律,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讓學生可以真正地在生態化英語課堂上發揮個人潛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