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華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三余小學,江蘇南通 226331)
中華文化歷經上下五千年的發展,與時俱進,在不斷地與時代相適應、改變的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是歷史長河中古代先人們樸素的科學觀念與生活經驗的結晶,具有寶貴的價值。在中華文化之中,傳統的鄉土文化也是通過不斷繼承、不斷改變而傳承至今的,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是鄉土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最佳體現,也是中華民族不能夠舍棄的“魂”與“根”。通過鄉土文化進行教育,可以很好地培養人們的人格以及情操。同樣,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鄉土文化資源,通過其與小學美術教育的有機融合,既能很好地傳播、發揚傳統文化,也能豐富小學美術教育的表現形式,拓展小學美術教育的深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眾所周知,美術是一門培養人們美好的審美、情操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態度的學科。它能夠很好地激發人的靈感的出現,通過各種表現形式將內心豐富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通過與情感的完美結合將自身對美的感受表現出來,使他人感受到共鳴,也正是人們常說的“美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1]。傳統的鄉土文化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蘊含豐富的各類藝術元素,在建筑、飲食、手工等方面都有涉及。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使用鄉土文化資源,能夠充分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還能鍛煉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想象力。
現代的小學美術教育已經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沒有一種優秀直觀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表現美術的形式,使得學生不再對美術課堂產生興趣,同時守舊、沒有創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也逐漸地限制了受教育的學生以及教師的想象力。而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想象力一旦受到限制,美術教育則會逐漸停滯不前,美術教育課堂也就逐漸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2]。因此,小學美術教育亟待進行突破,改變陳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敢于使用強烈的色彩以及創新的表現形式,不要讓權威束縛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讓美術教育與傳統鄉土文化巧妙結合,積極吸收鄉土文化中優秀的資源,通過鄉土文化中一些具有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比如灶花、藍印花布等,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改變現今美術教育停滯不前的現狀。而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也有利于傳統鄉土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更能夠讓學生深刻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起到對傳統鄉土文化的宣傳及保護作用。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不能成為我們丟失傳統文化內涵的理由和借口。城市的現代化發展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的使用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保留和發揚并沒有實際的沖突。當代人們缺少對傳統文化深刻的認識,也就缺失了一代又一代先輩們傳承下來的瑰寶。我們不能片面地認為傳統文化就比不上現代文化的發展,應該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加深對居住許久的故鄉的認識,了解其中的文化。在小學美術課堂教育中普及對傳統鄉土文化的介紹,能夠很好地激發小學生對家鄉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使其從小培養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生這一輩中播種下傳承傳統文化的種子,使傳統文化得以不斷發揚、延續。
現今的小學美術教育存在著陳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問題,這極大地阻礙了美術教育的發展。同時,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地區在歷史長河中有不同的發展方向以及現狀,如果只是采用統一的全國性的美術教育教材,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小學美術教育“同質化”的問題,缺少自身特點的美術也就不再有其獨特的價值[3]。因此,在鄉土文化與小學美術教學融合的過程中,要切合當地文化的實際,不再依賴于陳舊的美術課本,將本地優秀的鄉土文化資源進行合理的采用,讓其變得容易被小學生理解并且接受,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小學美術教育結構,也會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有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使其不自覺地對傳統鄉土文化進行研究和探索,從而得到美術審美鍛煉,達到美術教學的目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得到真理,還能夠在不斷探索真理的過程之中得到如何學習知識的方法。實踐作為學習的一種方法,在美術教學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我國傳統的工藝品——藍印花布距今已經有了1300多年的歷史,其造型獨特、內容優美,制作流程雖不復雜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比較適合在小學美術教育課堂之中進行實踐觀察和制作。通過實際觀察藍印花布的制法,小學生能夠了解到傳統文化工藝品的魅力所在,同時吸收經驗,開闊視野。而讓小學生真正參與其中,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傳統鄉土文化的興趣,進而很好地學習美術知識。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按照“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思想,不要只是把讓學生學會美術知識作為美術教育的目標,還應該使學生學會如何發現美,源自內心深處地理解美,從而讓學生因為美術課堂的教育而對自然生活懷有一顆感恩和熱愛的心,自發地參與到傳統文化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素養得到升華。
傳統鄉土文化有其本身的價值,不應該因為其是“傳統”而不加以辨別就認為它不具備在現今時代存在的意義,其中蘊含的民族智慧和精神是永遠也不應該丟棄的文化瑰寶[4]。通過鄉土文化與小學美術教育的融合,能夠使雙方在此融合之中互相促進、互相發展,既讓學生學到更好的美術知識,提升美術素養,也能夠通過這一形式很好地保護傳統鄉土文化的發展,使其獲得新生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