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其藍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實驗小學校,四川成都 610100)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語文教學要能夠“以學生為根本”,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實現素質教育[1]。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復習內容單調、復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和復習的深度不夠,導致復習教學常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改進小學語文復習教學的方法,提高復習效率,充分發揮復習課的作用,成了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和探討的一個問題。
傳統的語文復習教學主要是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比如教師讓學生對新學的字詞進行抄寫以增強記憶,或者讓學生課下背誦課文的某些段落,再或者讓學生做一些習題練習來鞏固所學內容,較為枯燥和單調,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
小學語文復習教學應當遵循小學生的記憶規律,尊重小學生理解能力的強弱,不能夠一刀切地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沒有梯度,也沒有相互間的聯系性,作業的難度不能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傳統的復習模式主要是針對課本上的內容和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缺乏一定的拓展性,也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復習內容過于局限于課本,不能與課外知識進行有效的聯系和拓展,容易使小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復習模式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新課標要求課程的目標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幾個維度進行設計[2]。這個目標實際上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要求很高,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既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又有一個感性的思考;并且,能夠將所學知識和其他的相關內容建立起聯系,拓展思維的緯度,加深對知識理解的深度,拓寬知識的廣度。這就要求教師認識到復習的重要性,并且認識到復習并不是讓學生重復已有的知識,并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去記憶,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停留在已有知識的層面;而是應當通過復習,讓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一個概括、反思和升華,從已有的知識中生發出新的思考和認識,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考方式。同時,對于學生的復習,教師要學會“放手”,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盡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復習的能力;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不要采用“喂養式”的教學模式。
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的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記憶曲線”和知識結構,進行復習安排。教師應當以課本為依據,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查漏補缺,鞏固提高。復習安排可以分成幾輪復習的模式。
第一輪的復習是兼顧教材,完成教學要求。教師應當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讀,提綱挈領,將教材的內容系統化,串聯各個知識點,形成“思維導圖”。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進行由點及線、由線及面的復習。知識進行分層、分類和分項以后,能夠突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學生構建網狀的知識體系,串聯地復習,不遺漏任何應當掌握的知識點。
第二輪的復習可以是具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比如,在學生進行字詞的默寫和一定的課后習題練習后,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弱項,不管是基礎知識方面的問題,還是閱讀上的問題,或者是寫作上的問題,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弱項以后,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重點復習,實現均衡發展,提高語文的整體素養。
第三輪的復習可以是發揮性和拓展性的。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一定的課外讀物,認識更多的課外詞匯,或者對課文內容進行寫作拓展,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經過幾輪的復習過后,學生既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也提高了自己的語文課外閱讀能力,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同時,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相對固定的學習方法,從而實現有效的復習。
傳統的語文復習模式,一般是通過書面的字詞句的訓練,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具體課文的內容,進行想象和發揮,突破傳統的復習模式。可以以比賽的形式鞏固課文,也可以組織一場演講,或者是一次課堂舞臺劇的表演,還可以是一次歌唱比賽。總之,盡可能地創新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實現復習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同時挖掘學生的潛力,展現個人的特長,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對復習產生興趣。
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語言藝術的博大精深,不是靠課本上有限的內容能夠展現出來的。尤其對于語文課,更要注重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感受到文學的魅力。
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童話故事的閱讀、繪本的閱讀和世界名著的閱讀[4]。比如,在學習《美與丑》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關于美學素養培養的書籍,如李澤厚的《美的歷程》、梁思成的《中國建筑史》、宗白華的《美學散步》,以及木心的散文集等,這些文學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這些能力也是語文綜合能力的一部分。而且,在小學階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將會使小學生眼界更開闊、起點更高,對學生將來一生的發展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同時也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和涉及范圍非常廣的學科。小學語文的教學訓練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對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審美力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語文復習教學中滲透“以學生為根本”的教學理念,更新復習教學的方法,創新復習教學的形式,拓展復習教學的內容,努力提高復習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和策略,實現語文復習教學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